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浙江特色城市化之路

2013-01-30 15:28吴可人
浙江经济 2013年3期
关键词:杭州湾高密度网络化

文/吴可人

全地域城市化模式,是基于浙江高密度均质化经济地理环境的理性选择,具有其内在合理性

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浙江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特别是近10年来,浙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1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2.3%的较高水平,仅次于广东,居全国各省第二。

浙江的快速城市化,有赖于大中小城市和多数小城镇的整体协调发展。这一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浙江城市化不仅是以少数大城市为核心,集聚推进的城市化;更是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在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带和浙赣沿线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分散推进的全地域城市化。这大大拓展了浙江城市化空间范围,有效提升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对城市化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浙江全地域城市化模式,看似分散,却是基于浙江高密度均质化经济地理环境的理性选择,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具有其内在合理性。浙江特别是沿海地区,空间开阔,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人口稠密,加之交通网络化的发展,为浙江全地域分散推进城市化,提供重要支撑。

——城镇节点高密度分布。浙江每万平方公里宜居空间城市和城镇数量分别为3.2个和71.3个,若把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因素考虑在内,浙江的城镇密度远远高于其他省区,高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例如,在环杭州湾地区,每万平方公里地级市、县(市)和乡镇数量分别为2.6个、8.0个和131个;在浙中地区,在半径5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有七、八个具有活力的城市。

——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交通网络以沿海发达地区最为完善,如环杭州湾地区拥有沪杭、浙赣、宣杭、宁杭等多条铁路,以及沪杭、杭甬、乍嘉苏高速公路,与周边沪苏皖闽赣等省有效衔接;钱塘江—杭州湾多座跨海大桥方便了两岸的沟通往来。铁路站场、高速公路入口,以及机场、内河港、海港等交通枢纽的加多加密,能源、淡水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建设,为浙江沿海多地创造了就地城市化的可能性。

——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城镇群的整体较快发展,使得浙江区域经济呈现起头并进、势均力敌的格局,不仅杭宁温等大城发展,一大批中等城市也在快速发展。1980—2012年,浙江72个设区市和县(市、区)人均GDP名义增长率的离散系数只有0.082,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浙江城市化要充分尊重省域经济地理空间高密度均质化的客观条件,始终坚持让城乡居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的基本要求,就一定要找准方向和着力点。继续坚持全地域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城市群和都市区结构,进一步统筹空间资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群化、网络化发展,必将助力浙江新型城市化过程的加速推进。

一是提升核心,增强功能。立足中心城市先发优势,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群中心城市优化完善,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高端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形态,推进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促进中心城市人口适度增长及合理分流。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空间整合、资源整合和功能整合,构建富有效率的统一整体,形成整体联、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二是构筑网络,辐射带动。把握未来一二十年轨道交通建设重大机遇,统筹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协调发展,完善杭、宁、温、台州以及浙中城市群内,以中心城市为枢纽,覆盖主要城市和重点镇的轨道交通网络,着力增强城市群内部的要素流动效率,以及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强化周边,特色发展。着力提升中等城市,积极培育小城市,推进大城市优质资源向中小城镇乃至中心村延伸,鼓励农民向中小城镇集聚,多数农民就地创业安居,把中小城镇培育成为与大中城市互为补充、有效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城市化发展新平台。以县(市)区域为基本单元,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以加快农民转移转化为主要途径,积极推进县(市)城市化,推动形成“一城数镇”的城镇新格局。

中央提城镇化,是基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而坚持特色城市化道路,恰恰体现了浙江有差别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杭州湾高密度网络化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杭州湾跨海大桥信号中继站设置方案研究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