高校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若干思考

2013-02-15 15:49盛晓雯牟丽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盛晓雯,牟丽洁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高校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若干思考

盛晓雯,牟丽洁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在高校建设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风骨和灵魂,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人的思维、行为和精神境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累积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到文化校园的建设中,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水平文化校园,一方面有利于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途径。

文化校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大学作为一种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知识传播、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的集中地,大学也在历史的繁衍变迁中沉淀出它独特的文化品格。文化是一所大学的风骨和灵魂,它凝练着几代大学人的治学精神、人文关怀、价值取向,既是一种“人化”的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化人”的文化。大学的发展建设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在引领着大学的进步。

一般来说,考察一所大学的建设水平通常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眼。硬件即指教学设施、科研条件、现代化设备,软件即指学校的文化精神建设。目前,高校在打造软实力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多种载体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但笔者认为,现代高校更多的应该发挥文化强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即进行“文化校园”建设,其不同就在于不仅仅以活动载体创造文化,更多的是发挥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文化“化人”功能,以文化引领校园建设,以文化培育优质人才。

那么,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文化引领校园建设?这就需要高校更多的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教育特点、研究特色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以当地的人文底蕴发掘大学文化特色”[1]不失为建设特色文化校园的有效方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恰是各地极具人文底蕴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精神引入文化校园建设中开辟大学文化建设的新领域。

一、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文化校园建设,归根到底是以文化育人。“一所大学如果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大学”[2],可见文化对于大学来说是何其重要。时下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涌入校园,学生中也难免充斥了各种不良风气。如何才能在这样复杂的时代环境中,引导学生自觉追求高尚文化抵制庸俗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文化校园建设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过程中累积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浓缩了民族记忆、民族话语,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一。

1.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利于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在工业文明席卷全球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正在迅速消亡,民族精神、民族情感面临被稀释淡化的危机,这将会最终导致民族文化的弱化。引导青年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会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激发传承民族精神的自觉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民间,以最质朴的民众生活为滋生土壤,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品格。民间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质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包含了对善良美德的热情歌颂,对勤劳致富的热烈追求,传达了互助和谐、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这些是我们在进行高校文化校园建设时所需要传播的优秀品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是一所大学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2.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引导青年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也是树立文化自信心的有效方式。每个民族都有着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质,这也体现在日常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如我们常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了节庆日对人的重要影响。尤其是春节的合家团圆思想,几千年来成为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骨髓里的传统印记,这就是民族情感与民间习俗的紧密结合,可以引发青年学生对父母、家庭、国家的热爱,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这些都同文化校园建设在内在品格上相一致。

3.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的民间文学、民间乐曲、舞蹈艺术等在学生教育培养中能够发挥愉悦身心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东北地区的口述史学特别发达,满族说部是东北民间长篇叙事文学的最高成就,涉及满族先世社会史、氏族史、家族史,被称为东北民族生活百科全书。长白山地区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故事,肃慎始祖创造神话,天池故事,其中想象的瑰丽、情感的真挚带给学生丰富的文学体验。再如长白山地区朝鲜族的舞蹈、音乐更是异彩纷呈,传统的象帽舞、朝鲜鼓乐在表演过程中呈现出民间艺术创造的魅力,其歌曲的独特音色、民族服装的样式,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4.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利于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除了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知识以外,还包括民间手工艺技能,是先辈们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充满民族智慧、民族记忆。这些技能是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和传授的,将这些技能引入校园、走进课堂,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使优秀的传统技能世代传承下去。如长白山地区特有的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其本身是生活中的一种装饰,但同时也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播载体。剪纸作品记述了先民的生活,展示了长白山地区民众在狩猎、捕鱼、节庆、祭祀等日常劳动生活中的状态、风俗和习惯。再如满族枕头顶刺绣技艺、山核桃拼接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创造出的美丽的艺术品,在今天仍然创造着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这些技能的学习、研究和传承,能够使学生学习掌握一门艺术技能,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保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二、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几点思路

在师生活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精神,不仅可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同时也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途径。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学生活动是文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同样,高质量有内涵的学生活动也体现出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水平。在学生活动中引入非遗文化,围绕非遗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是提升文化校园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建立两类学生社团,一类是传授专业技能的社团,如大学生满族剪纸协会、布贴画协会。这类社团可以授课的方式,由专业研究教师、非遗文化传承人定期进行培训,培养热爱非遗艺术技能的大学生队伍。一类是艺术表演类学生社团,如民间舞蹈团、民间音乐演奏团。延边大学的朝鲜鼓乐队活跃在校内校外的大型活动中,以艺术表演为载体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也将其中寄予的传统民族精神文化沿袭下去。

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各高校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及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可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服务队,利用暑期、实习期等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走访民间艺人,开展校外调查,一方面提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热情,一方面也可增强社会影响力,发挥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如吉林大学近年来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到白城、通榆等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研究。

建立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各地的文化历史风俗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特色各异。但在长期的文化交流融合中,必然相互借鉴、异中存同。各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接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同,在进行文化校园建设时,可进行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交流传承保护经验和优秀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校园学术活动相结合。

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活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交流研讨,主办学术交流会议,开设专家讲座,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在高校内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博物馆,收集收藏相关文化资料、实物,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的方式近距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其历史韵味和艺术魅力。其真实可感的学习观看方式,为传播民间文化,进行文化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网络媒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QQ群等,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中。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根据高校不同的专业特点,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程,实现专业建设的特色化。例如在东北各高校的旅游专业中引入满族说部课程,学生在实习实训以及未来的工作中都可运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将满族文化与景区风光解说相结合,提升东北旅游文化内涵。在艺术类专业中引入满族美术、朝鲜族音乐舞蹈等,为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提供源泉和动力。同时,学生所掌握的传统民间艺术技艺也可同文化产业建设相结合,将其开发成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传承了文化的同时也可创造经济价值。

[1]杨连生,赵亚平,王剑.中国大学文化研究述评[J].文化学刊. 2010(6).

[2]眭依凡.大学与“大学文化”[J].求是.2004(8).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章永林)

Some Thoughts on Introduc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University Cultural Campus Construction

SHENG Xiao-wen,MU Li-jie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culture is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and soul of the university,longterm affects the university people's thinking,behavior and spiritual realm.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accumulat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carry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Introduc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 the cultural campus construction,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conducive to construct a cultural campus of high level,while beneficial to seek new ways of inheri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campus construction;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114

A

1008—7974(2013)04—0027—03

2013—03—15

盛晓雯(1979-)女,硕士,通化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正科级秘书、讲师;牟丽洁(1979-)女,通化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2012年通化师范学院校级教研一般课题项目,项目编号:JY2012090。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我们的民族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