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勤
(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100)
近年来,由于广州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升级步伐加快,市场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市技工教育界适时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人才成长逻辑规律,探索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
所谓“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顾名思义分为技、艺、道三个方面,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技,是技能技术的系统活动;艺,表现在具备高技能的同时,能对艺术进行优化创造;道,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境界提升。“技艺道”一体的人才,即高技能、高素质、高境界的人才,关注技能人才成长的各个方面,本身在运行中呈现出全面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等特征。结合技校语文教师的岗位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技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应更新教学观念,走“技艺道”一体的道路,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和谐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高境界的一流技工,构建带有全面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的技校语文新型职业素质教育观,在技校语文学科领域内彰显职业特色。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各项技能的要求也在快速变化。这就要求技能人才应具有灵活性,富于创造性思维,不仅能解决限定的问题,而且能在未知的领域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换言之,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需体现全面适应能力,而知识能力都是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的。作为基础性、人文性、创新性兼具的语文学科,势必要站在技工教育改革的前沿,树立面向技工教育的新型职业素质教育观,即从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入手,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教学全面融合,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其专业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形成提升全方位适应能力的肥沃土壤,给语文教学画上浓重的专业色彩、披上鲜明的职业盛装。
以汽车销售专业的语文教学为例,可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融合专业的实践岗位群,精心策划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学习。如,在营销环境中,如何拟写销售计划,如何运用交谈技巧和销售技巧成功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面对顾客既专业,又刁难的提问时,如何保持文明的职场礼仪与良好的职业素养等。根据这些因素模拟真实的交际环境,实践学生拟定的汽车销售计划、销售技巧和销售服务。通过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相融合,仿真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不仅掌握了职业技能,也锻炼了自身的职业素养,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创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积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岗位要求进行求职面试训练。如汽车营销员、机械维修工、电气维修工、车床铣床工等,向学生传达有关企业发展中最新的动态信息,分析模拟现场中学生求职的各种现象,提出相应的求职策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好求职技巧。另外,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文明礼仪、不良行为习惯、笨拙的表达方式等进行纠正,用“岗位导向”指引学生了解不同岗位都有“细节决定成败”、“团结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将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铺就一条快速的成才之路,切实做到语文教学专业化、职业化。
从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而言,它是个体通过持续不断地个人修养来全面提升自己,使自己一步步成长起来,并开始承担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通过有效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某项技艺水平,使自己成为专家层次的学者。
而“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按照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五个阶段来区分自己的职业角色。其发展过程需要一个又一个层次递升的职业任务来实现提升。
承载着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的目标,技校语文课必须紧扣专业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建立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块要因专业、岗位而异,循序渐进地培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人才,以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如编写语文学科教材,就可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而进行编写,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即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职业模块,即为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即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等三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一般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如口语交际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置职业训练任务。第一步,做好心理辅导,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步,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语音标准、语速适中、用词规范、仪态大方、体态自然、克服自身一些小毛病,完成给定的训练任务。第三步,职业情境训练,如求职、促销、竞选、联系事宜等等,让学生在训练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注重与他人配合,学会用良好的职业素养去对待困难,从而更好地完成层次递升的职业训练任务。通过训练使学生从一开始的初学者提升为有职业素养的高级初学者,最后变成有综合应用能力者。
职业模块的培养目标是测重专业化职业化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场中一些常用的口语交际、公文写作等专业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社交语言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辨、听测能力外,还要结合职业活动中所需的职业技能,如接听电话的礼仪,商洽业务的礼仪等,安排模拟训练,使学生以专业角色的身份学习职场口语交际中的一般技巧与交际礼仪,培养其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到能熟练运用职业能力去解决职场中的常见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能力者。
拓展模块的培养目标是挖掘学生身上的一些潜在因素,通过各种多元化形式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在“乐学”中逐渐形成专家型的学者。如加强开发课外辅导的新阵地,采用广播、网络等宣传手段,开展职场故事会、职业人辩论会、诗歌创作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读书征文比赛、演讲、辩论比赛、模拟招聘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体验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和职业化,使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专家型的独特技能。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可从 “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中,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弹性处理,灵活“拆卸”或“组装”每个模块。通过多重目标体系的设计,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逐渐具备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为升华个人的职业角色提供有利的支撑,真正成为“技艺道”一体的技能型人才。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从智力、性格、气质到就读的专业,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方向和目标都存在差异。而语文教材极具鲜明的主观性、多视角性,使语文教学的开发空间和改革能量具有无限可能性。据此,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突破口,重视差异化的学生个体,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技校语文教学的职业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诸如通知、信函、市场调查报告等职业人员必备的文书写作,可采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紧扣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岗位需要,为学生安排优质化的职业任务,关注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过程中体现出的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整体化设计能力方面的差异化水平,如有的学生会写不会说,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有的学生会搜索信息不会统筹归纳,有的学生会实施任务不会计划决策等等,依据如上所述差异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突破学生从“简单的口语交际”,到“复杂的文书写作”,从“简单的搜索归纳”,到“复杂的决策实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差异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一些经典名篇,延续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德育感化功能、人文浸润功能、美学熏陶功能等特有的学科优势,辅以当代最新的教学观念与策略,如职场演讲、行业辩论、项目规划等教学策略,强化优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拓宽学生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发展空间,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训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根深才能叶茂,“根”是“技艺道”一体成才模式,“叶”是职业素质教育,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技艺道”一体成才模式的培养,才能绽放绚烂的职业之花。技校语文教学应以“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为本位,注重全面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的技能训练;坚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本,以语文能力为重,立足现状,把握形势,把职业化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与其他专业学科全面配合,促进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整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技艺道”一体的高技能、高素质、高境界的一流技工人才。
[1]崔仁泉,黄远飞.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白晔.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