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英 韩峰 孙聪玲
肌肉注射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我院于2012年8月收治了1例因肌肉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局部深层溃烂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患儿女,9岁,体重50 kg,50 d前于外院行左臀部肌内注射药物(安痛定,患儿家长自诉,具体剂量及批号不详)治疗,3 d后左臀注射部位及周围皮肤出现多个小水泡,予口服消炎药物治疗后水泡消失,留有一直径约1 cm肿块,周围红肿,其上结痂,痂皮脱落后破溃流脓,直径约0.8 cm,创腔内见较多坏死组织,少量脓性渗液,予清创换药疗效不显,后切开引流换药,创口逐渐愈合。
2.1 肌肉注射的深度应因人而异 传统的肌肉注射要求使用6~7号针头(长度3 cm),将注射器针头迅速垂直刺入针梗2.5~3 cm[1],注射时还应注意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也就是说,实际进入皮肤内的针头不足3 cm。该患儿体重50kg,明显超过标准体重的20%,属肥胖患儿,且B超显示该患儿的脂肪层较厚,厚度达3.0 cm,故用7号针头注射药物时,深度不足,药液未进入肌肉层,而是停留在脂肪层,造成药液吸收不良,局部出现硬结及溃烂。目前护理界对于传统的肌肉注射的深度也提出了质疑[2],对于肥胖的人群,其臀部脂肪层较厚,传统的进针深度只能够达到脂肪层[3],而没有进入肌肉层,从而使局部形成硬结,甚至溃烂,既影响了药物的吸收,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多篇文献提出建议[2-4],对于肥胖的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应在传统的进针深度上适当的加深,可加深1 cm。
2.2 药物的局部刺激作用 安痛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巴比妥和安替比林,易溶于水,解热、镇痛作用快,注射给药迅速见效,但其对局部的痛觉刺激强烈。国内已有报道,头孢类、解热镇痛类等药物在肌肉注射后较易出现硬结[5]。由于肌肉组织未完全发育,婴幼儿的肌纤维细,臀肌薄,肌肉血流量少,因而扩散慢,容易局部聚积,引起肿胀。肌肉注射时孩子常常哭闹挣扎而使注射困难,甚至造成针头脱出、药液外流、注射部位偏移以及发生断针等意外。为防止意外发生,一般注射采用三快法(即进针快、推注药物速度快及拔针快),这样易使药物堆积在一起,形成肿胀,甚至硬结。在临床上应尽量减少使用该类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宜采取其他的注射方式,从而减少硬结及溃烂的发生。
2.3 规范消毒保障肌肉注射的安全 本案例的另一个原因考虑可能存在肌肉注射时消毒不规范的情况(该患儿在基层医院进行的注射)。注射给药的原则首条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若临床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的遵守操作规程,消毒不彻底,即可造成局部感染,甚至溃烂。故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和无菌意识是保障注射安全的前提。
肌肉注射技术应用广泛,操作看似简单易行,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除了严格的遵守操作规程外,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脂肪厚度及药物的局部刺激,从而选择适宜的注射针头及注射方式,以便将药物注入到指定部位发挥应有的疗效[4]。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应在治病救人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创新,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0-252.
[2]李小云,王从华,袁丽敏,等.成人肥胖者臀部肌肉注射深度的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96-1697.
[3]翟瞻新.肌注后局部硬结的防治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7,(07):429-431.
[4]薛爱芳,赵国清.臀部肌肉注射深度的思考.护理研究,2006,20(6):1617.
[5]刘守信.氨曲南肌肉注射致硬结脓肿.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3):270.
[6]申翠娥.肌肉注射后发生硬结的探讨.中国医药导报,2009,(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