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刻装饰的艺术发展史

2013-02-14 18:57:5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宜兴

赵 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早在新石器时代,随着陶器的起源,中国陶刻就开始发展了。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陶钵上就刻划了三十三种符号,陕西黄龙县遗址中发现一块带有刻画符号的残片,距今都约6000年左右。相较于后期的陶刻来说当时在陶器上的刻绘技法是简单的,但也是记录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重刊宜兴县旧志》中记述清代的蔡司沾曾在宜兴任知县。其所作的《霁园从话》中记录的紫砂陶刻装饰,最早的壶铭为“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相传为元代孙高士所留遗物紫砂罐上所写,但此据尚待考证,一来未见实物,二来《霁园从话》此书已遗失,且整个元代也可谓紫砂的盲区,此种紫砂刻字装饰的产生断代难以考证,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紫砂作品。

紫砂壶陶刻是陶刻者或紫砂艺人在陶坯上或壶底镌刻作者的姓名或字号等,与后期的陶刻装饰有一定的区别,并不是有意识的去装饰壶身。供春的树瘿壶便刻有“供春”二字,但也可能是后人伪作。从供春开始,紫砂陶刻艺术从在壶把稍处和底部铭刻记录,这也只是紫砂壶陶刻的雏形,还谈不上装饰工艺,只是在刀法上沿用篆刻及碑刻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往文人诗书笔墨上发展。

明万历年以后,随着紫砂器的发展,壶底刻款也日渐风行。时大彬制的六角壶,壶体底部刻有“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二行楷书,又“一林清茗,可沁清脾”。明代万历、崇祯间宜兴陶刻名手陈辰,专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宜兴紫砂珍赏》中记录有其陶刻作品:“合欢提梁壶”壶身刻篆体“合欢当酒”,楷书“庚戌西卢”八个字。

在宜兴紫砂陶刻的历史上,最具代表的也是最具影响的就是十九世纪初期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人。这个时期金石、篆刻等文人气息颇浓的艺术形式的流行,使得这位篆刻大家另辟蹊径与紫砂结缘。他独独倾心于紫砂器的造型与装饰,并与当时的紫砂艺人们合作,他的出现也推动了陶刻文化的发展,将诗书、篆刻、绘画、金石以及造型艺术融合为一体,并创作了流传后世的“曼生十八式”。曼生壶将金石书画大面积的刻在壶腹部、肩部等位置,将制作者铭款刻在把下端,而自己铭款,例如“阿曼陀室”、“曼生铭”等等印章印在壶底。曼生壶以铭文为主装饰壶体,富含文人意味,与壶的造型极为贴切,布局巧妙,装饰风格不拘一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也是历史上评价最高的艺术创作。其铭文内容,充满了文人雅趣、巧思,符合时代精神和想象力,表达了创作者的人文情怀和极高的艺术修养。在此之间,曼生壶改变了陶刻艺术的语言,壶型、壶名、铭文、陶刻技法相映成趣,创造了紫砂陶刻的辉煌时期。

清代文人雅士与紫砂艺人合作、探索出富含文人逸趣的紫砂艺术作品,独特的紫砂装饰艺术,使得陶刻艺术在紫砂装饰艺术中占据一席之地。

民国时期随着陶刻艺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陶刻艺人,此时还出现十五大陶刻大家,韩泰、任淦庭等等。上世纪30年代,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是当时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一种现象。当代紫砂陶刻技艺有了极大的发展,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工艺和艺术,出现了电脑刻字。但与手刻存在一定意义差距,也没有手刻技艺的文人艺术味道。当代的紫砂陶刻名家辈出,使得紫砂陶刻装饰技法大大提高,在进步的同时也对紫砂陶器向艺术的升华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将这门装饰艺术发扬传承。

被称作壶上金石文化的紫砂陶刻装饰技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经过文化的积淀和陶文化洗礼后,一种综合性强的艺术形式。了解陶刻艺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我们研究和发展陶刻技艺提供了极大借鉴和参考。

[1]《阳羡砂壶图考》李景康、张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

[2]《陶都精华》 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宜兴陶瓷公司合编

[3]《宜兴紫砂壶的鉴定历程》刊于1986香港

[4]《宜兴茶壶的造型与纹饰》 美国谢瑞华 刊于台湾 《中国茶壶大观》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宜兴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宜兴釉陶
江苏陶瓷(2020年6期)2021-01-12 07:01:42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4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50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山东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6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山东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6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