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瓷工匠到陶瓷文人简述珠山八友的影响

2013-02-14 18:07陈筱君
陶瓷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珠山陶瓷工艺彩瓷

陈筱君

(陈筱君粉彩陶瓷艺术 景德镇市 333000)

陶瓷与绘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距今万年的史前时代。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才微微亮起,神秘而古拙的彩绘陶就已经悄然进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从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磁州窑、耀州窑,到元代的青花,明朝的五彩,清朝的粉彩,这一路走来,陶瓷与绘画的关系日益密切。陶瓷工艺的逐步成熟,屡屡突破材质与手法上的局限,给了人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由是,无数陶瓷精品应运而生。

然而,这其中绝大多数只是陶瓷工匠的制作,而非创作。也许,这就是工艺品与艺术品的差别之所在。真正意义上的陶瓷文人,珠山八友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何谓陶瓷文人?既是陶瓷工匠,也是修养深厚的文人,两者缺一不可,交织融会在血脉中,这就是陶瓷文人。

珠山八友与当时的文人瓷艺家相比,如瓷上浅绛彩,他们的优势主要有两点,其一在于对陶瓷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熟练的把握;其二在于珠山八友的作品更现实、更入世、更有商业意识等倾向。

名噪一时的浅绛彩瓷同样是陶瓷文人画,但它与珠山八友的瓷绘相比,在工艺上存在致命缺陷。浅绛彩瓷由于要表现国画水墨的效果,在色料的调配及绘画技法上与众不同。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在瓷胎上将淡矾红、水绿等彩料画上去。因而粉彩有层次渲染的效果,而浅绛没有。并且浅绛彩瓷这样描出的墨线和敷就的色彩都清淡浅薄而带涩。时间一长,色料就会蚀落,尤其是人物面目,更是漫漶不清。又因为不用盖上一层雪白,画面不光滑,也就容易藏纳污垢。

这些缺点决定了浅绛彩瓷不能像五彩、粉彩瓷那样长久保存,代代相传。浅绛彩瓷用实例证明了:瓷绘,本就是陶瓷工艺语言和书画艺术的结合,两者无论少了哪一方面,都是无法长久的。“珠山八友”吸取了前辈的这一教训,他们多从事粉彩瓷画,对粉彩的工艺性能,尤其是填色工艺,非常重视。因此他们所绘的粉彩瓷,在艺术表现上能做到随心所欲、驾驭自如。

珠山八友的作品从商业的角度上,更加考虑广大消费者群体的接受程度,因而常常创作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比如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禧、富贵白头、多子多福之类的民俗题材,是珠山八友常画的。因为这类题材在当时的市面上很受欢迎。以程门为代表的浅绛彩瓷派,则具有较纯粹的文入画的“书卷气”,因而在流行程度和影响力,较珠山八友略逊一筹。

珠山八友与传统的陶瓷匠人相比,他们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还在于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和艺术感染力。也就是说,能否在瓷画中注入情感和修养,创作出具有意境、意趣、意象的瓷艺作品,是陶瓷文人与传统匠人的分水岭。

画瓷器易,画修养难。传统红店艺人十分注重图样,这些图样往往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成为了缺乏生命活力的样板。而画瓷,也成为呆板机械的模仿和复制,很难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珠山八友的陶瓷文人画则是作者掌握了扎实的陶瓷绘画语言之后,自由地表达平生点滴积聚的文化精髓,是诗书画印与品格修养的立体展现。仅以珠山八友中的徐仲南为例,竹里老人一生酷爱画竹。细品他笔下之竹,萧疏纵逸,清新隽永。生活中的徐仲南则为人平和清逸,待人友善,与世无争,闲时在自家庭院种植松竹,朝夕相对。唯有如此爱竹、栽竹、画竹、咏竹,以竹抒怀,才能将高洁的操守、淡泊的胸襟与手中的作品高度统一。这种文人化的艺术追求,正是“珠山八友”区别于传统陶瓷匠人的主要特征。

综上所述,珠山八友高于浅绛彩文人瓷艺家之处,在于全面继承传统陶瓷工艺的技术优势,以及成熟的商业意识。而他们高于陶瓷工匠之处,在于文化高度和艺术修养。珠山八友正是综合了这两者的优势,才能成为瓷绘史上璀璨的明珠。他们以鲜明的艺术气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扎实的陶瓷工艺技术,把民国时期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推到新的高度,成为陶瓷史上的一个坐标。因此,陶瓷艺术必须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将陶瓷的技术手段与平时的艺术修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陶瓷艺术才可能得到超越,才可能获得发展,才可能有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

猜你喜欢
珠山陶瓷工艺彩瓷
数字媒体运用于陶瓷工艺的研究
邹幸 陶瓷艺术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Chinese Ceramics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铜系青蓝釉:开创陶瓷工艺美学新时代(一)
钵传瓷艺文化、创新陶瓷工艺、焠炼卓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