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邦新品重拳出击助力重症急诊医疗领域——理邦重症急诊全新解决方案新产品发布会

2013-02-07 01:4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11期
关键词:监护仪诊断系统分析仪

2013年11 月3日,正值第70 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首日,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邦仪器”)在厦门国际会展酒店隆重召开以“重症急诊全新解决方案”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并在会上重点推出了用于体外快速诊断的i15 血气生化分析仪,i 系列高性能多参数监护仪iM60、iM70,以及全数字彩色超声影像诊断系统U2、U50。

理邦仪器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裁林朝博士向到会嘉宾介绍了理邦仪器一直紧贴临床需求,不断创新,为全球健康行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并表示除了今天发布的几款产品外,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性产品面世。

•POCT 新贵:i15 血气生化分析仪

近年,检验医学技术有向“自动化”、“简单化”、“小型化”、“科学化”、“床边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各级医院检验趋向于床边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POCT 可在患者身边即时进行各项检查,并很快得到检验结果,大大方便了患者和临床治疗。

作为POCT 领域的新贵,i15 血气生化分析仪是国内首创的高性能干式快速诊断血气分析仪,其系统拥有超过30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由主机、测试卡、试剂包组成,全部重量不足4kg,方便医生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有效检验报告;从吸样到显示结果仅需30 秒,分析速度堪称国内第一,检测诊断的准确性绝不亚于大型进口设备;是国内极少数采用单抛测试卡试剂的POCT 产品,产品定位于300 样本量以内的中小医院和省级医院的临床科室,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试剂浪费,帮助降低医院综合检验成本,仪器本身无液路,实现真正的免维护。i15 血气生化分析仪从研发雏形到取得CFDA 认证上市销售,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此次在中国大陆市场正式发布,无疑将在体外诊断领域掀起一股热浪,使国内POCT 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理邦仪器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裁林朝博士

•监护整体解决方案新成员:iM60、iM70 多参数监护仪

iM60、iM70 是理邦仪器2013年重磅推出的i 系列高性能多参数监护仪。在整体设计上,延用获得德国iF 设计大奖的iM80 风格,美观大方;仿生学挂钩把手,便于挂车转运;对生理和技术报警采用不同颜色和频率区分报警级别;丰富的模块接口,支持:ECG(3、5 导)、RESP、2-TEMP、SPO2、NIBP 、ETCO2;拥有全新专利算法支持:iMAT™血氧算法,提升在弱灌注、运动等情况下的测量精度;iSEAP™心电算法,使仪器的抗扰、抗噪更强;iCUFS™血压算法,对心率失常、高血压等病人的高准确性、高速度测量有重大意义;iCARB™CO2算法智能识别真实波形和伪波,保证参数测量的精准和稳定。iM60 监护仪适用于急诊与全科普通病房,iM70 监护仪重点适用于危重、亚危重病房。两款仪器均无风扇设计,低噪音,有助于保持临床环境安静。此两款监护仪的面市,壮大了理邦监护家族的队伍,为临床应用提供完整的监护产品解决方案。

•国产高端优质彩超:U2、U50 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

U2、U50 是理邦仪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是中美技术的完美融合,标志着理邦仪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经验积累,在超声技术上实现跨越式的进步,正式成为国内少数掌握彩超核心技术的民族企业之一。U50是一款具有高性能、多功能、配置丰富的便携型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完美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能充分满足各级医院超声科室、妇产科、泌尿科、疼痛科、体检科等需求。U2 是建立在U50 设计之上的一款台式彩超,除了具备卓越的性能和高质量的图像,应用领域更广泛,适用于腹部、妇科、产科、儿科、泌尿、小器官、肌肉骨骼、颈部血管等临床检查。

三个系列新产品的发布,是理邦近年来丰硕研发成果的一个缩影。理邦将保持新品推出的速度和质量,以创新的理念和优质的产品立足中国市场,服务全球。正如理邦的企业愿景:成为优秀的从事人类健康产业的国际型公司,以合理且优惠的价格提供优质的世界先进水准的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为人类健康和社会文明发展做出贡献。未来,与时俱进的理邦仪器,将不断创新和进步,继续为人类健康产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猜你喜欢
监护仪诊断系统分析仪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CTCS2-200H型列控车载设备运用状态在线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列控车载设备智能监测诊断系统开发探讨
区间轨道电路智能诊断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