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侠
(江阴市实验小学,江苏 江阴 214431)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新兴课程。课堂以学生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情景”“协作”“会话”“建构”,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课堂平台,有效唤醒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中主动探究,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建构自主探究学习品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与喜悦,对学生自主探究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了一半。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巩固课堂教学平台,首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通过有效设疑,巧妙地唤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渴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如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插入超链接》一课:新课伊始,教师选择学生前几堂课学习制作的以“我的兴趣爱好”为主题的优秀作品为例,预先设置好超级链接,播放给学生欣赏。当幻灯片播放到目录页面时(目录页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我最喜爱的一部影片”等诸多分类),有意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如果这是你的作品,让你来介绍,你先介绍哪一项爱好?”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先介绍哪一个爱好是随机的,无法预设,此时,教师分别让学生上台操作,无论学生想先介绍哪一项,都能如愿演示。学生惊讶之余,教师质疑:“是什么原因让幻灯片的播放随心所欲?”巧妙的设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顺势导入设置超级链接这一研究内容。通过有效的情景创设,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简单地传授“超级链接”这一操作技能,而是在学生探究意识被有效唤醒情况下的主动参与,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新课标》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教学转变,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阅读教材、模仿练习、实践操作……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课堂相比,具有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究学习空间。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技能,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图文、尝试实践操作,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掌握。因此,巩固课堂教学平台,在信息技术课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真正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
如《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中的“设置动画方案”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此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实,无论哪一堂课,都有部分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会操作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处学能力,而且会增强独立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此时,教师也就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拓展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能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渠道解难释疑,获得新知,掌握技能。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学科最为突出的课堂特征之一。巩固课堂教学平台,课堂中,就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自主探究实践中,在完成一系列“任务”过程中,能很好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使用动画方案给标题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后,成功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使用新技能展示的迫切欲望。此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去完成任务:尝试使用动画方案给该文档中其他幻灯片设置动画。尝试中,学生发现幻灯片中用文本框插入的文本、图片、艺术字等对象无法运用动画方案实现动画效果。在学生迫切希望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教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高手们常用另一种方法来设置动画,那就是自定义动画。”在渴求成为“高手”的内力驱动下,师生共同探究使用“自定义动画”命令,设置动画效果。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合作互动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业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任何学科都客观存在。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操作性强,当一些对新事物新技能接受能力强、学有基础的学生已经掌握课堂知识,能自由操作时,而接受力相对弱、基础相对差的学生操作起来还比较教困难,甚至不会操作。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这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如不努力加以处理调控,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操作实践。巩固课堂教学平台,就要在教学中要抓住信息技术课堂便于合作学习这一优势,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气氛,激发、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说、去做。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组织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实现“生与本”“生与机”“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操作中取长补短,优秀的学生在辅导后进学生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后进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也能很快获得成功的体验。合作互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能够增强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有效推动自主探究学习的深入。
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活动等,需要合理及时的评价来引导、激励和调控。适时地将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交流、点评、推广,不仅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审美认知,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品质。
如《设置动画效果》一课,学生在掌握设置动画效果的操作方法后,很容易被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的动画效果所吸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选择华丽的动画效果而不考虑设置动画效果的目的性。所以必须及时反馈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对操作实例的互评,正确引导,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对作品的不断完善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探究。
合理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自我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意识、“想学”意识、“会学”意识和“坚持学”意识,从而使学生提升自主探究学习品质。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它是与传统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相对的主动学习品质,是学习主体“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的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行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堂相比,学生主体参与的空间更大,这也为学生建构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巩固课堂教学平台,紧扣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的建构。
[1]王忠华,谷跃丽.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
[2]周杭霞,刘砚秋,雷凌,陈燕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
[3]徐诗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技术,2011(2).
[4]金菲.浅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J].江苏教育技术,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