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氏武术的起源、文化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

2013-01-31 06:21:2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官渡赤水套路

范 维

(遵义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一、游氏武术的起源

贵州赤水官渡素有武术之乡的美称。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末年赤水官渡有袁汝勋、袁汝臣、袁汝和、袁汝钦、袁鼎三5人考中武举,他们为今天赤水官渡武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赤水官渡传承发展的有李氏武术和游氏武术两个武术传承门派。

游氏武术,是游树廷在学习泸州著名拳师刘正鹏、四川荣昌著名武师丁淮江和荣昌国术馆馆长彭梓荣拳术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实践,将我国传统武术门派中的僧门、赵门、岳门及其他武术门派中的精华动作化为一体,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性武术拳种。游氏武术最先由张光架、李一腿师承开始,到游树廷创建成为游氏武术,传承到现在已经是第九代。在国家武术院挖掘整理地域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原北京武术协会会长、八卦掌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武术名家李子鸣先生对游氏武术非常关心,邀请游氏武术创始人游树廷先生到北京进行拳种交流,并亲书《游氏武术馆》五字送给游树廷。1985年游树廷创编的游氏武术通过国家武术处得到了论证认可,从那时起,游树廷自创的地域性传统武术正式命名为“游氏武术”[1]。

二、游氏武术文化特性

游氏武术共计有62个拳术套路。它包括有七门汇综、八段锦、达摩劲功、五禽戏、虎爪拳、忆荣昌等传统套路,其中五禽戏、达摩劲功、少林虎爪拳、蛇矛枪、十八投唐棍等属于古稀拳种[2]。游氏武术经过数代师徒之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赤水官渡地域武术文化的一朵奇葩。它蕴含了丰富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汇集了地域武术文化的优秀特色,融传统性、创新性、健身性、竞技性、教育性于一体。

(一)传统性

游氏武术的七门汇综、八段锦、达摩劲功、五禽戏、虎爪拳动作套路,是在挖掘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武术门派套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游氏武术的达摩劲功,是少林达摩祖师所创。具有关史料记载:达摩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达摩主张静坐修身,参禅悟道。由于达摩长期深居山林,常遭猛兽威胁,迫使他寻求振神健身的防范方法。经过多年苦练,创编了一套既能舒筋活血,又能振奋精神的练习功法“达摩劲功”,随后又创编了“少林虎爪拳” 。游氏武术的虎爪拳,是少林寺僧人张光驾传承下来的,其套路短小精练,由与虎搏斗中的柔、刚、勇、猛动作组合而成。虎爪拳经过历代祖师的前传后继,发展到今还一招不变,具有浓郁的传统性。

(二)创新性

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应围绕探索中华武术的生存脉络问题为主题,对以挖掘整理为基础的武术文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整体的、宏观的思维研究,要探索它的变革与创新,揭示它的本质和文化内涵[3]。游氏武术是在继承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套路创编的,其中游氏武术的“忆荣昌”、“官渡人杰地灵”、“赤水河奔流”套路是在传统套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官渡人杰地灵”是结合了赤水官渡的地域文化特色,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特点;“赤水河奔流”是应用赤水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赤水河的博大胸怀创编而成,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忆荣昌”是游树廷对故乡、故土的眷念而创作的一套拳路,它体现了游树廷老先生对自己故乡难舍难分之情,把所有相思融化在“忆荣昌”套路中。

(三)健身性

游氏武术具有丰富的健身功能,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通过游氏武术动作技术的练习,不但可以强化练习者的体格,实现休养生息,还可以舒筋活血,培养练习者良好的精神风貌。游树廷老先生在行医几十年中不但传承武术文化,而且还将游氏武术的健身功能融入治病救人。他运用游氏武术的五禽戏、八段锦的健身功能特点,帮助练习者进行身心疾病的预防、调理及身体的康复,使许多当地老百姓得到健康的实惠,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支持。经常练习游氏武术的八段锦和五禽戏,可以使练习者的身体轻松便捷,血脉通顺流畅,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预防和消除身体方面的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4]。

(四)竞技性

游氏武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贵州地域武术文化的优秀代表,代表人物游树廷老先生参加了省内外一些重要的武术比赛。游树廷在1985年的贵州省武术文化挖掘整理中,展示了游氏武术的特长和精华,荣获“三献”一等奖、全能一等奖和传统练功方法一等奖;在1986年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得全国雄狮一等奖;在1987年的“贵州省武术观摩交流比赛大会”上再次荣获四个比赛项目中的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游树廷老先生创编的传统武术“大鹏展翅”的动作照,在《武林》、《中华武术》等杂志的封面上展示,得到武术专家及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游氏武术的传人在省市等传统武术比赛中也多次获奖。

(五)教育性

游氏武术是我国地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游树廷23岁时开始授徒,在多年的游氏武术传承中,注重游氏武术精髓的传承和高尚武德品质的培养。对游氏武术练习者要求讲三德:手德、口德和公德。在招收学徒时,注重对学徒的选择,对品德不好的人不收,对没有恒心的人不收,对不知道尊重他人的人不收,对心术不正又喜欢好斗的人不收,对不稳重又不刻苦学习的人不收。他强调武德的修养比武术本身更重要,他要求武术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良好的道德标准为指导。在学习武术动作之前必须进行武德方面的修行,要求在传承武术动作的同时注重武德的养成,培养练习者有良好宽和的道德品质[5-6]。

三、游氏武术文化传承发展

(一)建立游氏武术动态保护档案

游氏武术是游树廷老先生在继承传统套路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多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在应用中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形成的具有传统武术理论支撑、又有传统武术运动特点的地域武术文化。游氏武术在传承上受到达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思想的影响。游氏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历代都是师徒之间采用的一招一式的口传心授。在拳谱、文字、图片资料等方面的记载相对匮乏。要有效地把游氏武术发扬光大,就必须在传承模式上进行变革,改变师徒之间单一的口传心授。要对游氏武术及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开发研究。对游氏武术中的重要传承人物、动作套路、文化内涵、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完整的文字档案记载和套路梳理,建立游氏武术动态保护传承机制,引导游氏武术的对外传承和发展。

(二)建立游氏武术传承发展基地

游氏武术是采用传统的传承发展模式,以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来培养传人。由于传承人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对游氏武术动作技术的领悟能力存在偏差,掌握游氏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竞技能力上存在发展差异。又由于没有系统的动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影响了游氏武术练习者对动作技术的理解,这影响了游氏武术的正确传承和发展。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具有脆弱性、长期性、师承性及非标准性。它存在自生自灭的现象,一旦受到外来武术文化的冲击,对它的影响是巨大的[7]。因此,在游树廷老先生的主要传承地赤水官渡,应建立游氏武术的物化档案,完善游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开发与保护。在建立游氏武术动态发展档案的同时,进行游氏武术传承发展基地的开发,建立游氏武术运动学校、游氏武术活动俱乐部以及其他有关游氏武术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拓展、拓宽游氏武术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三)树立游氏武术品牌形象

游氏武术是游树廷老先生在继承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不但具有几千年传统武术的精髓文化内涵,还具有地域性武术文化的优良特点。它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弘扬游氏武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必须从宣传工作上下功夫,在游氏武术的发源地——赤水官渡,对游氏武术从文化内涵到传统套路进行挖掘、整理、开发、展示。在游氏武术传承地、训练基地,组办游氏武术竞技展示,邀请各地的武术名家、武术爱好者前来进行交流、参观、指导,为打造赤水官渡游氏武术文化品牌建立良好的基础。加强游氏武术文化的电视宣传,在民族节日、法定假日、地域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中,通过游氏武术文化宣传标语、画报、传承人雕像、影视作品等进行推广,树立游氏武术品牌新形象[8]。

(四)加强游氏武术的科学研究、产业发展

游氏武术是地域武术文化的优秀代表,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地方政府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和保护措施,成立了赤水官渡游氏武术协会。但对游氏武术的研究还处在基本资料的收集和套路的整理上,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学术科研团队。要有效地促进游氏武术的跨越发展,就必须对游氏武术的发展史、传统套路进行研究,挖掘游氏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功能价值;加强游氏武术的物化价值研究、意识形态发展研究;在游氏武术文化传承、教学培训、俱乐部建设方面进行挖掘整理,建立完整的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强对游氏武术的科学发展研究,创建基地科研团队,结合运动、养生、休闲、旅游等打造游氏武术文化品牌,以良好的科研工作思路引导游氏武术的健康发展。使游氏武术文化服务于地方文化教育、服务于地方旅游文化、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9]。

[1]范晓玲.赤水游氏武术史话[EB/OL].贵州政协报(网络版),http://www. gzzxb.com/pages/ news.aspx?id=%CD%B3%D5%BD%D5%FE%D0%AD28121,2009-08-06.

[2]官渡游氏武术[EB/OL].http://www. gzjcdj.gov.cn/wcqx/detailnew.jsp?id=489600,2011-09-30.

[3]申国卿.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初探[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4):65-68.

[4]徐永昌.文物与体育[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156-167.

[5]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7):54-57.

[6]邱丕相,杨建营.武术特征的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 5-8.

[7]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0-44.

[8]范维,牟连红,王波.游氏武术文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20-21,25.

[9]范维.论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氏武术的开发[J].当代体育科技,2011,1(3):85-86.

猜你喜欢
官渡赤水套路
《官渡粑粑》包装设计
艺术大观(2023年22期)2023-08-15 13:33:59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消费电子(2022年5期)2022-08-15 08:20:48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云南画报(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38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44
Airbnb上的套路
赤水大瀑布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22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0
广东官渡六户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9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眼下有套路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9: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