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玲 程 斌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430205)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等方面。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毕业生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展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仅靠单一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 企业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越来越重视人才在专业技能之外的隐性职业素养。 因此,为适应社会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加快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笔者拟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的实际出发,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研究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理清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学院理论、实训、实习、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对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可行途径进行探索。
能有效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最直接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 在求职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考察毕业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还会关注求职者的潜在个性、沟通能力、工作态度与诚实守信等品质。 一部分毕业生专业水平较差,无法满足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一部分毕业生虽专业技能水平较好,但终因不注重细节、不善于沟通等职业素养的欠缺最终失去心仪的工作;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初入工作岗位, 没能很好地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粗心浮躁、耐性不足,短期单一重复的工作就让他们失去不断积极进取的动力。 因此,除了专业技能外, 如何在用人单位面前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加分,提高自我岗位适应能力,对毕业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高职毕业生,都已是“90 后”,他们思想活跃、聪明灵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可能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或是就业定位不明确,一味追求体面高薪、社会地位高的工作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事业的长足发展。 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 就是帮助从业者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岗位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更应着眼于帮助学生对自我准确定位,关注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所以,高职学生必须及时有效地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与其他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学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为他们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学校开设课程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了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多门与专业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并不断增加“教学做”一体化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然而,在课程设置中,职业指导课程多是选修课,有的甚至没有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以提高,但职业道德、职业思想与职业行为习惯的提升却被不同程度地忽视了。
专业教学脱离企业文化 在讲述专业理论课时,存在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现象;在实训课程中,存在过于强调个人动手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现象,至于企业文化中的工作模式、评价体系、组织纪律等方面的东西涉及很少,甚至根本无从涉及。 学校的专业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意识培养,使他们具备明确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职业素养培育缺乏专业针对性 专业不同、就业岗位群不同,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也不同。 学校的职业指导很少能够结合具体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指导与咨询工作,学生普遍缺乏参与热情。
职业素养培育没能有效结合学生的特点,效果欠理想 “90 后”学生基本上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加之家庭环境与中小学教育等方面的局限性, 造成了学生个性突出的特点。 也就是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过程,并非消极而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一个能动积极的过程。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放弃内容空洞的灌输式教学法, 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 全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最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2 年12 月17 日,从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2012 年度立项建设学校启动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获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骨干院校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
在骨干院校建设的方案中,学院专门制定了“职业素养培育体系”项目,秉承“厚德、尚能”的校训,通过“唱响一个主旋律、占领两个主阵地、拓宽三个主渠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方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 逐渐形成了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就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可行途径做一些简要分析。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系统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从专业、职业认知教育入手,按照培养专业职业意识、激发爱校爱岗之情、化育忠诚敬业之志的教育路径,着力建设“122 工程”,即“一个标准、两个渠道、两个基地”。
1.制定职业道德培养标准。根据不同行业、职业的特点,结合我院专业群特点,通过社会调查,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专业群职业道德培养标准。
2.深化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继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注重提高实效性;完善思政课教师下厂顶岗实践、指导带领学生社会实践制度,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加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3.开设“职场人生”讲坛。 邀请企业家、劳模、技术能手、专家学者、优秀校友及本校教师,举办与企业家面对面、人物访谈、校友报告会、社会实践体验分享等系列活动,演绎精彩职业人生,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树立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
4.建设职业素养体验基地。 充分利用“厂中校”、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及订单单位的教育资源, 共建职业素养体验基地。 建设期内每个系争取与2~3 个订单单位实现“人才培养”和“职业素养体验基地”的“双挂牌”,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5.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基地。进一步培养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完善院级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计划建立系级志愿服务基地15~20 个。
构筑职业行为训练系统 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 本系统按照职业生活领域的行为规范,通过建设“122 工程”,即“一个标准、两个平台、两个训练”,促使学生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完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评价考核标准。 引进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邀请企业管理专家帮助设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对学生在教室、宿舍、实习实训等场所的行为管理,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学习实践的行为细节,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完善职业技能提升展示平台。 为配合“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将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培训、比赛活动内容,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比,试行任务和项目负责制的比赛活动模式, 进一步完善我院品牌活动——“大学生技能节”。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 构建学生职业心态—行为训练平台。 以职业心态—行为训练为核心开发系列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行为习惯,在前期探索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扩建心理健康中心,建成多个功能室(心理素质评估测量室、团体辅导室、沙盘室治疗等)。
4.开展职业形象及礼仪训练。 为学生提供职场形象建议和专业礼仪训练,促进学生提升内外气质和礼仪修养。 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形象设计和礼仪培训,并参加顶岗实践,以了解企业、岗位要求,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并聘请企业代表参与培训指导。
拓展职业素质能力系统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职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能力短板”;搭建职业素养拓展平台,制定拓展训练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未来职业所需的素质能力。
1.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 组建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参与的教育指导团队。 开设《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课程,引导学生确定人生目标,积极探索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生涯规划,包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利用大学生心理普查测评软件等, 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就业系列辅导活动(走进职场、职场应变、职业发展、自我保护和迈向成功等),助推学生取得职业成功。选拔一批教师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CDG)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2.建设大学生星级社团。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发展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等未来职业必需的能力素质搭建宽广的组织平台。 不断丰富社团种类, 成立一批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社团,80%的专业技能型社团指导教师聘请企业代表担任。制定“学生社团星级评比方法”,将50%的社团建设成为五星级社团。 开辟相对固定的学生社团活动场所。
3.成立大学生艺术团。通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建立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团学习学分制和考核制。 成立艺术教研室,面向全院学生特别是服务类专业学生开设《音乐欣赏》、《形体训练》等3 门左右的选修课。 完成场地和训练器材建设,引进或聘请专业教师担任艺术团的指导教师。
4.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积极扶持各专业学生组建创业团队,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创业活动,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成立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家为创业导师;成立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会。 选送本校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创业指导的专门培训,建成2~3 个学生示范创业项目。
整合职业素养培育环境系统 发挥区域优势,将“光谷精神” 和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导入校园文化,秉持“厚德、尚能”的校训,使学生在校企深度融合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体悟、成长。
1.构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校园环境。 结合学校的道路命名、景点布设,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四进”工程——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营造企业文化“无处不在”的氛围,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与企业文化实现“无缝对接”,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2.建设“学校品牌展示室”。通过图片、文字、影视、多媒体等多种展示媒介,分别设置学校重大教育成果展示区、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品牌展示区、优秀专兼职教师事迹展示区、优秀校友成功案例展示区、品牌文化活动展示区等, 使学生充分感受我院文化精神,增强对学校及专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3.延伸职业素养培育环境的建设。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企业文化体验计划,举办“优秀企业文化宣传周”、“创新科技成果展”等,引导学生参观展览,开展德育基地调研,进行实习工场体验,帮助学生早日感受企业氛围,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目标。
建立职业素养保障系统 出台《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意见》, 建立健全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机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 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提供领导保障、组织保障、思想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
1.建立健全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机制。 将本培育体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使之成为学校发展战略。党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意见》,成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成由党委宣传部、学工处牵头,团委、教务处和系部参与的工作班子。
2.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修订《学生顶岗实习跟踪辅导制度》,以实地辅导和远程辅导两种形式送教到厂,管理到厂,对学生的职业态度、道德、行为进行跟踪考查和辅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强化学生“敬业、务实、诚信、协作、创新”的职业核心素质。 修订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第二课堂管理办法》,修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选修课学分计算办法》,以规范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及课时申报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各项活动;修订《学生职业素养档案管理制度》, 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态度、活动参与度、日常行为表现等进行详细记载,为企业等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客观的学生参加职业素养教育活动的情况;完善《毕业生职业素养跟踪反馈制度》, 建立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跟踪反馈档案,长期开展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用人企业单位满意度等调研, 了解我院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及时修正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蒋燕,谢军.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环节建设浅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0(8):129-131.
[2]万晖,饶勤武.“90 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34):76-78.
[3]陈静,王繁,喻柯力.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8-60.
[4]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0-132.
[5]徐洁.论“90 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11):162-163.
[6]杨婉,邬瑞斌,邓志锋.基于企业文化的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0(11).
[7]许陈红.以校企文化互动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J].职业,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