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数码相机刚流行,朋友花了4000多元买了个卡片机,回家后发现“红眼”现象严重,马上回卖场请求换一台。好好商量时,人家拿出各种规定说换不了,她一怒之下,有理有据地大声嚷嚷,并提出退货要求,结果真的给退了。
类似的事情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越来越多,人群中,悄悄流行一种观点:“闹”是解决问题的快捷通道之一。极端时,还有些非理性。比如,去年就发生了数起乘客因飞机延误而大闹停机坪的事件,还有以前发生的“闹市烧豪车”。
尽管如此,大公司明目张胆“欺负”消费者的事件依然频频发生。比如固定电话座机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等,任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投诉也罢,呼吁也好,人家该收费时就出手,毫不手软。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这句话不止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而想要以内需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在当前消费维权不易的情形下,为消费者营造放心、舒心、安心的消费环境,意义格外重大。毕竟,“声大者赢”,最终受损的是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