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菁 《云图》在中国上映4天,票房达7500万人民币,而该片几个月前在美国的首周末票房不到6000万人民币;《云图》被《时代》周刊等北美主流媒体评为“2012年十大烂片之首”,但在中国的几大影评网站上,该片打分高达8.3,属于“必看的佳作”。顶着“史上最费解”的冤屈,《云图》迟到几个月与中国观众见面,结果票房与口碑齐飞,是美国人太笨,还是中国人太聪明? 相信打了“费解”这针预防针再走进影院的中国观众会发现,《云图》并没那么难懂,或许影片前半个小时还有点“烧脑”,但烧到后来甚至会觉得导演们只是在剪辑技巧上抖了些小聪明,影片既称不上伟大,也不至于“最烂”,当个贺岁片正合适。 中国的贺岁在春节,美国的贺岁在圣诞,可为何《云图》在北美上映时,档期从12月被迫提至10月?这个月份介于暑期档和圣诞档之间,学生观众和合家欢都挨不上,票房自然平平。《云图》在北美尴尬的档期安排或许要归咎其“出身”,这个投资达1.1亿美元的大片竟然不是出自好莱坞最有权势的6大制片厂,而是由导演沃卓斯基联合国际游资“攒”出来的一部“独立电影”。这些游资中还包括一家名为“新原野”的中国民营公司,依照该公司对《云图》千万美元级的投资,将获得影片9.3%的全球分账。 “独立电影”这种国际融资拍大片的玩法自然是好莱坞几大制片厂不愿看到的,它们更不愿看到这种好莱坞名导明星领衔的电影在美国大赚特赚后收入归了“外人”。所以《云图》在北美有了排片安排上的尴尬错位,甚至有了在影评上的口诛笔伐。 “独立电影”近年来成为好莱坞一股新势力,《云图》作为史上最大投资的“独立电影”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好莱坞传统制片势力枪打的那只“出头鸟”。不过这种打压也许对中国电影投资者具有启示意义,借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挣全球观众的钱是个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