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利利 李冰玉 石小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平的提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影响人类特别是老年人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老年糖尿病发病隐匿,大多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病程时间长,容易合并误诊、漏诊,后期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脏、肾脏、眼、神经及血管等组织的慢性病变[2],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寿命。为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对笔者所在科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7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治疗手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措施与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7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男42例,女33例,年龄71~85岁,平均年龄76.5岁。其中合并冠心病者20例,合并高血压者35例,脑梗死者12例,糖尿病足部感染者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T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1.2.1 用药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开始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就很难停药,因此,正确的指导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合理的应用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药物治疗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护士要监督患者遵照医嘱规律服药,不可随意减少药物剂量、换服药物甚至是停止服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降糖药物的用量、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方法、注射的部位以及注射剂量,并详细讲解如何存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及紧急处理方法等。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告知患者最好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包括三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汇报主管医生,以便调整药量,使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1.2.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患者中非常重要的控制血糖方法之一,合理分配膳食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分配三大营养物质,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患者宜吃粗粮,豆类和蔬菜等,延缓血糖和血脂升高,降低餐后血糖。不宜吃糖果、冰淇淋、蜂蜜、糕点及高脂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宜饮酒,饮食要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对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或者体重超重者,饮食控制不仅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血糖和血脂,还可进一步减少胰岛素用量。首先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和身高算出理想体重,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原来的生活习惯。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在无严重肾功能损害时,嘱患者低脂低糖低蛋白饮食,蛋白质以植物蛋白较优,按量进食,对于肥胖者可每天减少进食,欠缺的热量从自身脂肪的消耗中摄取,注意此时胰岛素用量应较少,以免患者出现体血糖反应,偏瘦者则可采取少食多餐。餐中可加用含糖量低的水果,严格限制单糖的摄入,提倡粗制米面、高纤维食品,限制饮酒,糖尿病患者易食用苦瓜、洋葱、黄鳝等。应少食粥类,已有研究表明,食粥后患者血糖明显升高[3]。
1.2.3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服药、饮食控制,加之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结构特点等原因,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的产生也会加重患者病情。针对以上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对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其主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抚稳定其情绪,给予鼓励、忠告,使其乐于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保证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4]。
1.2.4 适当的运动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适当锻炼是有必要的,锻炼时间的长短和运动量应根据病情轻重而定,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与游离脂肪酸的利用,降低血糖,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运动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及肌肉张力,增强体力,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性。运动方案的制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日30 min~1 h,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5]。
1.2.5 生活护理 糖尿病患者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可出现病变,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肢端血循环差,患者抵抗力减低,易发生皮肤感染,脚趾缺血性坏死等,特别是老年人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其触觉温觉有降低表现,故皮肤护理极为重要,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注意不要烫伤。如果局部皮肤溃烂,脚趾有坏死情况,要首先控制好糖尿病,予全身抗感染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适宜用中性肥皂水、温水洗澡,实时做好足部护理,严禁用热水泡脚,温水泡脚时间不能过长,以5 min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经常检查有无外伤、水泡等。趾甲应及时剪平,但是不宜过短,衣、裤、鞋、袜不宜过紧。有视物模糊时应减少活动,加强日常生活及安全照顾。
经过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75例来本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上有很大的改观,患者更积极配合了治疗,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并做出详细的运动及康复计划,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患者长期的保持血糖的稳定,因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退化,大多起病隐匿,不易察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病程时间已非常长,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规律正确的用药,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意义重大。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在患者心情愉悦的状态下,配合药物、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使患者的血糖下降并保持在健康稳定的水平。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更应该做好指导、护理工作,不能放松治疗,要按照医嘱及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使患者出院以后血糖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
[1]任淑娟.老年糖尿病87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237.
[2]Sheehan M.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Clin Med Res,2004,2(1):13-27.
[3]Palomba S,Falbo A,Giallauria F,et al.Effects of metformin with or without supplementation with folate on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vascular endothelium of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Diabetes Care,2010,33(2):246-251.
[4]王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32-133.
[5]金京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