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的要诣:剥离空洞回归现实

2013-02-01 08:58李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7期

[摘要]自从教育诞生之后,探求教育的真谛,想要达到一种教育的至善至美的状态的努力从未停歇。自由教育是一种从古希腊就存在的古老的教育思想,一直是中西方的教育家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形态之一。每个时代都有对自由教育不同的诠释,而当今社会,自由教育又是被如何理解呢,笔者将从另一种思考角度出发,对自由教育的理解阐述一点自己的思路。

[关键词]自由教育;诸多定义;新内涵

一、自由教育的演变

1、定义自由教育的几种观点

(1)古希腊教育家的观点

自由教育由来已久,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在古希腊,自由教育也可以被称作“文雅教育”或者是“普通教育”。这是一种不同于世俗教育的教育,是从世俗教育中解放出来的教育。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也就是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眼睛向上,转向光明,看到真理、本质、理念,认识最高的理念一善,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受制于生存需要,培养人的自由能力,获得自由公民的智慧和教养尤为关键,他还提出一种“闲暇教育”,发展自己的理性,并从中获得内在的愉悦与快乐和人生的幸福境界。

(2)卢梭的观点

卢梭的“自由教育”也即众所周知的“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之中,另一方面他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影响来论证教育只有回归自然之后才能达到真正的心灵自由。卢梭的自由教育力图使人回到人的自然本性,提倡自然,自由的教育理念。他对自由教育理解的关键就在于“回归自然”

(3)纽曼的观点

纽曼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他的《大学的理想》一书是高等教育史上一部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纽曼以其大学观为基础,站在自由教育的立场,对自由教育的内容与标准作了相应的界定。纽曼认为“自由”的真正含义是与“受奴役”相对立的,他将受奴役的工作理解为体力劳动、机械的工作等,智能很少或者没有发挥作用。一个人单凭经验行事,凭借经验和习惯来操作是不自由的。所以他认为自由教育和自由研究就是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其实质认为自由是为了自由本身而存在,每个人都应该被自由所赋予开放的心智和高雅的品味。

(4)赫胥黎的观点

赫胥黎是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他反对将自由等同于古典教育。他指出这种古典教育所代表的所谓的自由教育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教学和教育是同义的,不仅极端贫乏而且几乎一文不值。而完善的自由教育应该包含两重涵义:首先这种教育不受限制,可以使一个有才华的人成为伟大的作家、演说家、政治家、律师、科学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或者音乐家;其次这种完善的自由教育可以培养出“已经与自然界完全和谐一致的人”。这种人将与自然携手并进。

2、自由教育观点的演变

上述对于自由教育有不同理解的仅仅是个别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是人的内在自由;卢梭回到了人的自然本性,提倡自然,自由的教育理念;纽曼则认为自由的追求在于自由本身,能够赋予人以开放的心智和高雅的品味,同时也是赋予自由本身一种美;赫胥黎认为自由教育可以挖掘人本身的才华,并且成全这种才华使之成为伟大的人;到了杜威,自由教育又被诠释成一种对于勇气的追求,他认为人不仅要解除自身的束缚,培育自由意志,还要有表达自由意志的力量;在当时,赫钦斯又与杜威展开论战,积极挑战当时流行的实用主义哲学,强调自由教育的基础性,主张先实施广泛的自由教育,再给予专业教育。

对自由教育的理解,演化至今,最近且比较有名的当属二十世纪美国一位颇为独特的犹太裔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在其政治哲学的关照之下,他对自由教育的思想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当代教育应向古希腊传统回归,赋予年轻人美好的经历,使他们脱离庸俗,成为心灵优异的人。他认为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或朝向文化的人,每个时代最好存在一个不再是学生的老师,成为一个最伟大的人,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留下自己的杰作,帮助经验较少的人追求自由,净化心灵。

二、自由教育的乌托邦

从古至今,自由教育无论被什么样的时代,哪一位伟大的人诠释,都会让我们有一种步入天堂,欲仙欲醉的美妙感。沉浸在他们勾勒的一幅美丽图景之中不可自拔。归根结底,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心灵纯净,爱好自由,心智健全的完美主义之人。教育的范围是广博的,普照大众的。而自由教育这种试图将大众都普照,都培养成至善至美之人的目的是无比的崇高,不仅是构想自由教育乌托邦的教育家们为之陶醉不已,每个了解到这种思想的人也不禁为之倾心。以前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向共产主义大踏步,早日进入共产主义”,而如今,这个词已经不再频频出现了,这宛如自由主义的乌托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全民心智健全,才华横溢,心灵无比纯净的时代呢?也许谁也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三、让自由教育回归生活

各位教育家设想的自由教育有那么些飘渺,而生活却是现实的,达不到完美。然而,我们绝不能否决这种追求完美的思想。尚未实现的,或者说实现起来有难度的绝对不能让我们望而生畏。做不到没关系,但是不敢想就是缺乏追求自由的勇气的一种表现。也许,这种美轮美奂的自由教育可以来得更真实一些,让每个受教育的人可以实实在在的体会到自由的滋味。自由,自由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一种力求不断进步,发展的态度,而并非要设置一个具体的特定的目标或时代。

首先,任何概念都是相对的,而“自由”或者说“自由教育”也毫不例外。如果没有约束,没有纪律,何谈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束缚的行为称之为自由是一种肤浅的定义。那么杀人放火之人算得上是自由主义者吗?而在自由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就有一点走入了泛化自由教育的误区。将权力完全授之于学生手中,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学生为主体。权限过于下放,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纪律松散,场面混乱的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开化。中国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当然不能说保守就不能追求自由,不能实现自由教育,而我们,也会有适合自己的自由教育,同样可以享受自由教育为每个人带来的成长,为整个社会带来的进步。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在内的定势思维早已经根深蒂固,谁也没办法脱离中国的传统进行改革,在这样的情势下,西方一些自由的思想引入中国之后,我们并不能全盘接受,也做不到彻底的颠覆观念。正如教师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素材等所有一切条件都由学生决定,学生反而没了主意,而将论文设定在某一个领域,或适当添加一些附加条件,这的确可以更好的利于学生的发挥。将桌子仿照西方教学模式下生硬的围成一圈,却无法一下子拉近每位学生自由式讨论的思想;依照我们日常的课桌排列不动,将讨论的话题采取举手的方式各抒胸臆同样奏效,未尝不可。一场暴风骤雨的侵袭之后,地面很快会恢复往日的干燥,而每日的绵绵细雨却足可以使地底都十分潮湿。西方自由教育的思想并不能将我们全部颠覆,过度的自由,过多的权力反而让受教育者无所适从。为何不探求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教育,让自由教育回归生活,让乌托邦回归现实,成为实实在在避风遮雨的家,而非富丽堂皇不可触及的西方宫殿。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尝试将权力一点点的下放给学生,也许改变只是从完全固定作文题目、字数等各方面条件转变为不控制题目,只控制字数和文体这样的细节开始,但我们的自由教育就是要求改变从我们已经适应多年的传统教育下的每一个微小的环节开始。这样的自由会让中国学生更接受,更切身体会。

不要将所有的权力完全下放,这并不是禁令,这是想循序渐进的最大化追求自由。将自由的定义更贴近生活,让自由走进每间教室,让自由伴随着我们中国式的传统礼数进行,有权限的自由,有张有弛的自由教育才会更真实,更自由。

作者简介:李妍,兰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