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淞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北京 100080)
科学理论的基本价值在于向人们提供关于客观事实的界说和解释,引导人们获得对客观事实及其联系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指导是进行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开展包括历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没有理论,不能构成史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因为,史学决不限于记录人类的历史活动,而要对人类社会运动过程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因此,理论指导和理论思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就党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中共党史研究而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尤其应当把解决理论指导和理论思维问题放在首位。
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从党的活动揭示党的事业和党自身发展规律,进而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党史研究中,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重要。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保证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真正实现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提高党史研究水平,推动党史研究深入发展;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使党史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和逻辑的力量,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第一,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创造性的发展,其影响几乎波及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马克思:“19世纪没有一位思想家能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对于全人类有着如此坦率、准确和强有力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许多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的社会科学家的学说都同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的马尔库塞、法国的萨特和意大利的葛兰西,都曾经是西方世界一个时期最有影响的学者,都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代公认的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者,包括法国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吉登斯、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詹姆逊等,都是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大师,他们对马克思的思想都在相当程度上持肯定态度。对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尤为重要,也尤为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可以解决为什么人服务的价值观问题,还可以解决怎样观察和分析研究客观事物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今天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其中一些学科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有的学科本身就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凡带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的学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即使是那些不带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的学科,马克思主义也具有指导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帮助研究人员把自己从事的学术事业与人民、与社会主义祖国联系在一起,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概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指南。
第二,进行历史研究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研究历史,不仅要回答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史学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叙述历史事实,而且要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复杂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理清它的骨干和脉络,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史学工作者在做研究时,都需要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总是会秉持一定的理论。而要有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历史,才能够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明辨是非,使历史得到更清楚、更准确、更全面、更辩证的反映和解释。能否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是历史科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指出:“就像二加二等于四一样,马克思是当代历史科学的奠基人。”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分析道:“今天仍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的唯一的‘历史哲学’,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甚至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抱有不同见解的历史学家,无一例外地交口称誉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对他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启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巴勒克拉夫本人就是这样一位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李大钊曾明确指出:“人生的、物质的、社会的、进步的历史观可称为新史观”,只有新的唯物史观才是“奋兴鼓舞的历史观,乐天努力的人生观”。他运用唯物史观观察中国历史和现实,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陈垣、吕思勉、胡绳、何干之等都是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历史研究,说明并解决了许多重大学术问题,才使学术研究在原有基础上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我还要引用中国史学会原会长、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的一段话来说明老一辈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切身感受。他说:“在众多的理论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使历史科学真正变成科学。这并不是一句套话。像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一般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进大学的。”“我们只是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后,作了比较以后,才觉得眼前顿时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原来千头万绪的历史现象似乎一下子变得井井有条,能够从根本上得到科学的完整的解释,并且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正确,这是任何学说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这一代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体上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见到任何一种学说能够从根本上代替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作用。”
第三,学科特点决定党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中共党史学是带有鲜明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具有历史学和政治学双重性质。说它是历史学,是因为它主要不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理论,而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是一个大的专门史;它主要不是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说它具有政治学属性,是因为与其他历史学科相比,它具有更强的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特点。所谓政治性,也就是平常说的党性、革命性、阶级性,是指党史研究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研究者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与政治紧密联系,并受现实政治影响和制约。所谓理论性,是相对于历史学的其他内容来说的,即它不仅要求史实真实、准确,还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分析,在表述上更具有理论色彩,并对党的思想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加以研究。所谓现实性,是指它同现实社会有着紧密联系,有的内容甚至仍然是现实问题,研究它的目的也主要是为现实服务,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党史研究的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特点,决定了它需要有更明确的立场意识、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决定了它比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更需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党史工作要推动学术繁荣,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把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任务认真抓紧抓好。而要深化党史研究,就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史学科自身发展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的历史。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对自己的历史进行记录和反思。这种记录和反思,一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民主革命时期,出现了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发展》、李立三的《党史报告》、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等一大批党史著作。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解释一切历史现象的理论基础。各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史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初稿)》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成为党史学科学发展的指南和灵魂,党史研究的科学化、学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史研究取得巨大成绩,整理出版了大量原始档案材料,系统研究阐发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涌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等大量高水平的党史权威著作,创建和完善了中共党史学学科体系。这一时期党中央作出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成为运用马克思主义总结党的历史的新的纲领性文献。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史研究的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党史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精品力作还有待进一步打造。党史研究和宣传还不时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坚定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党史研究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党史研究科学化水平。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史研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排列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唯一基础”和有力武器,就是其基本原理,就是贯穿其基本原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世界观方法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且已被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理应成为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当然,党史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要把经典作家说的话都当作套话和标签,不是要用它去任意剪裁历史使之适合于某种理论图式或某种现实需要,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历史,总结新的规律性认识。至于经典作家就某个问题甚至是历史问题发表的具体意见,则不一定完全符合今天的实际,切不可把它们奉为不可改变的教条。经典作家那些不太符合今天的客观实际的某些具体论断可以修改、可以补充,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世界观方法论不会过时,永远是指导我们观察问题、研究学问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观党的历史,就包括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探索、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包括在这两大理论成果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以及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站在新的思想高度深化党史研究,必须坚持以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尤其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惟有如此,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科学理论的具体化。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是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的具体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是党史研究的对象,更是影响党史研究方向、科学总结和正确评价党的历史的坐标和依据。今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观察和评价历史上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显微镜和参照系。因此,党史研究工作者必须注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运用。
第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为历史研究指明了前进道路,开辟了光明前景。然而,它并不能代替历史研究,更不是史学理论的全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重点探讨诸如历史学的性质、对象、任务、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历史材料的收集鉴别,历史著述的编撰,历史认识的检验,史家应有的基本素养,史学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唯物史观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过程和最一般的规律,它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成为历史研究的指南。而史学理论所研究的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具体规律,它可以为唯物史观提供具体的内容。唯物史观和史学理论之间是一般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它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对于党史研究的指导作用,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史研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必须坚持把党史研究当成党史部门的主业,始终将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统一,正确处理好政治和学术、历史和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做好“治史”工作,也注意做好“存史”工作;必须重视党史研究队伍建设,提高党史研究者的整体素质,同时坚持“开门办史”,形成党史研究的合力。这些经验,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是构成中共党史学的重要内容,是党史研究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后开展党史研究必须继续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很多,原理、观点、结论也很多。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学习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也就是其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了这个活的灵魂,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坚定党史研究的立场。立场问题极为重要,它要解决的是人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的利益目标人群问题。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立场是具体的,它主要通过主体的政治态度、行为道德、价值标准表现出来,最典型的表现为政治态度。“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这种宣示,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准确概括。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是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称:“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正是站在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立场上,马克思、恩格斯贡献其毕生精力和智慧,探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道路。马克思主义始终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立场,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和福音。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首先就要做到始终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立场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牢牢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这是一个关系党史研究根本方向的首要问题。
第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端正党史研究的观点。美国新史学倡导人鲁滨逊指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学家没有弄清的事物提供了科学解释”。这种科学解释的根源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这里先说“观点”问题。马克思主义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者是人们对后者经过头脑思维判断后形成的主观认识和看法,而后者则是前者形成的理论基础和依托。坚持科学理论对党史研究的指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种基本观点。一是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坚持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历史事实的具体存在和内在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动态考察历史现象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把意识现象归结于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尤其重视经济社会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思潮时,要注重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尤其是要分析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三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社会历史中必然存在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的作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肯定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强调“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同时也承认英雄人物、领袖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研究党史时就要做到胡乔木所说的“四面八方”,不但要注重反映党和党中央的活动,还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跟党合作的朋友和广大党员的活动。
第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丰富党史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正确解释和阐明历史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理论和方法是统一的。对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的意义,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深化党史研究必须强化方法论意识,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深度,提升研究水平。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笔者认为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有四种: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引导我们既不脱离现象去凭空认识事物的本质,又不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透过历史现象去抓住历史的本质。二是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只要在人类社会中阶级还没有完全消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就不会过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活动,才能取得接近历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在党史研究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史研究中,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坚持运用这种方法。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解决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详细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主客观条件等因素,以期取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四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相一致,是辩证思维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和理论结构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也就应当从那里开始,而思维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进一步发展的反映。历史与逻辑统一方法是进行历史研究所必须采用的重要方法,只有坚持这一方法,才能从研究历史现象中获得对于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应当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体系,其运用于党史研究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培养史家的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的优良传统。其中,对史家理论素养的要求是很高的。“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由此可见,作为古时候的一名优秀史家,不研究理论也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党史研究人员,更要在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尤其要注重提高理论素养。主要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坚定信仰。在当前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条件下,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多元化。作为党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做到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世界历史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一位法国学者说过,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多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伟大成果,经受住了实践和时代的考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史研究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正确向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繁荣发展党史研究的内在需要,始终是党史研究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前提。
第二,加强学习。学习是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特别强调以时代眼光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884年,恩格斯在致福尔马尔的信中就指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凝结着经典作家的心血和智慧,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可谓博大精深。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我们面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特别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史研究,因此,也要强调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读经典著作,必须做到精读。所谓精读,一是抓住重点,二是反复研读,这样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目的。1939年底,毛泽东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提高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作家崇高风范、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础上,还要注意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经典著作,掌握其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历史研究的立场观点方法,但它并不是保证百事亨通的灵符;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道路,但却不能保证研究者可以躺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舒舒服服地摘取科学研究的果实。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说要简单照搬它的现成结论,用它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用它裁剪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而是强调要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党史研究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掌握史料、弄清史实、分析研究上奋发努力。“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四,总结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空前而不绝后”,它的生命力就体现在这里。毛泽东还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要注重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通过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党史研究应当为这种理论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推进中共党史学理论创新。要注重把党史研究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进而指导新的实践。要在运用理论、总结经验、创新理论的螺旋式发展中,推进理论随着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保持理论之树常青。
在提高党史研究人员理论素养问题上,各级党史部门责无旁贷。要充分认识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守土有责意识,切实把提高研究人员理论素养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坚持理论创新推进一步、理论武装跟进一步,切实抓好党史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要充分认识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第一位任务的重要地位,教育引导有关人员自觉在研究工作实践中提高理论素养。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奖惩机制,让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研究著作得到褒奖,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得到制止。要在组织领导、学习阵地、学习机制等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提高研究人员理论素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