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013-01-30 15:28王东祥
浙江经济 2013年3期
关键词:建设企业发展

文/王东祥

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以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深化改革、稳定增长、促进转型,全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013年,浙江经济工作要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以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深化改革、稳定增长、促进转型,全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深化改革,就是要不等不靠,大胆探索,鼓励先行先试,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赢得新的改革红利;稳定增长,就是要针对消费、投资、出口和创新驱动打好组合拳,开拓市场、扩大需求,增加有效投资,积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促进转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走创新驱动和开放型国际化的转型发展道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以扩大内需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同拉动作用

市场需求约束仍然是影响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同拉动作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切实降低物流成本,营造良好的城乡消费环境。围绕住房、汽车、生活服务业等,建设若干辐射外省的区域消费中心,吸引外省居民来浙江消费。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以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为抓手创新商业模式和交易方式。抓住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消费新亮点,大力推动信息化基础建设,鼓励移动通信服务业和智能移动终端创新发展。培育新型消费模式,促进信贷消费,发展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全力抓好扩大有效投资“411”行动计划,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发挥万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万亿基础网络完善工程、万亿统筹城乡建设工程和万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对调结构、稳增长、增后劲、惠民生的支撑作用。把促进民间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全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42项实施细则,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建立民间投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确保民间投资强劲增长。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投资布局变化新趋势,创新引资方式,加强对跨国企业、央企和军工企业的引资力度,促进省内资本与省外资本互促、民资国资外资共赢。协调好推进城市化和房地产调控的关系,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扩大住房市场供给,支持合理自住和改善型需求,既要挤出房地产“泡沫”,又要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促进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相结合,提升本地市场建设,积极开拓新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并购、自建等方式,在国内和国外拓展品牌、建立营销网络和研发等机构,延伸和提高价值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逐步推动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品牌、自主营销、自主创新”出口。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改善发展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改革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要素市场扭曲等突出的体制性障碍和问题。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集中力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努力在改革开放上继续走在前列,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要以简政放权为抓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清理和压缩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推行网上审批、阳光操作等新型审批方式。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扎实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要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高起点建设,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要善于“以小搏大”,通过创新海岛开发机制,促进小海岛大开发;通过“市场采购”和电子商务,促进小市场变为大市场;通过发展地方金融和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小金融发展成为大金融;通过中心镇改革发展和小城市培育,促进小城镇和中心城市协调发展。落实“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全面制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战略、步骤和举措,尤其是在市场准入、金融等领域,切实落实好“非禁即入”政策,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紧推进一批改革措施。加大反腐倡廉、勤俭节约力度。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加强公务支出监管,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公务用车改革,加快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建立健全“三公”消费问责机制,切实节省政府运行开支,降低行政成本,缓解地方财政平衡压力。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研发、金融、物流、人力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旅游休闲、养生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金融后台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认真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开展“四减两提高”专项行动,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有序转移一批低端产业,整合和消化一批过剩产能。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以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为抓手,着力化解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特别是要避免因财政平衡压力增大而收过头税,可以通过合理举债来保障用于“调结构、惠民生”的财政支出。鼓励小微企业与大企业联合,走专精特新路子;鼓励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加快“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积极搭建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要素平台。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大力吸纳引进人才、技术、管理等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发挥后发优势,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走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国际化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

以“四大建设”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粗放型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力制约等仍然是现阶段影响浙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突出问题。要继续按照“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实服务业”的要求,以大力推进“四大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民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大企业特别是民营大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和支持大企业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和支持大企业紧紧围绕核心产品与自主技术进行深层次、有规划的长期创新,逐步确立大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引领地位;引导和支持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跨地区(国)从事股权投资、并购等活动,以品牌为载体大力发展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降低大企业在非核心产品和制造环节的自制率,推动小微企业从终端市场逐步退出来,确立大企业在专业分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大企业的价值链升级和小微企业的产业链升级。加快发展

以新型城市化和“美丽浙江”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是近期扩大内需的有效举措,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综合抓手。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必须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也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深入推动新型城市化。大力发展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将其打造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嘉兴、台州、湖州、绍兴、衢州、舟山、丽水七座省域中心城市为主体,辐射带动县(市)域单元;把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新区来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集聚程度;加快培育发展小城市和特色镇,以特色产业集聚带动小城镇发展,按照风情小镇的目标对较小的建制镇进行改造建设;以中心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特色产业村的培育发展、历史文化名村的修缮保护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脱贫致富为主抓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在县域形成田园城市、风情小镇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为促进新型城市化服务的相关改革。以土地、户籍与社会保障三大制度联动改革为重点,先试先行,大胆探索,力争在农民土地出让市场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化”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推进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进一步抓好生态省建设,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四边三化”等工作;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继续推进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继续抓好山区“绿色屏障”和海洋“蓝色屏障”建设,有计划地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维护和发挥生态功能。径引进国际化创新载体,深化科技合作和成果产业化。支持浙江企业到美欧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和双边互动的国际孵化器,就地利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理顺创新用地保证机制,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坚持银企对接和协调,创新金融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盘活相关资产,大力发展创投、风投等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开展兼并、上市,有效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债务风险。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市场建设,为优质项目和企业提供充实的要素支撑。

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着力点,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把传统的以低端要素投入为主的增长机制,转变为高端要素投入为主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是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重点,尽快形成省、市、区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在自主创新政策环境、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国际化的自主创新体系等方面开展探索,形成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省级产业集聚区开展创建省级高新园区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更好地发挥其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作用。加大企业创新能力扶持力度。把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在龙头骨干企业优先布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引导有实力的建立企业研究院。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入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全球浙商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名校大院强所的合作,通过共同建立实验室、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途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推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在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等,仍然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浙江在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上,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也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按照国家部署实施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开展对低收入农户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创业帮扶活动。切实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和科学性,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有序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制度全覆盖”,从“人人享有”走向“人人公平地享有”。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协调,着力解决同类制度衔接、整合和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问题,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养老金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基础上,扩大民生领域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领域,积极探索民生服务项目经营权转让机制和民间投资公共服务的财政资助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建立层次更为丰富、覆盖更为全面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要认真实施《浙江省社会管理重大项目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强化城乡社区建设,认真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建设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