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斌 郑隽姝
本文在支气管肺炎患儿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中,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1个月至2岁,平均(0.8±0.2)岁。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42例和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4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治疗前,均行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采用相同的雾化吸入药物,即5.0 mg的地塞米松、4.0 mg的α-糜蛋白酶、7.5 mg或15.0 mg的沐舒坦。将上述药物加入到10 ml的生理盐水中混匀,配置成雾化吸入液。均于患儿安静时用面罩行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时,超声组42例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4次/d,10~15 min/次,连续3 d。氧气组42例患儿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氧流量调至6~8 L/min,4次/d,每次持续时间约10~15 min左右,连续3 d。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儿行雾化吸入前5 min、雾化吸入中及雾化吸入后1 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检测。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行雾化吸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或体征得以改善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表示,检验方法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 超声组42例患儿雾化吸入前5 min、雾化吸入中及雾化吸入后1 h的平均经皮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2.57±1.52)%、(93.33±4.61)%、(95.27±2.33);氧气组42例患儿分别为(92.41±1.53)%、(87.46±4.22)%、(90.12±2.15)%。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中及雾化吸入后1 h,超声组患儿SpO2较氧气驱动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 超声组42例患儿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痰鸣音症状及体征得以改善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6±1.4)d、(4.5±1.2)d、(2.8±1.3)d、(5.6±2.1)d;氧气组42例患儿分别为(2.1±1.2)d、(2.3±0.8)d、(1.5±1.1)d、(4.1±1.7)d。氧气组患儿在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痰鸣音症状及体征得以改善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雾化吸入中及雾化吸入后1 h,超声组患儿SPO2较氧气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气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相较于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具有有效改善患儿缺氧症状、起效快、作用强的有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晓梅.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41-542.
[2]黄如珍,肖政祥,邓泉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7,22(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