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瑾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论延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
□王玉瑾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延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是其对干部教育问题和整个革命事业思考的结果,是一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的独创,他认为,干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明确提出“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干部教育要同中国革命相结合,为中国革命事业服务,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干部教育工作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这些基本思想构成延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最根本的内容,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延安时期;干部教育思想;干部教育实践
延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工作。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干部队伍迅速扩大,加强干部教育,成为政权建设中的一项迫切任务。毛泽东在其干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干部教育思想理论。
延安时期,毛泽东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工作,把干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致力于干部教育事业,亲自办学,参加干部教育工作实践,不懈地探索干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在党的各项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干部教育第一”方针的提出
毛泽东一向把教育问题纳入革命和建设的全局范围内考察,延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思想。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现在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才。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现并正在继续涌现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斗争任务。”[1]P524-527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不久,党中央相继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干部教育第一”的思想。194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如不把干部教育工作看得特别重要,把他放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第一等地位,就要犯本末倒置的错误了。”[2]P39明确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把干部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
党的“干部教育第一”的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教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并不是一般地改进干部教育的措施,而是标志着党的教育思想的一次飞跃。它对党的整个教育体制、结构以及干部教育的改造,具有革命的意义。
(二)成立专门组织和领导干部教育的机构——中央干部教育部
193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的中枢领导机构——中央干部教育部。张闻天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中央干部教育部的成立为干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干部教育部的职责范围是统管干部教育,包括干部学校和在职干部教育。”[3]P959中央书记处强调指出:“今后各学校各机关凡有关于干部教育的计划、教材与工作报告、检查工作总结等,请随时送交中央干部教育部。”[4]P429进一步明确了干部教育部的工作任务。1940年6月,中央干部教育部与中央宣传部合并成立中央宣传教育部。同年10月,又改称中央宣传部,此后,宣传部就承担起了领导各根据地干部教育的责任,具体职责包括:“(一)统一领导中央直属各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计划与教学方法;(二)适当地调剂各学校的教员、教材、课程;(三)有计划地进行招收新生工作;(四)领导党政军民各机关的干部教育;(五)总结各学校、机关干部教育的经验教训等”。[4]P4291942年,中央提出了“在职干部教育第一”的重要方针。自此,中央干部教育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指导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中央干部教育部的领导下,干部教育工作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中央干部教育部成立后,为了有效地领导干部教育,从中央到基层都建立了学习领导机构,并明确规定了各级干部教育领导机构的职责。毛泽东指出:“现在中央设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同志们不仅看看书就算了,而且要有组织地学习。全国各级党部,边区各级政府,各个民众团体,各类学校,都须设立这样的机关,建立这样的制度,来领导并进行学习。在军队里也是一样,要设立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这样的学习制度,中央要在全国推广,只要共产党力所能及,就要把它推动起来,造成一个学习的热潮。”[5]P179-180
(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自参加干部教育实践
延安时期,党和中央的领导人从中国革命事业的需要和干部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干部教育,亲自参与干部教育实践。
1940年10月16日,《中央宣传部关于抗日根据地在职干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指示》中指出:“展开在职干部教育的另一个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在一方面保持自己学习上的积极性与经常性,在又一方面积极去推动和帮助其他干部的学习。”[6]P506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各根据地的负责同志,都积极投身于干部教育实践活动。他们一方面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另一方面又担任教员的角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陈云、李维汉等都亲自为学员授课或做辅导报告;许多领导同志亲自参加干部学习小组并经常给予指导,如王明参加了“联共党史”研究小组,陈云参加了“党建”研究小组,中央书记处的每一位同志都领导了一个学习小组,都有很好的成绩。
领导干部亲自参与干部教育实践,给广大干部的学习以极大地鼓舞,提高了干部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质量,推动了在职干部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干部教育工作蓬勃开展的有力条件。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明确提出了系统的主张,其中主要的是,干部教育必须要为中国革命事业服务,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这是贯穿其全部干部教育理论的一条主线。
(一)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在夺取革命事业胜利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的壮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要肩负起领导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的重任,就必须造就千百万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干部。而面对当时干部队伍数量明显不足,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特殊情况,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不但把培养干部同夺取抗战胜利联系起来,而且将此提到攸关党的事业和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高度。
关于党的干部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P5261937年5月,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一个四万万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7]P277在战争环境中,党把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新干部,作为主要的战斗任务之一。毛泽东认为:“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就必须大大增加抗战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强弱的对比,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增加抗战力量的工作和方法很多,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办学校,培养抗日干部。”[8]因此,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就要求:“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1]P769把人民革命的军队不仅作为战斗队,作为工作队,而且还要使之成为一所培养干部的巨大学校。
毛泽东对干部教育事业在延安时期的重要性的分析,为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开展指出了方向,是开展各项干部教育工作的前提。
(二)国防教育思想的提出
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共提出了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思想,指出:“教育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工具之一。”[9]P79延安时期,党中央在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防教育思想。国防教育是指“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培养具有民族意识、有胜利信心、有战争与生产所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抗日国民和抗日干部。”[10]P3-4实施国防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众的民族觉悟、胜利信心和增加抗战的知识技能,以动员广大民众参加抗战,训练千百万优良的抗战干部,培养将来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建设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11]P1
毛泽东非常重视并多次阐述了国防教育思想。1937年5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指出:“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7]P2561938年4月,他又进一步指出:“应该用全力来应付抗战,用教育来支持抗战。目前的抗战是决定一切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也要听抗战的命令”[12]P14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10]P3“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二者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13]P200
当时的干部教育位于全部教育的首位,国防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实行国防教育问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改革教育体制,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为了贯彻落实国防教育的方针,党中央又提出了必须改革原来的教育体制的重要思想。1937年8月党中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抗日的教育政策指出:“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毛泽东也指出:“实施国防教育,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1]P348在实践中,实行了以抗日救国为宗旨的新制度和新政策。
首先,突出抗日救国的教育内容。在干部教育中,把国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其中,改革不适合抗战需要的陈腐内容的同时,充实新的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与抗战内容相关的课程,如对在职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政治、军事教育,设置战略战术、炮兵、筑城、射击、救护、群众工作等。
其次,抗日文化战线的发展与抗战救国思想的传播。利用报纸、书刊对干部进行教育是当时所能采取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1940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指示:“每一较大的根据地,应开办一个完全的印刷厂,已有印刷厂的要力求完善与扩充。要把一个印刷厂的建设看得比建设几万万军队还重要。要注意组织报纸刊物书籍的发行工作,要有专门的运输机关与运输掩护部队,要把运输文化粮食看得比运输被服弹药还重要。”[6]P488各根据地积极响应号召,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创办刊物。如当时影响较大的《解放日报》、《新中华报》、《新华日报》、《共产党人》、《晋察冀日报》、《学习生活》、《解放》等等,虽然有些刊物因纸张、经费的紧张而停办,但这些刊物在其存在期间,对在职干部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时期,毛泽东根据党开展干部教育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对干部教育问题上如何学习马列主义,如何处理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成熟的回答。
(一)加强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4]P311“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4]P312在抗日战争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党中央注重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培养干部用共产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毛泽东指出:“马列主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1]P533不是为学理论而学理论,而是要有目的地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干部的理论学习不能停留在记诵马克思主义的书本原理上,而必须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地理解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对于马列主义理论,广大干部要力求精通它,所谓精通就是要学会区别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进一步领会这种实质,领会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学说。
(二)“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针
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的情形,提出的干部教育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针。他指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15]P802中央将这一方针贯穿到干部教育的具体领域,有针对性的加以具体的规定。1941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要求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学校“必须强调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应用这种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16]P583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针,是指导整个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方针。这条方针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吸收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和抗大教育方针的合理成分,并根据干部教育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高度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工作方向、基本手段和指导思想。它主要明确了四个基本内容:第一,干部教育的使用范畴包括所有的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第二,干部教育的工作方向是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第三,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第四,干部教育的基本手段要理论联系实际,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条方针把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政治功能落实到“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上,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手段贯串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具体到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显然是我们党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干部教育的具体化。由此可见,“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是毛泽东对干部教育方针最为明确、最为全面、最为集中的理论概括。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针为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具体实施指明了工作方向,在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
(三)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教育原则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干部教育方针归结到一个点上,就是干部教育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根本原则。所谓“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在毛泽东看来,就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要“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16]P583
毛泽东等领导人非常重视在干部教育中贯彻这项原则,努力实现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机结合。毛泽东指出:“马列主义是革命导师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抽出来的总结论”。[15]P814它只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推动中国革命的作用,这是被中国革命所证明的真理。“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P534
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强调了在广大干部中“必须增加中国历史与中国情况及党的历史与党的政策的教育”[17]P169,具体包括:第一,必须学习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国的革命特点;第二,必须注重调查研究;第三,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7]P111-112这样才能够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从而找出发展规律,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延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是其对干部教育问题和整个革命事业思考的结果,是一代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的独创,这些基本思想构成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最根本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的光辉实践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一座划时代的历史丰碑。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3]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840-1949)[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对抗大的指示[J].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4).
[9]江西省教育学会.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10]张腾霄.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抗日战争时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方针政策部分,上册)[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2]腾纯.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著.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
[1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17]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著.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徐国栋)
MaoZedong’sThoughtandPracticeinCadreEducationintheYan’anPeriod
WANG Yu-jin
(SchoolofMarxism,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Mao Zedong’s cadre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Yan’an period was the product of his thinking about cadre education and the entire revolutionary undertaking,being a unique thing created by a gener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practice of revolution.He argued that the work of cadre education is of much importance,which is explicitly embodied in the guideline of “cadre education first”;that cadre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hinese revolution,serve the undertaking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erve the central task of the Party;that cadre education should employ Marxism and Leninism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focus on study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Chinese revolution.These basic ideas formed the main contents of Mao Zedong’s cadre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Yan’an period and were applied in practice.
the Yan’an period;cadre education thought;practice in cadre education
G726
A
1674-0599(2013)06-0135-06
2013-08-28
王玉瑾(1987—),女,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