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28)
警务创新的逻辑亮点*
□王曙光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28)
湖州“警务广场”战略警务创新的逻辑亮点,一是勇于打开大门,敢于破题;二是大胆推进改革,勤于破壁;三是理论思维支撑,善于创新;四是不断降低重心,乐于亲民。
警务创新;逻辑亮点;“警务广场”战略;湖州市公安局
湖州“警务广场”战略有不少警务创新的逻辑亮点,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略举其要。
思想解放越彻底,变革就越深刻,行动就越自觉。解放思想,口号喊了这么多年,解放了什么思想?在“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的理论创新过程中,湖州公安敢于破题,于2009年提出“更多地用老百姓的眼光来审视和考量社会治安问题、更多地用老百姓的感受来做好公安工作”的民本理念,打开大门走向开放,把民意作为公安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推动了公安工作科学发展,实现了社会平安和谐。
“题”和“壁”是两个概念,“破题”是核心,指向为“敢不敢”的问题;“破壁”是过程,指向为“勤不勤”的问题。“题”破了,在我们建设新的警务模式过程中,还有许多陈旧的壁垒存在。这些壁垒如何破?需要我们在警务改革中大胆地、持之以恒地推进。三年来,湖州公安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升,努力破除一切妨碍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连续破壁。在这一过程中,湖州公安改革警察公共关系体制,建立完善警民交流沟通、科学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警民合作、民意评警、干部选拔任用、干部问责、文化育警等一大体制和八大机制,具有“不懈怠”的一气呵成,警务运行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创新如果没有理论框架支撑,它就没有架构,缺乏系统性,缺乏基于顶层思考的自觉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属性。所以,创新必须有理论、有理论架构的支撑,才能彰显理论思维、理性行为。2009年初,湖州公安认真总结、反思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提出了“警务广场”新概念,赋予“警务广场”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连续三年积极探索实践民意导向警务新模式,并着力加强理论研究,民意导向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得到了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公安民警的普遍认可、认同,掀起了新一轮警务变革,推动了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在为人民服务中,我们的重心越低,民生的水平越高;我们的重心越高,民生的水平越低。这是个反方向的运动。湖州公安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就是以民意为导向让警务的重心不断降低、不断下移,真正做到贴近、贴近、再贴近。这不仅强化了宗旨意识,而且还有方法论意义。“换位思考”是重要的方法论,同时还有“换位评价”、“换位尝试”。湖州公安在警务创新过程中,提出很多“假如”,并且在实践中证明,这些“假如”是可以成为现实的。在具有创新价值的警务实践中,湖州公安收获了警务创新理论成果,这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在湖州的生动实践。
警务创新,不是走过路过、刮一阵风,而是种一棵树、下连夜雨。湖州“警务广场”战略现在是一棵树,将来会是一片林。以往,在各个领域,创新往往是“一阵风”,但在湖州公安机关,一旦有代表人民意愿和利益的声音出去,就有落地生根的结果,这不仅符合逻辑规律,而且具有逻辑亮点。三年来,湖州公安机关深入实施“警务广场”战略,全面构建完善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这就是逻辑证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深圳时的讲话中提出改革开放要有 “新开拓”,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新开拓”需要集合全党的智慧、全民的智慧来共同推进。对于公安机关,必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公安机关,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安工作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民警——以民为先、以民为重、以民为主,这是警务工作的价值逻辑。
(责任编辑:钱江)
D631
A
1674-3040(2013)01-0013-02
2013-01-18
王曙光,浙江大学MPA教授、英国皇家管理学院院士,中国亚太经济高级研究员、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省年度经济人物评委。
*此文系2012年12月14日王曙光教授在湖州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会上所作辅导报告的一部分。根据录音整理,发表时内容略有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