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学术论著出版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2013-01-30 16:12段乐川王振铎
中国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论著学术研究学术期刊

文/段乐川 王振铎

学术论著出版是我国出版以思想文化内容为主导的复杂性结构体系的高端产品,是整个出版平台上引领文化积累、文化传播、文化创新和推动文化强国、文化智民的理论灵魂。目前,我国学术研究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与活力空前高涨,学术研究的创造和创新精神空前迸发。学术论著出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一是我国学术论著出版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出版大国;二是我国学术论著出版的创新能力受到特别关注;三是学术论著出版的产业形态不断拓展,已成为构成我国出版产业整体规模的重要力量;四是学术论著出版版权输出受到重视,走出去战略正在稳步实施。在看到学术论著出版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繁荣学术和文化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学术论著出版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深入认识这一问题,我们对学术出版这些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网络与电话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了50多家出版社、100多个期刊编辑部、100所科研院所,访问了200名读者和100位学术研究者。

一、我国学术论著出版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术出版失范现象存在

众所周知,学术规范是学术论文、专业著作的思想独创性质与价值适应数量的规定和表述与传播的范式。论文的发表和著作的出版,都要按照学界约定的学术规范进行写作和编辑,然后才能出版发表。这既是学术对话交流的需要,也是学术论著的科学严谨性的要求,更是学术质量的体现和传播效果的保证。但是,在学术出版的现实中,学术失范现象却在一定程度存在。比如,个别研究者和出版者无视学术论著的形式要求,学术论著或无学术研究史回顾,或没论著摘要、关键词或目录索引等。尤其是,论著摘要和关键词是学术出版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本规范,但在一些学术出版实践中却常常缺失。

学术论著出版失范的第二种表现是,缺乏引文规范。参考文献和引文注释是学术出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的是被引观点、理论、数据、资料和论据的来源,是学术论文论证严谨、准确、科学、可靠的体现。据统计,1991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数为5.80篇,其中有20%的文章无参考文献。[1]1996~2000年均超过6篇,2001~2003年的平均引文数达8.87篇。[2]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以2003年CSSCI的4l9种来源期刊为例,有“参考文献”的期刊仅为261种,约占62.3%;引文极少乃至没有任何引文的期刊有30多种。以上统计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文献引用出处不全,或者说引文不规范,是包括我国学术论著出版中学术失范现象的一大问题。

2.学术不端屡禁不止

学术不端的主要表现是抄袭、剽窃等行为。学术不端已是学术界屡禁不止的腐败难题。中国科协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太多、太严重。调查发现,分别有43.4%、45.2%和42.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现象比较严重,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的比例高达51.2%。超过55.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3]

在调查的学术期刊中,有35%的受调查期刊社认为,“篡改他人学术成果”是学术论文出版中学术不端现象的最主要表现;有21%的期刊社选择“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这一表现;有20%的比例认为,“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的学术不端现象相当严重。此外,有7%的比例认为,“不正当署名”也是期刊论文出版中学术不端的表现之一。

调查出版社的情况是,26%的出版社选择“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作为学术不端的表现;42%的选择“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作为学术不端的表现;4%的比例认为,“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是学术不端的重要表现;“不正当署名”的比例则为16%。相比较而言,“不正当署名”作为学术不端的表现,在学术专著的署名中更加严重,而在学术论文的出版中相对较弱一些。

3.学术泡沫层出不穷

学术出版的本质是刊发有创见的论著,包括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创新是学术的生命,也是学术出版的前提。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原创性著作的出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繁荣优秀文化的关键所在。”[4]原创性可以说是学术出版的前提。可是,反观现实,我们发现,学术出版中存在一些观念误区。一些科研院所弄不清一般教材和学术专著的区别,将没有独立创见的教材等同于学术论著,用于对科学研究者实行的职称评定和科研绩效考核。同时,一些出版社编审人员弄不清学术出版的概念与教材教育出版概念有什么区别。有人把教材出版混同于学术出版,甚至还有提出所谓的“亚学术出版”理念,将那些由学术名人出版的普及性、通俗性的图书等同于学术论著。

对学术出版的认识误区,一定程度上致使我国学术出版有了很多“泡沫”或“注水”现象。所谓“泡沫”出版是指,很多所谓的学术论著没有任何创见,只是对前人研究成果“味同嚼蜡”的重复和跟风。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大量低层次学术期刊的论文出版和诸多高校的低层次重复的教材方面。如,部分学术期刊,特别是个别高校学报、高专学报在出版过程中逐渐变厚、页码不断增多、论文刊载数量不断加大,而每期真正有学术分量的却寥若晨星。再如,诸多高校教材出版严重偏离了大学教材编写的本质,联合凑编,毫无创见。

4.学术创新整体乏力

创新是学术出版的灵魂,也是学术出版的生命。学术出版要实现文化积累、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神圣使命,就必须立足于学术思想创新和学术论著独创。一代学术大师梁启超先生在《学与术》一文中曾说过:“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5]这里的“发明真理”就是提出科学创见。就我国学术出版的现实情况而言,思想性缺失、理论性不强所导致的创新乏力,始终是制约我国学术出版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0年公布“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显示,在纳入统计的1946种科技期刊中,总被引频次≥2000次以上的期刊共有185种;影响因子≥1的期刊共有117种。在这些全部统计期刊中,“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52。[6]这一情况,从一个层面说明了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尤其缺乏引领世界学术走向的创新性成果。

5.伪书伪刊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学术出版的正常秩序中还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伪刊伪书现象。比如,2011年海南省查处一起特大非法学术期刊案,一对夫妻7年间非法创办20余种学术刊物,由只上过中学的员工组成编委会“审核”学术论文来稿,约2万名投稿者交纳版面费超过1000万元。看到这个案例,不禁让人惊叹不已,利用出版伪刊牟取暴利,到了何等肆无忌惮的地步。学术期刊的伪刊现象,还表现在大量的“伪核心期刊”和学术增刊的出版上。比如,一些非“核心期刊”自称或冒称“核心期刊”,包括以前是核心现在不是核心或者非法期刊自署核心等。还有,部分学术期刊无限制出版增刊。除了伪刊现象,学术出版中还存在伪书现象。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个别研究者在申报职称时弄虚作假,将没有出版的著作伪造成正规出版物进行职称申报评定。

二、我国学术论著出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如果将学术出版的生产看作一个专门的结构系统,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工作者、出版机构、读者群体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生产链条。在这一完整、复杂的生产链条中,又形成了不同的生产关系。一是读者和学术出版机构的关系,二是科研作者和出版机构的关系,三是科研作者与所属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关系。这些关系又受到整个社会转型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制约影响。因此,要探讨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整体的视角、系统的观点,理清学术出版的结构体系中的生产关系。

1.学界风气不正,学者道德遗忘,学术自律意识不强

研究者是学术原创的主体,是学术论著的创作者和创造者。学术论著质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积累、个人才华、学术研究路径或方法,还受到研究者的学术人格、学术道德、研究态度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尤其是研究者的学术价值取向、学术研究态度,显示着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立场态度、精神风貌,是学术研究作风的重要构成。当前学术出版中之所以出现前述诸多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界和编辑界学术研究的价值导向有偏颇,主要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惰于创造。

在我们调查的100所科研院所(含高校内的科研机构)中,学术论著出版与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和业绩评定、成果评奖直接挂钩的比例超过了96%。

学术论著出版与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和业绩评定挂钩,原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很多科研院所是直接挂钩,在职称晋升和业绩评定的过程中缺少对学术论著本身进行质量水平评估,这就导致科研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缺少质量观念,形成了以量为主的价值导向。这种导向作用于部分科研工作者,就容易导致浮躁甚至浮夸的学术风气。这种风气进而作用于研究者的主体思想,就会影响其从事研究创作的态度、信念和方法。

2.学术出版标准缺失,学术出版评价体系混乱

学术出版机构与学术编审群体,是学术出版的重要组织者、生产者和审验者,在学术作品选择把关、学术精品优化推出和学术出版质量保障和水平提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编辑者和出版人是学术论著走向社会必经的质量保障者。如果学术出版机构能够严格把好学术论著的质量关,有质量问题的论著就难以进入出版流通领域。但是,从学术出版的现状来看,个别出版机构的学术出版与其他类型出版在编辑出版管理上并无二致。不仅没有较高的出版门槛,甚至很多学术论著的审、编、校质量还不如一般图书。从国家管理层面来看,出版管理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学术出版编审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没有严把质量关的专业学术编审群体与专业学术编审标准质量体系。这就导致整个出版界对学术出版概念、性质和功能缺乏系统思考,对学术出版的基本要素、规则范式和质量标准难以掌握。

学术出版评价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术期刊评价混乱。现在学术期刊界盛行“核心期刊”遴选,被评价机构遴选为“核心期刊”的学术刊物,不仅意味着是学术出版的高地,而且可以无形抬高自身价值。学术期刊本是学术论文发表的平台而已,虽有质量水平高低之别、专业与非专业之异、综合与非综合之分,但在整个期刊家族中,并没有级别,也无所谓“核心”,各有自身特色和个性风格而已。一些图书情报学学者或称谓“文献计量学”家们横译过来一个“核心”与“非核心”的分布概念,泛滥性扩散到对学术期刊的分级评价上,严重扰乱了期刊的科学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是出版社评价混乱。新闻出版总署本来对出版社有既定的评价,已经分批公布了若干家优秀出版社。但是,各高校在学术评价的过程中又按照各自的标准划分若干家为自己定的“核心”出版社。在这些出版社出的书,可以不评议不讨论就给予高额奖金。而在这些出版社之外出版的论著,不仅奖励金额较少,而且在评定职称时不能与所谓“核心”出版社同等看待,常常被先入为主地视为质量次等之作。

3.学术论著评价缺乏标准体系,价值评估无所依据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缺少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体系,科研奖励重量不重质,重形式轻内容,以期刊级别与出版社级别简单代替学术价值评估,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尚属缺失。例如,中部一所高校人文社科类的论文奖励是这样的:“被SSCI收录的论文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每篇奖励50000元;发表于学校规定的A类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20000元;发表于学校规定的B类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8000元;发表于学校规定的C类期刊上的论文每篇奖励2000元。”从这一规定可以明显看出,该校对科研论著质量水平高低的认定,是以刊物级别的高低来认定的。即对科研成果的这种评价方式是以刊论文或以社论书。这种认定标准既没有政策根据,也没有科学理据。学术刊物的评价和科研成果的评价是两回事,学术刊物在媒体结构中层次的高低,并不代表其中每篇论文质量水平的高低。道理很简单,学术论著出版也和别的出版一样,绝不能以整齐划一的切割分析法来评估其质量和价值。

三、从全局高度探寻解决之道

要解决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跳出出版,站在整个社会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学术出版问题的复杂性、系统性和艰巨性,从标本兼顾、开源治流的角度来探寻学术出版问题解决的根本之道。

1.创新学术论著评价方法,建立科学、权威的科研评价机制

科研院所要切实强化学术评价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努力改变当前科研管理中学术评价质量标准缺失的问题。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应该树立学术论著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正确把握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将学术创新和质量导向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促进研究者学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优秀人才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同时还要重新和深入认识所谓“核心期刊”和引文数据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纠正现在盛行的将刊物评价和科研评价等同的错误做法。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可以协调教育和科技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学术评价机制。科研院所评价学术研究成果和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应该组建专门的学术委员会,按照特定的专业学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来评定学术论著与其作者的职称晋升和奖励,通过不断的实践力争探索出相对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体系。

2.尽快出台学术出版标准,加快建立科学、权威的学术出版评价体系

不仅要重视科研管理环节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还要加强学术出版环节的学术出版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要高度重视学术出版标准在学术出版规范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方面,新闻出版总署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提出要尽快制定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国家标准。邬书林副署长提出,要着力加强学术著作规范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出版规范在推动学术创新和提升出版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出台更为详细的学术出版政策规范,内容应包括学术论著的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学术规范标准、学术审稿制度、学术不端惩戒措施等内容,力争在出版管理环节堵塞和杜绝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泡沫现象的出现。学术出版标准应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将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区分开来,将不同的学科区分开来,按照各自的出版规律分类确定规范标准。

与此同时,还要切实整顿现行的学术出版评价混乱现象。一方面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大力加强科学、权威的评价机制建设,加强学术期刊数年一次的质量检查和期刊评级工作,从政府行政管理的角度确立期刊学术质量评判的科学、权威体系。要打破社会评价机构违反期刊出版规律的“核心”观念,致力于学术期刊整体出版质量、出版特色和出版文化的提升。要创新学术期刊评价的内容体系,强调学术期刊评价的学术本位、质量本位、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术期刊百舸争流,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整顿现行的期刊评价做法,加强对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管理和引导,纠正所谓由专业评价机构发布的“核心期刊”和“来源(数据源)期刊”排行榜中评价失当、数据不准等评价乱象,切断“核心期刊”排行榜评价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链条,让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回归学术本位,回归服务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者的本质属性。出版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出版社的评价,尽快建立出版社质量评价体系和等级评价制度,引导高校纠正在当前科研管理中随意将出版社进行排名的做法,引导出版社提升质量水平、提高文化内涵。

3.加强学术研究队伍和编辑主体队伍建设,倡导学术出版的精品意识和传世意识

当前学术出版中的诸多问题,固然与现行体制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研究者自身的学术道德、学术作风的诸多问题也难辞其咎。尤其是很多研究者在一些学风不好的状况下,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受不住清贫,就会放松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要高度重视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工作,要加强学术研究队伍的学术道德建设,开展诚信教育,倡导良好的学风,鼓励广大学术研究工作者树立学术出版的质量意识,潜心研究,默默耕耘,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传世之作。

要大力加强编辑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和创新编辑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彻底改变当前部分学术刊物经营和编辑两不分的状况,切断编辑业务和出版经营的经济链条,保证编辑人员独立自主地按照编辑工作的规律和学术出版的质量要求来处理稿件的编审工作。要创新编辑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把编辑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有机统一起来,更加重视编辑的质量考核、影响力考核,引导广大编辑人员多编精品力作,多编传世之作。要加强编辑人员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建设。努力培养编辑人应有的精品意识和传世意识。

4.倡导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积极文明的学术批评工作

开放自由的思想环境,无疑是学术出版创新的沃土。学术出版必须有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才能不拘一格而百花竞艳,才能不囿一域而千帆竞发。应该充分尊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学术性和文化性,认真遵循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本着学术研究无边界的理念,优化学术研究的自由空间,倡导学术研究的思想独立,精神自由和学术本位。还要大力倡导积极文明的学术批评。积极文明的学术批评,不仅是推动学术正常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矫正学术出版问题的又一法宝。正如鲁迅先生在论述文艺必须有批评一样,学术出版也必须有批评。他说:“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如果一律掩住嘴,算是文坛已经干净,那所得的结果倒是要相反的。”学术批评也是这样,既可以歌颂学术出版之收获、创新,也应该指出学术出版之不足、败笔。就治理当前学术出版的问题而言,积极文明的学术批评在发现学术出版的问题和荡涤学术出版中的污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设立学术出版专项基金,完善学术出版保障机制

学术出版存在受众小、利润薄这一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在出版产业化的今天,“学术著作出书难”是很多出版机构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从促进学术出版繁荣发展的高度来保证并加大国家对学术出版的投入。

一是进一步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框架内加大对学术专著出版的扶持力度,重点资助一批涵盖当代中国各学科领域的最具创新性、思想性和文化性的研究成果,消除这些成果创作者的潜心从事学术研究、创造的后顾之忧,消除出版这些成果的出版主体的经济效益之顾虑,从而逐步地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和出版主体真正地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二是要重视对学术期刊出版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教育部已经实施了旨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加强社科学术期刊建设的名刊工程。国家社科基金委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从2011年12月起也开始着力开展社科类重点学术期刊首批资助(试点)工作,对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的原创代表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进行重点资助。但是,这些措施都是针对人文社会期刊的,并不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不具有国家意义的学术期刊资助特点。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国家出版主管部门,可以在教育部实施名刊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国家重点学术名刊建设工程,设立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全部学科领域的专项基金,增加学术期刊投入,扶持学术期刊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学术期刊经费紧张、运营困难的现实境况,力争通过名刊工程的实施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促进良好学术生态的形成,从而引导学术期刊走上高质量、规范化、优质化和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1991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3,(2)

[2]马诚.参考文献引用及其研究的盲点与误区[J].编辑学报,2007,(2)

[3]袁新文.学术不端为何升级[N].人民日报,2009-08-09(要闻版)

[4]曹巍.坚守使命 继薪传火——访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J].大学出版,2006,(2)

[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7]邬书林.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 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发展[J].中国出版,2012,(22)

猜你喜欢
论著学术研究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