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彩霞
(遵义师范学院 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02)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建设探索—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
万彩霞
(遵义师范学院 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02)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室的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文章从搜集、整理和利用三方面阐述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利用
地方文献是指采用多种载体形式记录某一地域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各方面信息的文献资料,由该地域官方组织编写的地方志、地方史和地方综合性资料以及本地人士或本籍在外学者撰写的各种资料构成,功能是起“存史、资政、教化、服务”作用。地方文献是记录地方状况或地方特色的信息载体。随着高校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者们对地方文献、地方文化、地方特色文献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加强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地方文献室在高校应运而生,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于2006年建立了地方文献室。
资料,就是用作参考或依据的材料。建设地方文献室,前提就是要搜集地方文献资料。搜集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片资料、口碑资料、网络资料等。资料具有原始属性,是对历史真实活动的保存和再现。全面、完整、准确的资料是地方文献室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建立地方文献室就毫无意义。
2.1 地方文献资料的特点
2.1.1 史料性。地方文献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收藏和利用双重功能。人们要印证某个问题时,一般都会在历史资料中去找答案。地方文献是第一现场活动的资料,真实性强,有印证其他资料的价值,能证明地方的文化发展水平。人们在考察某地文化底蕴时,也会从本地文化考察入手,追寻这个地方的文化渊源。所以,地方文献具有史料性[1]。
2.1.2 地方性。地方文献资料记载的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方方面面的史料,这些文献资料记录的史实范围为本地,地域特点突出。它们一般以“物质型”形式呈现给读者,如正式或内刊印刷出版的报刊、图书资料或专题资料;另一类以“非物质型”形式存在,如风俗习惯、民间传说、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2 地方文献搜集内容
遵义师范学院地方文献室搜集的资料主要有几类。一是遵义历史资料(党史、城乡调查资料、统计资料),如《中共遵义市委组织史》、《遵义六十年》、《遵义统计年鉴》、《遵义城乡调查资料汇编》;方志资料(各类志书、县级综合年鉴),如《遵义府志》、《续遵义府志》、《遵义新志》、《遵义地区志· 建制沿革》、《遵义地区志· 自然地理》、《遵义地区志· 部门志》系列丛书、《遵义年鉴》;二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如《仡佬之源》、《中国竹子之乡——赤水》、《战争绝唱》、《中国仡佬第一乡》等。三是刊物(会刊、论文集、各类文学刊物),如《遵义文艺》、《中国诗乡》、《茅台》、《今古道真》等。四是会议资料、单位工作通讯、简报等,如《遵义市人民政府公报》、《遵义人大》、《遵义政协》、《遵义经济》等。
2.3 地方文献搜集途径
地方文献搜集涉及范围广,资料来源于县、区(市)党史研究室(政研室),城(乡)调查队、统计部门,县、区(市)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本地文史专家、文化人士在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资料等,政府及其部门的报告、简报、规划、资料、数据、统计。资料应全面准确、时效性强。在搜集资料时,应打开视野,拓宽搜集渠道,选择搜集重点单位,如遵义师范学院地方文献室搜集资料的单位包罗万象,涉及单位包括:县、区(市)人大常委会的教科文卫委员会,县、区(市)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县、区(市)党史研究室,县、区(市)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县、区(市)文联,县、区(市)作家协会、历史文化研究会及各种协会,县、区(市)统计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学校,中央、省驻遵有关单位,个人等。
2.4 地方文献搜集方式
搜集形式多样化,如学校采取的形式有:由学校或图书馆向有关单位征订、花经费购买;派人上门索求、复制、交换;接受单位和个人捐赠;主动派搜集人员参加市内组织的有关活动采集资料等。同时,搜集人员还通过网络搜索,利用互联网公布的信息掌握地方动态,及时进行搜集。
2.5 地方文献搜集要求
搜集人员在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地方文献搜集计划》,确定搜集范围、搜集对象、搜集时间、搜集形式等。制定调查、采访计划,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人际交往或公共传媒,搜集人员与单位、团体乃至个人建立信息交换关系,确定不同时期的搜集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搜集。学校十分注意遴选搜集人员,因为搜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地方文献搜集质量的好坏,学校要求负责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人员,一要熟悉本地历史;二要有事业心;三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四要业务能力强。为此,安排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地方文献资料的内容十分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它涵盖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因此对广泛搜集到的繁杂的地方文献进行甄别、整理、分类非常重要,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整理,使其更加系统、完善。
3.1 科学分类
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地方文献资料以最快的时间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后,在地方文献室上架,以便读者尽早得以利用。
在搜集资料时,可按类别、编号、资料名称、作者、发表日期、资料来源、存档日期等项进行初步整理。待这些文献资料到了地方文献室,还要对他们进行甄别、鉴定,区分出重点入藏和一般入藏。在整理资料时特别要注意零散资料的收集整理,因为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涉及面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广泛,因为零零散散,所以收集时很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整理上的困难。但是这一类的资料很有它的优势,更能够体现地方特色文化。
3.2 突出特色
因历史和地域独特,遵义形成了以“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为主线,以“沙滩文化、茶文化、辣椒文化、傩文化、民族文化”等为特色的地方文化,学校地方文献室特别注意搜集此类资料。从2005年开始,全市对“长征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硕果累累。如1935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县枫香镇苟坝召开的“苟坝会议”是继遵义会议、扎西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召开的又一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发现,就是我们的地方文献工作者在搜集地方文献资料编写志书时发掘出来的,它再现了历史,记录了历史,我们应将这些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料永久保存。2005年后,反映红军和红军长征文化方面的图书资料陆续出版,如《遵义历史文化十讲》、《红星璀璨——十位老红军口述的长征故事》、《长征与工运》、《雄师刀靶告大捷》、《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论文集》等,我们的地文献资料室都全数予以收集。“酒文化”方面的资料,我们的地方文献资料室搜集了茅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撰写的《绿色、人文、科技茅台的含义是什么?》,集团公司印刷出版的《国酒对你说》、《国酒茅台三十问》、《百年茅台,百年诚信》、《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等。其他的还有:2005年广州《科技日报》记者、酒文化学者刘成刚在《科技日报》开办“相约茅台”专版,推出《说“红楼”想茅台》等10余篇文章。2006年7月,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商业古镇茅台》出版,对茅台历史及国酒文化加以介绍。次年,《人民文学》第1期“天下”栏目刊登《茅台酒神的宠儿》、《故事里的茅台》、《茅台三品》、《诗酒话茅台》、《茅台镇上一片云》等文章。2006年,《国酒茅台誉满全球——老外交官话茅台》出版,2009年茅台载入石云涛主编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况》的“饮食文化”。地方文献室将反映“红色文化”、“酒文化”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收集保存起来,形成了适合读者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
3.3 对整理人员的要求
资料整理需要人来完成,所以地方文献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整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一步完善文献的归纳、整理,以方便读者利用。因此,地方文献工作者首先应具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对本地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特色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2]。其次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要有识别、鉴赏、归纳的综合能力,迅速对文献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另外人员要相对稳定,不能频繁更替。
4.1 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咨询
地方文献涉及到地方工作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可以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室是为地方部门提供咨询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师生可以利用这些文献资源为地方建设服务,是政府决策的信息来源地之一,同时也能为各企业以及科研部门提供文献依据。
4.2 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地方文献资料室设立后,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查阅此类资料的师生日益增多。地方文献资料立足于本校自身需求和地方社会需求,密切联系本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研究,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参考文献。[3]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区,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意识;在学科设置中,学校把各种地方知识与资料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高校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同时也是学校科研工作者进行区域研究,特别是本地区研究的重要文献来源。
总之,地方文献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依据;是高校联系社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史料,是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科学文化研究的历史记录,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做得好,可以突出高校图书馆特色,对高校科研的展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1]韩国军.谈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159—160.
[2]王 艳.高校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资源馆藏浅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0,(8):189—190.
[3]贾文琴.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之我见[J].兰台世界,2011,(4):70—71.
(责任编辑:徐国红)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Room of Library in Higher School—— A Case Study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WAN Cai-xia
(The Library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room of library in higher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higher school, provides abundant material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is paper, from three angles of collecting, sorting and using,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library’s local literature room.
local literature; collecting; sort-out; employment
G25
:C
:1009-3583(2013)-0132-03
2012-09-02
万彩霞,女,贵州正安人,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献、红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