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苏
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7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为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并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现象, 我国一直努力推进石油定价机制改革,并取得了进展,国内原油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 成品油价格市场管理也逐渐公开化。2009 年起,我国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又一轮改革, 成品油定价机制又向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 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仍存在问题:既不能反映国内成品油的真实供需状况,也不能帮助企业规避石油价格风险; 国内成品油定价仍受国际市场制约,只能盲目跟随国际油价的波动,缺乏国际石油定价的主动权[1];成品油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价格调节较为滞后,与国内原油价格不存在稳定的比价关系。 因此,进一步推进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意义重大。
我国原油价格虽已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但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际石油市场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影响[2], 油价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但目前我国尚无独立报价体系,仅在价格水平上与国际接轨,与我国特有国情不相符。 所以,我国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无法反映出国内市场的供求和消费结构变化, 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变化更无法及时反馈到国际石油市场和真正参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3-4]。
国家发改委2009 年5 月发布的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 高于每桶80 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 高于每桶130 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该政策虽然使定价更透明,更便于行业计算调价周期, 但也易引发集中囤油、抛售等不法投机事件, 严重阻碍石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成品油定价机制虽经过多次调整,但目前国内油价调整频率远远落后于国际市场油价调整频率[5],它仍不能反映国内市场的真实价格和供需关系。 成品油价格反应的滞后效应常常使成品油企业的进出口行为受到扭曲,引起国内成品油供需不平衡和成品油价格倒挂,导致成品油供需缺口日益增大。
国内成品油定价采取的是政府调控价,虽然定价过程中参照了国际成品油价格,但忽视了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 而国际国内市场往往差异很大,盲目跟进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很容易导致国内油价和供求关系扭曲,价格功能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目前,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没有稳定的比价,无法准确反映原油成本和收益结构[6]。 这给下游的石油炼化企业带来了很大困惑,他们无法利用价格配置资源这一功能实现自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严重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在油价很高时仍大量使用石油。
现行的国际石油价格是由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决定的,石油的定价权掌握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发达国家手里。 近十年来,国际油价波动极为频繁,许多有石油期货市场的国家都是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来规避和应对石油行业风险,从而缓解油价剧烈波动对国家经济的冲击。 目前为止,我国只建立了燃料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市场尚不成熟和完善,故无法利用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来调控石油价格,石油定价的影响能力很弱,无法参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也无法满足国内石油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
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市场化定价, 使成品油定价能动地反映国内市场需求,而不仅仅是与国际石油价格接轨。 市场化改革应该分阶段进行。 首先,需改善成品油价格的滞后性问题,加快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频率(目前为22 d 调整1次)。 为能实现成品油实时定价, 这个周期应大大缩短,如由22 d 逐步改为15 d 或10 d。 其次,为能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应当加强,应以积极态度面对风险。 另外,上游企业应放松对成品油进口环节的管制,充分引入竞争,同时配合成品油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环节改革等政策,理顺原油、成品油从进口到流通环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自主定价,并最终完全放开成品油定价。
转变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控方式是成品油定价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政府应从价格制定者转为价格监管者,同时为石油市场建立油价预警机制。 作为监管者, 政府不能干预正常范围内的成品油价格波动,而对于超出预期范围的油价波动,政府则应采取积极应对策略。 如果成品油价格大大高出消费者正常消费能力,国家应将部分战略石油储备投放市场,平抑高油价;如果油价过低,为保证石油资源能够被正常开采,国家应实施相关的激励政策,给予石油企业一定勘探开发补助。 为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政府应在成品油流通环节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引导企业公平有序竞争。 此外,要尽快制定有关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反倾销法, 打击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的行为,同时关注跨国石油公司利用非价格手段扰乱成品油市场的行为,以避免对市场机制造成破坏。
目前,石油现货价格的变动由石油期货价格所主导。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主导石油期货市场,才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掌握了主动权。 目前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但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定价的影响很小,只能接受西方国家主导的石油定价,甚至经常被国际石油投机力量打击,因此我国每年付出的外汇成本均较高[7]。 我国目前已建立的燃料油期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期货品种十分单一。 为弱化成品油价格波动的负面效应,争取石油定价的国际地位,我国应将完善石油期货市场并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石油市场交易体系放在首位,同时还应适时创新原油期货品种, 探索石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业务的新操作方法,最大限度规避石油行业风险,积极融入当前以期货市场为主导的石油定价体系。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通常源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突发政治事件,而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力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积极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国外很多大型石油集团都根据本国特点建立本国特色的石油期货市场和石油衍生品市场,利用石油期货、远期等创新金融工具实施风险管理[8]。 期货交易为减少石油价格波动,一直不断推进石油衍生品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石油价格方面的政策对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都有一定限制性[9]。 面对复杂的国际石油市场形势,应该总结经验、积极应对,鼓励企业利用套期保值等交易化解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积极融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10]。 同时,也要确定衍生品交易市场规模适中, 加强对石油衍生品交易的审批和监督,培养经验丰富的石油衍生品市场人才。
首先, 尽快制定与成品油定价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管,从法律层面维护石油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护中下游炼化企业的利益[11],引导和规范石油市场的主体行为。 其次,完善与成品油定价相配套的财政税收政策。 欧洲和日本通过高税收政策杠杆对油价进行调控,达到了抑制石油消费的作用。 为了保持石油市场平衡,美国利用石油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将上游企业的利润补贴至下游企业。尽管我国2009年的燃油税政策对成品油的高能耗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但还应考虑资源税税率调整等税收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合理消费能源,弥补成品油价格自身调节的缺陷。 最后,规范石油市场上游竞争不足、下游竞争过度的现象,同时提高下游企业集中度,为石油市场充分引入竞争,增强规模效益。
完全市场化定价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终极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有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要依赖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强大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能力,不能一蹴而就。 我国目前成品油定价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石油市场参与主体自身竞争能力还不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因此,在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在现行定价机制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加以改革和完善;同时,要加大成品油期货、财政税收政策、 成品油竞争性市场等配套机制改革的力度。
[1] 刘导波. 油价波动亟待发展与完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J].经济理论研究,2006,21(2):11-12.Liu Daobo.The Urgent Development of Oil Price Fluctuations and Consummation of Future Oil Market [J]. China Business,2006,21(2):11-12.
[2]朱建芳,钱伯章.世界石油生产趋势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08,26(3):32-36.Zhu Jianfang,Qian Bozhang. Analysis on World Petroleum Production Trend[J]. Natural Gas and Oil,2008,26(3): 32-36.
[3] 刘希宋. 石油价格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6-68.Liu Xisong.The Study on the Oil Price[M].Beijing:Economic Science Press,2006.66-68.
[4] 林卫龙. 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J]. 国际贸易,2008,27(3):43-44.Lin Weilong.Analysis about the Impact of Rising Oil Prices on China’s Economic[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2008,27(3):43-44.
[5] 赵盛伟.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评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2):50-51.Zhao Shengwei.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Pricing Mechanism of Oil Product in China[J].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2007,21(2):50-51.
[6] 赵元兵,黄 健.国际石油价格上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5,21(1):29-30.Zhao Yuanbing,Huang Jian.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Price Rising of Petroleum on China’s Economy[J]. Economic Review,2005,21(1):29-30.
[7] 张宏民. 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44-48.Zhang Hongmin. The Oil Market and Oil Finance [M].Beijing:China Financial Publishing House,2009.44-48.
[8] 曾 奕. 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相应策略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220-221.Zeng Yi. Strategical Analysis of Impact of Soaring Oil Price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07,9(5):220-221.
[9] 朱团钦,许 芬. 论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趋向改革[J]. 经济问题探索,2011,32(9):46-47.Zhu Tuanqin,Xu Fen.A Discussion about Present Refined Oil Pricing Mechanism Reform of Marketization Trend in China[J].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2011,32(9):46-47.
[10] 李世群. 基于套期保值理论的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实证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8(3):27-33.Li Shiqun. A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s Refined Oil Pricing Mechanism Reform:Based on the Theory of Hedging[J].Journal of Beijing Petroleum Managers Training Institute,2011,8(3):27-33.
[11] 钱伯章,朱建芳. 中国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天然气与石油,2009,27(2):30-33.Qian Bozhang,Zhu Jianfang.Present Situation of Oil Refining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J]. Natural Gas and Oil,2009,27(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