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2013-02-02 08:29:24张宝林金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4期
关键词:管术鼓室中耳

张宝林 金慧

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张宝林 金慧

目的 本院对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方法 对本院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采用鼓膜切开置入硅胶管的方式治疗。结果 经过本院对所有置管工作都将一次完成,由于患者的外耳道、鼓膜的反应相对较轻,鼓膜置管手术一般确保在患者的耳中保留大约6~12个月。本院治愈的患者有89例,8例患者为有效,3例患者为无效,总有效率占总人数的97%。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简便、安全并且切实有效的方法。

耳内镜;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临床

现在临床把患者耳内鼓室积液和出现听力下降,做为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主要特点,假如患者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听力模糊及语言障碍的后果。从医学角度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大多是由于咽鼓管功能不健全、及外界感染或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临床以鼓膜切开置管术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后出现了耳显微镜,在原有的基础上虽然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高质量的放大图像,但医护人员只能观察镜轴线正前方的耳内结构,有观察不全面等缺点;现在患者可以在内镜电视监视系统下进行微创外科手术,它是近年来高科技的产物,能大大提高手术技术,其主要特点;具有观察全面彻底、手术位置精准、且伤口小、易于患者接受等优点,所以被外科在各领域广泛使用。吉林省人民医院自2011年2月开始使用耳内镜电视监视系统的进行鼓室置管术,去除了以往手术的弊端,使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7月,共实施手术85例、100耳。44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70岁之间,其中65例患者为14岁以上、75耳,有20例14岁以下的患者共有25耳,30例患者出现单耳发病,55例患者出现双耳发病。患者的病程时间在2~36个月期间,平均患病的时间大约是5.8个月。患者在经过术前的治疗,能够进行仔细科学的耳内镜检查,确认鼓膜出现淡红色以及琥珀色,并且光锥会逐渐的缩短直至消失,其中包括有58耳出现鼓膜内陷,27耳出现膨出现象,可看到鼓室腔液平或气泡的有15耳。

1.2 手术方法 医护人员让患者取仰卧位,让患耳向上后倾斜,让外耳道与地面呈45°,使鼓膜在水平位置上,取消毒液进行消毒,并用鼓膜麻醉剂进行麻醉,还要认真观察鼓膜及中耳内的积液多少,手术位置一般选择在鼓膜紧张部的前下象限,尽量隐蔽,切开方式因患者情况而定,有放射状或弧形切口,要使用鼓膜切开刀切开鼓膜1.0~1.5 mm,还要在切开时要注意伤口深度,最好避免损伤鼓室就膜。并用地塞米松5 mg及α-糜蛋自酶4000 IU混合液0.5 ml冲洗耳内鼓室,首先要先注入中耳,再用置管器将通气管准确放置在切口内,10 d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

2 结果

在本院的所有临床置管工作必须要一次的完成,在手术后的患者外耳道、鼓膜反应相对很小,并且外耳道没有出现血肿等迹象以及鼓呷的损伤症状。本院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后1周对全部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这其中有53例患者的患耳有极少量的中耳渗液流出,且通气管十分通畅,并保持了外耳清洁。在患者术后的2周到3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中耳渗液的现象,还有就是气管固定非常好,只有8例患者耳通气管管腔堵塞,全都在耳内镜下更换了通气管;在手术后的6个月再次进行随访,已经有45名患者耳通气管自己脱落,有40名患者耳鼓膜愈合非常好,另外有5例患者患耳复发,这就要再次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所有患者术后7~12个月复查78例,拔管后鼓膜愈后都很好,患耳听力大大提高,其中患者的纯音测听0.5、1.0、2.0 kHz平均为21.6 dB,气骨导差值为0~10 dB,听阂的平均提高28 dB。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临床上,由于分泌性的中耳炎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它的主要发病基础为患者在咽鼓管功能发现了极其严重的障碍;而且会导致患者的鼓室内部从而形成负压症状,并且在这种环境中,中耳薪膜内逐渐的出现静脉扩张症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不断的增加[1]。由于中耳积液是由血清渗出形成,进而来对中耳腔内薪膜进行刺激,并且会导致患者进一步引起相关的病理变化症状。本院对于中耳炎分泌性必须要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阻止语言发育不良和听力障碍的出现。 临床把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激素、抗过敏抗菌消毒等方法来治疗和控制病情,但实际治疗效果一般不好,很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恶化。因此临床治疗中不使用这种方法。手术治疗包括: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和鼓膜切开置管术。临床最常应用的是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置管术,该方式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手术精确度高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传统术式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并明显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术后听力明显提高,纯音检测听力水平显著上升。所以术后由于感染或病情反复而进行二次手术的几率明显降低,患者气管自行脱落及耳鼓膜痊愈的比率显著升高。因此可见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十分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1] 苏怡.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78耳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23):38-39.

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张宝林);吉林省肿瘤医院(金慧)

猜你喜欢
管术鼓室中耳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0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声导抗基本概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