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梦华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
曹梦华
糖尿病因其日益增高的患病率及较高的致残率,已逐渐引起社会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在防治糖尿病中高血糖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低血糖往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发现低血糖应引起高度重视。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它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有两种临床类型,即反应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1]。反应性低血糖常见于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初期,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数发生在餐后4~5 h,尤以单纯性进食碳水化合物时显著;药物性低血糖多见于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口服磺脲类药物不当,用药后未按计划进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活动量过大等。当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人胰岛素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
一般血糖低于2.8 mmol/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但因为个体差异,有的患者不低于此值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①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饥饿感、流涎、肢体震颤等。②神经缺糖症状: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错迷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低血糖症状发生,如睡觉中突然觉醒,皮肤潮湿多汗,个别患者以烦燥不安、狂燥为主要表现。
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吃“糖”,或饮一杯雪碧、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也可吃几块水果糖、奶糖、巧克力,或吃一勺蜂蜜、果酱。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能用低热量饮料或甜味剂食品来治疗低血糖。若服糖5 min后仍未改善症状,应立即吃更多的糖。10 min内仍无改善,不要犹豫,立即送医院抢救,立即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 ml,或静脉点滴10%葡萄糖液。患者清醒后必需进食米、面食物,以防再次昏迷。注意患者侧卧,防止摔伤,当患者出现昏迷时,切忌经口进食,以免窒息。随时检查呼吸、心跳是否平稳。
①定时定量进餐,若进餐量减少则应相对减少药物的剂量,若不能按时进餐,应在进餐时间吃些水果或饼干等。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 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要严格限制酒精的摄入,绝对不可空腹饮酒。②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活动,患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与爱好选择活动方式,如体操、打操、打拳、慢跑、打球等,老年人以散步为宜。宜在餐后1 h开始运动为佳,活动时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耐受力。运动前注射胰岛素时避免注射于胳膊及大腿处,以免运动时这两处血流量增加使胰岛素吸收加快而诱发低血糖的发生。③病情不稳定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少量糖块以备不时之需,并将“低血糖急救卡”显于明处,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救助。④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严格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剂量,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⑤夜间发生低血糖往往非常危险,有时会在睡梦中失去生命。怀疑有夜间低血糖反应时,应在次日凌晨2~3点检测血糖,证实后可睡前少量加餐,或调整晚间药物剂量。
低血糖症发生时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昏迷,甚至死亡。指导患者从规范用药、合理饮食和运动疗法等方面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提高识别、预防和处理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能力,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5.
110024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