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2013-01-30 12:47武国友
中共党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决议公平

武国友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主任 北京 10008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至少有11次讲话关涉到历史。通过学习,我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于正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仔细研读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并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谈三点体会。

第一,能够深化人们对党的十八大一些新提法、新判断的认识

习近平同志在这11次讲话当中,反复采取历史的方法来认识现实。比如,他几次用到“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昨天、今天、明天”等字眼,通过用联系历史的方法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也提供了一种启示;如果仅仅站在现实的角度观察和认识问题,对问题的认识就会很肤浅。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倍增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报告提出了一个“2+2”方案,也就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一个“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的方案。“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合理共享的思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这个思路是一个切实可行、积极稳妥的计划。倍增计划在世界历史上有过先例。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提出了一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一计划以显著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增长;在10年内以国民生产年增长率为7.2%,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倍以上。至1967年这一计划提前完成,日本国民生产年实际增长为10.5%,到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二位,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目标数字的4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的注目。

按照经济学常用的“7.2法则”,经济变量增速只需超过7.2%,经济总量就能在10年内倍增。按照“7.2法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分别为8.4%和11.4%。2012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3%,增长均超过7.2%。这个“2+2”方案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就会得出这个方案是符合实际的结论,也增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

再比如,十八大报告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提出“三公平”思想,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这是一个发展性结论。讲近些,它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认识的新发展;讲远些,它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的一种追求。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一个明确信号。如果我们不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发展,也很难认识得深刻。

第二,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从哪里来?我觉得是从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中得来的。从十六大以来的发展成就看,1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51.932万亿元,年均增长7.8%,是世界同期经济平均增速的2.44倍多 (世界同期平均经济增速为3.2%),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占世界的份额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货物进出口总额从6208亿美元增加到36421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为了能够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何时超过美国,英国著名《经济学人》杂志用最新的GDP数据,对中国和美国的实际GDP增速、通胀率以及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三项指标作出动态假定。据这一测算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GDP增速的年度平均值为10.5%(《经济学人》杂志的数据),美国为1.6%,中国和美国的10年通胀增速均值分别为4.3%和2.2%。自2005年中国选择人民币盯住美元进行动态调整后,人民币目前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4%。根据这一变化,《经济学人》杂志对未来10年的预测是:中国GDP增速的年率为7.75%,美国是2.5%,中国和美国的通胀率分别为4%和1.5%,中国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度升值幅度为3%。据此测算,在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

另外,在十六大以来这10年中,我们经受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良好形象。从大发展、渡难关、办大事几个方面认识历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就会油然而生。

第三,可以使党史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有关历史问题的论述,使我更加感到党史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十八大报告讲到“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这样一句话。那么,作为党史工作者,究竟应怎样看待两个历史问题决议。通过思考,我觉得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在党的历史上起了三大作用:一是解决重大问题;二是统一人们思想;三是辨明正确航向。

第一个历史问题决议的作出,首先使人们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统一的看法,通过正确地认识历史问题,使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上来。正是因为这样,第一个历史问题决议写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叙述从大革命失败至抗战爆发期间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历史,分析这10年间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斗争;二是评述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三是分析产生错误路线的根源;四是论述遵义会议结束了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通过对这四个方面大是大非的评价和总结,最终确立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第一个历史问题决议起到了这个作用。

从作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的情况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进程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不断地被提出。党内很多同志希望,在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历史和“文化大革命”作出总结,作一个关于建国以来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历史问题作出总结,无非是为了统一思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因此,党中央及地时把这一重要任务提上日程。

当时,邓小平对起草“历史问题决议”提出三条要求。一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二是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对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三是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是当时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的关键,也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遏制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右的思潮泛滥的关键。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的作出达到了这一目的。

这两个历史问题决议,都是党史工作者写的。当然,任弼时、胡乔木两位同志与我们这些纯粹的党史工作者还有所不同,但他们所做的这些工作是党史工作。所以,我作为党史工作者,由此大大增强了光荣感,同时,也随之加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决议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三读决议
笨柴兄弟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公平的决定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