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问题分析及建议

2013-02-02 08:48:46马文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习生师范生专业

马文婕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山东日照 276826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应社会需求而诞生的综合性、跨学科性专业,主要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可分为教育实习和非教育实习两种类型,因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大多数高校中都作为师范专业来开设,笔者所在学校也是开设为师范专业,所以文中主要考虑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活动,也是检验师范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育实习不仅培养学生对实践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发展人的实践智慧、形成人的实践能力。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要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初步的检验,同时也能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1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1.1 实习内容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参加观摩实习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并相互听课;完成规定学时的教案编写,并讲课;班主任工作实习,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1.2 实习时间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约6~8周时间。该学期正好是学生考研最紧张的一段时间,也是学生开始找工作的时间。有的学生在实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参加实习,托关系找一所学校签字盖章来敷衍了事。这就违背了实习初衷,影响了实习效果。

1.3 实习基地

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基地一般为中小学,通常是大学附近的学校。

1.4 实习管理

一般采取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和实习指导老师两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实习学校的初步联系、实习文件的指定、实习检查等工作;指导教师则具体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指导。指导教师每周要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于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要给予解答,要与实习单位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两级管理分别对实习工作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管理。

2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实习准备工作不完善

实习生在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许多都跟实习活动脱节,是纯粹的理论讲授,而学生实习前往往缺少一定的实习培训环节或是过于简单,使得学生在实际实习中疲于应对出现的问题,影响了具体实习。

2.2 实习工作内容不明确

各个实习基地关于实习内容的规定较为模糊。一些中学考虑到九年级学生要参加信息技术会考,不愿意让实习学生参与实际授课,不给学生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而只是让学生观摩;还有一些中小学给学生安排的工作不具体,或者流于形式,实习学生无所适从,实习效果差;另外有部分学校在安排实习时甚至会出现专业不对口,让教育技术学生参与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

2.3 实习管理不到位

由于实习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所以指导教师在工作时只能把重点放在对实习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上,对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和思想品德教育不足,导致实习生在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2.4 学生实习实践工作盲目

一些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只是单位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实习单位的资源,不能主动地、有计划地去开展工作。当实习变为应付,学生完全没有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实习就失去了意义。

2.5 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

由于教育实习并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实习效果,所以在实习结束后,往往会出现只要参加实习,就能得到相应学分,而实习效果究竟如何,学生是否在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反而没有体现出来。这样的话实习没有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生也没有参加实习的动力,敷衍了事。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的实习基地一般是大学所在地的中小学,中小学对于实习学生的态度非常重要。只有实习学校愿意让实习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安排具体明确的实习任务,学生的实习才真正是有意义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理想的实习基地,高校院系要和这些有关实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交流,互通信息,及时了解中小学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人才需求等的有关情况,以便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就能够根据中小学的实际需求调整培养教学,使得实习基地愿意让实习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3.2 安排合适的实习时间

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单位等现实情况,各学校可以把实习提前,比如放在第六学期,此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专业课知识,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考研也没有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实习中,也愿意到教学一线去进行锻炼。实习时间也可以相应延长,这样就更能保证实习效果,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3 了解实习意义,明确实习目标

要让学生明白,实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的活动,对学生深刻理解领会书本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就业。其次要明确实习目标,实习学生必须提前熟悉实习单位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较弱的能力技能方面下功夫,争取能达到实习单位的要求。

3.4 利用微格教学和教学观摩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只有学生在实习中真正能作为一名新手老师参与教学,实习学校才能放心让实习生参与教学,所以实习前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实习生在自己学校进行培训,学习转变角色,作为教师走上讲台。比较有效的有两种手段:一是微格教学;二是教学观摩。

微格教学是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在实习生教育实习前,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微格教学训练中的录像、分析、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能力。这种培训可以由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一同完成,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通过新课程资源中心提供的全国各学科优秀教学案例(每节案例由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以及教学素材资源等内容构成),全方位展现教学过程和效果,使师范生对课堂教学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对中小学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有实质性的理解,对师范生的试讲起到示范作用。

3.5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教育指导实习生提高与所实习单位的同事、领导交流沟通及与人合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者的地位,工作积极主动,有眼色;既谦虚谨慎又善于交往、与人为善、合作共事,互帮互助,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6 加强实习管理

为了使实习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的,学院应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选派熟悉业务的教师担任带队教师,负责本小组的实习工作。为了确保实习和管理效果,每组学生不宜超过10人。带队教师除了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等方面的管理,也要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参与到学生的实际教学;实习单位主要在业务方面进行管理。二者都要严格要求,并能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7 开展有效的实习评价

鉴于评价是对整个实习效果的一种量度,有效的评价是必需的。它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是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评价;

二是院系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实习进行监督和检查,更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加以应对;

三是在实习结束后可以对应开展一定的活动,比如讲课或说课比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实习情况,又能够在所有实习学生中交流经验,最大化地加强实习效果,为做好今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依据。

[1]卢青青.教育实习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6-78.

[2]陈金华,李小美,闫科学.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08(9):39-40.

[3]边燕春.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改革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51-54.

[4]刘艾清.从教育实习看师范生职前状态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136-138.

猜你喜欢
实习生师范生专业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