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痛

2013-02-01 03:41张楚佳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亮堂钢筋水泥冷漠

张楚佳

我不止一次地在各类文章中读过关于北京城的描写。我爱那幽深静谧的一条条胡同;我爱那容纳了一个个和谐家庭的四合院;我更爱那承载了漫漫华夏历史的一段段城墙。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似乎仅仅存在于那朴素的文字描写中。作为一个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孩子,我的记忆里却毫无这些东西的影子,只有外表光鲜的大楼,和那些表情冷漠、步履匆匆的行人。

城市是中国日渐现代化的证明,它见证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见证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见证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崛起。但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铸造出的是一个个钢筋水泥的人。很多人只为了利益而奔波,只为了利己而匆忙,人性本身的善良仿佛是一件尘封已久的旧物,被丢弃一边,这是城市之痛。

“苏丹红”一波未平,“瘦肉精”一波又起,见义勇为却被诬陷,冷漠最终造成佛山女童幼小生命的夭折,美国驻华使馆提供的空气污染指数资料,更招来对官方数据的一片质疑声。一个个乡村被改造成城市的高楼大厦,城市在为我们提供了科技和便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丢掉了什么?

在那个北京唤作“北平”的年代,民风淳朴,历史古迹保存完好。我曾打听过北京城墙今日的去向,当我得知昔日环抱北京的城墙现在只剩下正阳门等为数不多的几处遗迹后,我悲哀、失落,还有茫然。可被改变的又只是北京吗?无数的历史遗址被过度开发,早已风韵不在。难道文明的进步,就是城市化,就是对历史遗迹的毁坏吗?

鲁迅先生在1933年的《经验》中写道:“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而这,仅是过多的都市带来的恶果之一。我们需要发展,但我们的道德与文明也需要紧随着社会的脚步前进,唤醒心中的责任与善良,把都市打造成一座座有血有肉的人性化家园。

摆脱痛苦

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痛,一批城市的痛,也是一种文明的l痛,一种发展模式的痛。然而,时代终归是要向前发展的,痛定思痛,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呢?作者将浓墨重彩花在了描述这种“痛”上。从各个侧面描述了“痛”之心情,却没能在结尾指出更好的出路:仅仅抽象地提及“道德与文明”“责任与善良”是不够的,如果能与“痛”的表现对照着来描写,文章的结尾会显得更亮堂,作者和读者的心里也会更亮堂。这种亮堂不是粉饰太平,而是更明确地点亮我们应该迈进的方向。

(李同)

猜你喜欢
亮堂钢筋水泥冷漠
突然之间
东霞
夜间飞行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CONGRETE ISL AND
你若光明 周遭亮堂
探寻钢筋水泥中的那一抹“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