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必成
(湖州市公安局,浙江湖州 313000)
全面构建民意导向型交管警务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汪必成
(湖州市公安局,浙江湖州 313000)
深化“警务广场”战略,必须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要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通过提升交通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水平,提升社会化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提升公民交通文明素质,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等全面构建民意导向交管警务新模式。
警务广场;民意导向;交通管理;湖州市
近年来,湖州市公安机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扣民生第一要务,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警务理念和机制,提出“警务广场”战略,倡导“民意主导警务”理念,按照“民意是基础,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是核心,警务民主化是根本保障,警务共同体是力量源泉,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的要求,启动了新一轮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十八大报告其中真意。根据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要求,深刻解读十八大精神内涵,正确把握“警务广场”的战略方向,实现“民意导向型警务”的全方位拓展,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在此,笔者结合公安交管工作,就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全面构建民意导向型交管警务新模式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湖州市“警务广场”战略提出的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第一行动”,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要求、第一标准”的总要求,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谋而合,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深化实施“警务广场”战略的信念,对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充满了高度的自信和自觉。
回眸实施“警务广场”战略三年来的实践探索,“民意主导警务”这一警务理念和机制更好地体现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从而加速了“民意导向型警务”的转型到定型。实施“警务广场”战略三年来,“民意导向警务”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公安机关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根本转变。就交警系统而言,这几年通过“民意导向”推出了“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劝告式执法”、“车管业务免费代办服务”、“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调解”、“交通事故快速处警模式”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信赖和支持。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笔者认为,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将不断深化“警务广场”战略与切实增强“四种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正确把握深化“警务广场”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深化“警务广场”战略必须要有更强的忧患意识。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体现了总揽全局的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体现了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来自对现实困难的直面,体现了高度自信。具体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这几年我们通过实施“警务广场”战略,全面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形成了一批新的亮点和特色工作,实现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提升。诚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提升是我们尽职的一种体现,但绝不等于我们的工作已经完全做好了、做到位了。交警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死亡控制指标的“保本”,只能说是一种庸俗的自我陶醉。从理论上讲,交通事故既可控也可防,“可控可防”的前提是看管理者有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对我们每个交警一种常态化的警示。近年来,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人、车、路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管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诸如城市交通“两难”问题、群众交通安全出行问题、全民交通文明素质问题、企业主体责任交通安全监管问题、交通事故逐年高发态势等一系列难题摆到了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勇担责任尽快破解难题。
(二)深化“警务广场”战略必须要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冲锋号。“增强创新意识”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创新理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增强创新意识”写入十八大报告,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对党保持、增强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州市公安机关“警务广场”战略惠民大行动的全面推进,“创新意识”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启动了新一轮警务机制的全面改革,创新意识酝酿了惠民行动的策略,创新意识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细微处。当前,湖州市的“警务广场”战略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警务广场”战略作为公安机关的惠民品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已日益鲜明和巩固,但对照十八大提出的“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不少的社会矛盾等待化解,还有很多的难点、热点问题需要尽快破解。诚然,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篇大文章,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介入,我们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创新意识的立足点是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深化“警务广场”战略必须要有更强的宗旨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八大报告对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作了生动的诠释和解读,使我们对深化“警务广场”战略有了高度的自信和更大的力量支撑。深化“警务广场”战略必须要有更强的宗旨意识,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化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宗旨意识弱化、特权思想严重、奉献精神缺乏的问题,不断增强广大民警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使“一切为了人民”的从警理念真正扎根于民警的思想意识中,使广大民警更加自觉地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要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关爱帮扶困难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大走访”爱民实践、“大走访”开门评警、“警营开放”、信访接待等主题活动,不断激励广大民警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四)深化“警务广场”战略必须要有更强的使命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湖州市公安机关“警务广场”战略提出的“搭建沟通大平台,促进社会大和谐”的总目标,与中央强调的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吻合。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公安机关肩负的一项神圣历史使命。社会没有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从谈起。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的要求,“警务广场”战略搭建了公安机关与群众直接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这也是“警务广场”战略总目标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当下,着力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要求公安机关在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提升自身形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当务之急就是要着力解决执法不公正、不透明、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着力解决“慵懒散”和“冷硬横推”等影响作风形象的问题。公安机关只有通过和谐警民关系的不断推进,自身形象的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肩负起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警务广场”战略,全面推动公安交通管理科学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不断创新民意导向型交通警务模式,并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
(一)创新民意主导警务新模式,必须在提升交通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水平上下功夫。要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问题,关键要确立以人为本思想,树立以民意主导警务的新理念,把民意主导贯穿于公安交管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做到谋划公安交管工作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摆公安交管工作存在问题倾听人民群众意见,衡量公安交管工作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一要在找准主流民意上动脑筋、想办法。当前,保障交通安全出行、解决城市交通“两难”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是主流民意,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有序,是公安交警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交警部门必须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和观点来全面审视交通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要通过“田头、地角”、“村庄、企业”、“机关、学校”、“网上、网下”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主流民意对交通管理的诉求,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亲民、合力。
二要注重多元化社会群体民意表达。在庞大的交通参与者队伍中,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善待和尊重不同社会群体对交通管理不同的诉求表达,这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因此,交警部门一定要从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发,多听善听不同社会群体的诉求表达,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牢记服务宗旨,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从群众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实现公安交管工作与群众愿望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要进一步强化民意科学研判工作。重点建好虚拟平台,改造升级“警务e广场”,建成全天候的“网上交警队”,全力打造支队“警务广场”实体平台,在坚持六个主题性广场警务活动日的基础上,打造一批警民沟通示范点、民意采集点。完善社情民意汇集分析研判机制,随时随地随机了解掌握民意动态,每季、每月、每周分析研判,坚持完善公安交管工作重大事项决策社会征询、专家论证、听证公示制度。切实加强和规范民意建议的整理分析工作,通过对民意建议的认真分析研究,更好地挖掘民意金点子,不断提升民意含金量,真正让民意转化为警务决策和警务行动,全面提升公安交通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水平。
(二)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必须在提升社会化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意义;没有安全,发展就不可持续。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对全面推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必将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每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要达到全部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比例的80%以上,这足以说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任重道远。
一要优化整合公共安全管理资源。优化公共安全管理资源配置,就是要通过民意导向型警务,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目的。公共安全管理资源可以分为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产资源和交通资源等,所有这些资源既有连动性又有互补性,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企业主体责任交通安全监管、加强车辆与驾驶人源头管理等,每一项都牵扯到资源的重组和利用。优化公共安全管理资源配置,除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必须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协配作用,通过挖掘资源潜力,激发资源活力,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资源整合,从而使公共安全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交通安全管理资源是公共安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调配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各级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在调控中要力求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调配,统一调节,统一调控。一方面,各级政府除了要积极调配好公安、交通、安监、农业、财政、民政、建设、工商、卫生、教育、宣传等众多综合职能部门的公共安全管理资源,另一方面,还必须科学调节好社会信息资源、社会人力资源、社会财产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配置。通过政府行为实施宏观调控,进一步激发公共安全管理资源的活力,达到公共安全管理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开发利用的目的,为有效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供基础保障。
三要加强交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各地要围绕人、车、路和环境四个要素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经常性地探究交通形势的发展方向,通过有效掌控和研判交通形势发展趋势,切实把握事故预防形势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动向,不断提升事故预防科学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快建立以“人、车、路”为主体的预警防范机制,通过对重点驾驶人、重点车种、重点道路相关信息的缜密分析、预测和研判,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断科学化、精细化、准确化,更好地满足事故预防工作的需求。
(三)创新路面实时管控网络,必须在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上下功夫。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丰富了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首先是尊重生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根源,因此保障公民出行安全,在于创新路面实时管控网络,建立依法严管的科学勤务体系,形成人、车、路依法综合治理的局面。
一要建立勤务研判机制。勤务安排是公安交警部门履职尽责的一块“试金石”,是指挥协调交管工作的“晴雨表”。交警部门实施路面管控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路面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勤务安排关键是要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有效率”。加大勤务机制改革除了把“定人、定责、定路段、定任务”的“四定”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还要逐步建立完善从上到下、从干部到民警的勤务研判机制,把分析研判影响路面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作为每个民警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这样既尊重了一线民警的勤务研判决策权,又提高了路面勤务安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要建立协同作战机制。实施路面实时管控,是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当前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靠“人海战术”管理既不实际也不科学。因此,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积极依托科技手段的推广和运用,切实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实现科技投入的最大化,科技效益产出的最大化,管理资源节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有效建立路面实时管控协同作战机制。交警部门除了加大依法严管的工作力度,还要将每月的违法情况抄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严重危及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要通过建议召开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等途径,切实加强与安监、农机、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和配合,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作战整体优势,有效提升路面实时管控水平和覆盖面。
三要建立“严管”工作机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的这一刚性要求,再次告诫我们任何人没有权力践踏法律,任何人不能随意降低执法标准。在当前交通违法行为依然突出,交通事故依然高发,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背景下,紧紧抓住群众最关注的交通安全问题,严格落实“五条常态严管措施”,有效建立路面管控严管工作机制十分必要。建立严管工作机制,要坚持以路面为主战场,扎实推进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机动车涉牌涉证等系列集中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查处各类严重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严重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对客车超员、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从重处罚、决不手软。对异地客运车辆严重超员的,必须做到查处一起转递一起,不留一丝安全隐患,并将违法情况抄告给当地安监和交通部门。
(四)创新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必须在提升公民交通文明素质上下功夫。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了重要的科学论述。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是公民必备素质之一,公民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要以公共交通安全教育为基础,着力营造交通安全宣传警务共同体。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既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依法开展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必须以建立公共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为手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首先要以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不同的教育对象来扩展和完善公共交通安全教育体系。要以创建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社区,交通安全企业,交通安全学校,交通安全厂矿等活动的开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角度的社会公共交通安全教育体系。要积极依托“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五进”宣传活动的开展,多形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支持并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借助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扩大交通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规模,不断推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常态化,交通安全宣传主体的多元化,交通安全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二要加快建立交通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交通道德观。部分交通参与者道德缺失、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道路交通活动的安全进行。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路交通道德体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强交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与现代文明交通要求相符的交通道德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交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交通道德行为准则就是将交通道德以交通文明公约、市民交通守则及中小学生交通行为规范的形式公布于众,使人们熟知交通道德的具体要求,增加交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三要运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把外部的交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交通道德要求。交通道德宣传教育要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五进”宣传活动为载体,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等重点交通群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拓展交通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大力宣传交通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典型,讴歌交通参与者良好的交通行为和道德风范,批评交通陋习,营造浓厚的交通道德氛围。
(五)创新服务型公安机关,必须在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上下功夫。十八大报告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在“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论述。近年来,湖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车辆管理、事故处理、违法处理等方面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惠民项目,得到了百姓的肯定,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服务型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这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交警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重点窗口单位更加责无旁贷。
一要加强对群众满意标准的研究。群众满意的标准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以追求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民意导向型警务自然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外部监督和激励机制。同样,营造服务型公安机关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根据群众满意标准来调整改进我们提供的服务,来提升我们的整体服务效率。因此,交警部门要重点关注主流民意对服务需求的变化,同时要结合市场行情的变化,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来开展群众服务需求满意标准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群众满意度。
二要注重惠民项目和公共服务方式的科学论证。大力推进车管所、交警中队、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公安驻农机联络室等窗口单位的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在车驾管业务办理、交通违法处理等领域推出的一系列惠民项目,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同时,要完善公安交管惠民项目和公共服务改进方式社会征询、专家论证、听证公示制度,确保工作合乎民意、顺应民心、落到实处。
三要创新服务方式,回应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一些传统的惠民项目和公共服务方式,与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新期盼、新要求已不相适应。对此,交警部门必须坚持“民意导向”,从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出发,重点要加强网上办事大厅交警服务项目建设,拓宽网上服务内容,提升网上服务功能,完善网上服务机制,实现网上能多办事和办成事,不断增强网上警民互动,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到方便、得到实惠。
(责任编辑:华滋)
D631.5
A
1674-3040(2013)01-0088-05
2012-12-20
汪必成,中共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