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 森 李琳琳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北京102200)
本研究通过在高职学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的形式, 了解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状况,从而分析这一状况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改善这一状况。 结果发现,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内在的兴趣(喜欢教师这一职业)、自己的期望值和成就感、自己能力的体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和自主性的实现(能真正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外在的因素:物质条件(物质报酬、经济稳定性)、工作条件、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和工作群体。 从哲学上讲,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教师幸福感的内因主要是教师自身的因素在调节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态度和对专业精神层面的追求。 因此,教师以健康、稳定、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教师职业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需要经济报酬、社会支持、精神补偿等外部因素的配合。 本研究的结果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表现在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理想和专业诉求没有得到实现,自己应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高职院校应依托自身的组织优势、结合教师实际,从根源上加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 通过培养,努力使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大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高职教育中去。 在目前重视教师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掘学校各个天然的学习团队,充分利用他们同专业性或同质性的特点开展学习和加以培养。 这种学习和培养方便组织、容易交流。 在具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是由单个人形成的抽象物,而是活生生、现实而具体的。 人离开了关系就谈不上内心的和谐与安定,也谈不上幸福。 人不能仅靠自己而生存。 然而,我们常常把自己与外界对立起来,创造出一种不信任自己、不信任他人以及不信任未来的生活方式。 如教师集体中的敌对意识,科研信息的封锁与保密,言语的口是心非等诸如此类的情况。 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状态普遍存在。 许多人经常表现出妒忌、猜测、互相排斥、倾轧的心理状态。 其结果是: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生命消耗在确保生存上。 不仅个人不能成长,而且伤害了团结的基础。 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以经验性的简单方式予以限制和规定,例如,完全采取道德规范和法律、规章、公约的方式对教师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反而违背了团结的理念,结果只会破坏教育民主和民主风气,也会使师范人格发生畸变。 当然,这种规范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让这些规范成为教师生存和内心世界的需要。 笔者认为,作为引领最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此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师认清和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关系的核心优势,如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以及与自己的关系。
在帮助教师实现团结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处理与学生关系中,要使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一定要特别强调对学生身体、心理和生活的关心,要尊重并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个性,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等。 (2)在与家长的关系上,应使教师充分认识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影响, 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服务者和支持者;一定要引导教师形成一种意识,即家长与教师之间是亲密伙伴和合作对象的关系。 (3)在与同事相处方面,要求教师尊重同事,尊重相互的人格和名誉,尊重他人学术自由和权利,尊重同行意见,主动分担教育责任等。 (4)在与社区相处方面,高职教师应有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应树立团结、协作、包容的时代理念,加强与社区在思想、信息、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相互借鉴。 (5)在对待个人方面,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教师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者和教师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 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通过自我教育,团结他人,提高协作能力,是通往幸福的第一步。
教师的爱是建立在热爱自己、热爱家园、热爱祖国、热爱人类基础之上的。 或者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热爱家园、热爱祖国和热爱人类,是因他关心人类和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内部能量。 这种能量与教师个体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要素紧密相联,并整合为一。 因此,可以说, 教育上的爱是一名教师健康人格的真正体现,是实现团结的核心要素,是教师高尚专业精神的重要体现。 俄国作家、 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有这样一段叙述: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高职院校应该怎样让教师学会爱呢? 笔者认为,要从保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着手,注重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兴趣。 在求实创新的理念下,应不断改进培养内容,创新培养途径和方式,形成以活动为载体,以发挥模范作用为主导的全方位、全过程培养教育体系。 在呼唤创造型人才的今天,敬业精神不仅要包括认真求实、勤奋踏实、虚心务实的作风,还要积极倡导勤学好问、学术自由,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创新的意识。 在培养教师教育兴趣方面,要不断丰富创新团队学习的形式和载体,采取集体与自学、理论与实践、专题与综合、讲授与互动、团队与个体学习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从注重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向软环境、微观环境优化,形成有利于开发人才创造力的“小环境”。 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有良好的 “校领导气候”,创造一种“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要保持良好的“学校群体氛围”,增进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规划、制度等的制定上,一定要以教师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的发展为准则,要让教师全员参与,自己给自己定规划和制度,他们会自觉地执行和维护。 这样的规划、制度不仅具有外在的约束力,更具有内在的约束力,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另外,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要特别注重精神鼓励,这是由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教师教育之爱,除了要爱事业、爱学生,还有一点要引起关注,那就是服务。 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中,之所以要教师树立服务意识,并不是因为教师想得到别人好的评价,而是因为没有服务,任何人都不能健康成长。 服务是从平等的角度所表现出来的慷慨与援助,它不是慈悲的施舍,它体现的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每个人既给与,又得到。 在服务的行动中,我们以团结取代了个人主义,建立与他人的平等关系。 总之,要让教师理解到服务是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是高贵与成熟状态的人性的一部分。 教师只有具备了服务的理念,才能对青少年寄予无限的希望,给予无限的激励。笔者认为,有爱的教师才能幸福。 面对高职教育的发展特色和高职学生特点,高职教师需要比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付出更多的爱。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才能有激情地付出,也才能从付出中获取幸福感和自豪感。
从哲学的角度看, 人类意志是指我们在善与恶、对与错之间的选择自由,是决定我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自由。 教师的意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关于教师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为实现目的而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在培养教师意志方面,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建立“先找内因”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首先查找自己的原因, 全面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建立“全面观察、兼听则明”的思维方式,将不同角度的看法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比较全面、正确的看法;建立“你我可以共赢”的思维方式,树立共享、共赢、合作的新理念。 其次,从深入开发潜能、自我超越方面入手,帮助广大教师深入分析、充分认识自身潜能,使其树立和强化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鼓励教师勇担重任,促使其系统地思考、深入地研究和周密地处理问题,推动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相互激励中实现自我超越;鼓励教师总结反思,把总结他人经验与总结自己经验结合起来,使自己在运用经验、汲取教训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此外,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的意志培养方面还需要在实践层面多积累一些经验,让更多的教师通过不断地实践来获取自我价值判断,从而增强意志,实现自我超越。
□有话职说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 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李嘉诚
[1]列宁.哲学笔记[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30.
[2]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A].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34.
[3]唐松林.论现代教师的德育素质[J].教育探索,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