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系列 第23期】
“铅”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
——食品中重金属铅的危害
本期话题:
本期涉及的是关于重金属铅对食品污染的问题。据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对多家保健功能企业旗下的螺旋藻进行检测,发现部分产品铅超标,其中包括假冒产品数批。过量的铅会带来什么危害?我们食品中铅污染的来源可能有哪些?我们怎么样可以减少受其污染的影响来确保自身的安全?
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
阮赞林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教授
本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对几十种螺旋藻产品的抽查中发现,有几批螺旋藻保健品中发现了铅超标,其中三批为伪劣产品。这里的铅是什么物质?食品中铅含量超标是什么概念?涉及哪些标准?保健品中含有铅,保健品还安全吗?
刘教授:铅是一种重金属,人体摄入后不易代谢,会在体内积累,当达到一定含量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铅的摄入需要严格控制。GB 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中规定一般的胶囊铅限量为1.5 mg/kg,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铅限量为2 mg/kg。作为螺旋藻胶囊,目前国家将其归于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
阮教授:铅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水、土壤、空气中的铅都可能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由于不同食品的每日食用量及其铅的含量不同,今年6月1日即将执行的国家标准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不同类食品的铅限量也不同,如鱼类食品铅限量为0.5 mg/kg,鲜乳铅限量为0.05 mg/kg,茶叶铅限量为5 mg/kg等。目前,国家批准的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产品)一般每天食用量为2 g~6 g,以2.0 mg/kg限量计算,食用6 g螺旋藻类保健食品的铅暴露量与饮用240 mL一袋牛奶或食用约半两(24 g)鱼类食品的铅暴露量相当。因此,这一限量标准是安全的。
本刊:在我们生活中,铅污染的来源有哪些?食用铅超标的食品后会对人体产生什么致病性的危害?
刘教授:食品中铅的来源很多,包括动植物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接触食品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器具和涂料等,均会使铅转入到食品中。另外,很多行业如采矿、冶炼、蓄电池、交通运输、印刷、塑料、涂料、焊接、陶瓷、橡胶、农药等都使用铅及其化合物。这些铅大部分以各种形式排放到环境中,也可能引起食品铅污染。例如上面提到的螺旋藻铅超标,很大部分原因是螺旋藻生长水体遭受铅污染,而螺旋藻有极强的重金属富集功能,从而造成了螺旋藻铅超标。
阮教授:当个体只是暴露于低剂量的铅环境时,一般察觉不到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铅对人体各系统均有毒害作用,主要病变发生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血管。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幼儿大脑对铅污染更为敏感,严重时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儿童血液中铅的含量超过0.6 μg/mL时,就会出现智能发育障碍和行为异常。当人暴露于高浓度铅环境时,最明显的临床病症是脑部疾病。症状常为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头痛、肌肉发抖、失忆以及产生幻觉,严重的将导致死亡。铅还会引起肾脏的病变,造成贫血,影响生长发育,损害生殖功能以及致癌等。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委员会FAO/WHO推荐铅的每周耐受摄入量成年人为0.05 mg/kg(以体重计),儿童每周耐受摄入量为0.025 mg/kg(以体重计)。
本刊:以上提到了这么多的危害,那么哪些食品中铅含量比较高?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铅危害人体健康?
刘教授:含铅量高的食品主要有松花蛋、膨化工艺生产的食品(如爆米花、爆黄豆、爆年糕、薯片、雪饼、虾条)、水果皮、罐装食品或饮料等。膨化食品松脆香甜、口味多样,很受年轻人尤其是儿童的喜爱,但是膨化食品中的铅含量比较高,建议少吃,更不能当作主食。公路两旁生长的蔬菜,由于助动车、摩托车等所排放废气中铅含量较高,故食用的蔬菜应加大清洗力度。
阮教授: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尽量定时进食,因为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会成倍增加;增加锌、钙、铁摄入,锌、钙、铁可降低胃肠对铅的吸收和骨铅的蓄积;增加维生素C摄取,维生素C可以结合成溶解度低的抗坏血酸盐,促进铅从体内排出;每天要饮用一定量的水,水可以稀释铅在人体组织中的浓度,促进从胃肠排出;多食用抗铅食物,如蛋类与铅结合成硫化合物,有分解和化合铅毒作用,还有牛奶、大蒜、新鲜水果、蔬菜等。尤其是儿童,牛奶、面类、豆制品和海产品等可排除体内的铅。相关部门要开展儿童血铅调查并及时予以健康指导和排铅治疗。
本刊: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如何确保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食品铅安全?
刘教授:首先是严格控制一些蓄电池、废旧电器回收等企业的铅排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食品企业要按照食品中铅含量的相关标准严格控制。加强相关部门的监控、检测力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铅带入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原料供应商选择时应对采购地的土壤、空气和水质等是否遭到铅等重金属污染进行安全评估。
阮教授:如果问题出在加工过程,则要通过改善工艺、设备来降低食品中的铅含量;食品中本身含有的铅是无法去除的,可采用稀释等方法降低,但需要根据具体的原料具体对待。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本刊:在我国和欧盟的铅限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标准是相同的,但是在鲜乳、肉类中的铅限量值要高于欧盟,这是我们国家放松了标准吗?
刘教授:对于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在制定污染物标准时,污染物总耐受量是采纳国际数据的,因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和国外不一样,我们通过食物摄入污染物的量也与国外不同。因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不会完全与国际标准相同。例如,我国大米中重金属限量基本低于欧盟,主要是由于我们饮食结构中以大米为主。目前,欧盟食品补充剂的铅限量为3.0mg/kg。
阮教授:我国加入WTO以后要遵守国际规则,遵守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贸易协定),WTO允许不同国家有自己的标准,前提是有科学的依据。
对于婴幼儿,铅中毒有着不可逆的危害,尤其在3岁之前。故除了食品企业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外,还必须加强排放污染物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政府铅排放监管,依据标准,共同科学管理,我们才可无“铅”无挂,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