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社会资本与集群内企业成长——一个经验案例研究

2013-01-28 00:13肖为群王迎军
中国软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集群集体个体

肖为群,王迎军

(1.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101149;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12000)

集群是同一或相关产业内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的集聚[1],它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不同集群内的企业成长经验是不同的。因此,分析集群环境对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探寻集群内企业成长的机制和路径是十分有价值的议题。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注意社会资本等社会结构因素对集群内企业成长的作用,但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仍存在概念上的混乱。本文将根据对一个集群的案例分析,详细讨论集群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对集群内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在集群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中,集群社会资本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视角,但由于社会资本自身定义的多样性,再加上集群中企业和机构聚集性的特征,使集群社会资本成为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研究者对于集群社会资本的定义也存在不同看法。

目前对于社会资本的分析,主要采用微观(个体)和宏观(集体)两个分析层次[2]。集群社会资本研究也体现出这个特点。目前研究者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集群社会资本”的概念,只是把社会资本的概念放入到集群背景中,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社会资本的定义及其作用。一部分研究者从宏观层次出发来界定集群这个组织的社会资本,分析社会资本的集体性特征及其对集群、地区发展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帕特南,他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信任、规范和网络,认为意大利东北部地区在社会资本上具有优势,其小企业集群形成了信任和分工网络,推动了协调和行动,提高了社会效率[3]。这种对社会资本的宽泛理解影响了社会资本在经济学、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把集群社会资本作为集体的或公共的产品,特别把信任、共享的价值观、规范等视为集体的财产,认为它们是区域和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4]。还有一些概念采用更宽泛的观点,把社会资本视为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共享的价值观和信念[5],认为社会资本从本质上说是治理着人们互动关系的制度、关系、态度、价值观,它对经济绩效和集群发展产生影响[6]。

除了宏观层次方面的研究外,还有一部分研究者从微观层次出发,分析集群中的个体企业如何获取嵌入在集群中的资源及相应的绩效表现。社会资本往往被视为嵌入在行动者关系网络中的资源或者表现为行动者的关系网络特征,沿袭这一传统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管理学领域,关注企业主体的网络和资源特性[7-11]。

总体而言,目前集群社会资本的研究要么从个体层次,要么从集体层次来界定集群社会资本,这给集群社会资本的研究带来一些问题。由于集群社会资本的界定含混不清,导致集群社会资本的研究往往只强调集群中的某一个层次,割裂了两个层次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以偏概全,不能反映出集群组织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没有突出集群中多个行动主体的特性,更重要的是造成了集群社会资本概念的混乱及分析层次上的不统一。这样,在分析集群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时,也就自然无法全面、深入地展开相关讨论。因此,我们应首先确定到底什么是集群社会资本。

二、集群社会资本的界定

本研究沿用社会资本的两分法,认为集群社会资本包含了两个紧密联系的分析层次:一个是集群中的行动个体层次,另一个是把集群作为一个集体的宏观层次。集群社会资本由企业个体社会资本和集群集体社会资本两个部分组成,但这两部分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于个体层次社会资本的探讨,学者们的概念界定基本相同,主要是指嵌入在个体行动者网络中的资源,为其自身工具性行动服务[12]。在具体测量中,有的用企业家社会资本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代表[13],有的则认为需要从组织层面和群体层面两方面来考虑[14]。

在界定集体社会资本时,学者们常用群体中的规范、价值观、网络、互惠或信任来代表社会资本,这些要素被视为集体财产。虽然这些研究强调关系资产的重要性,但是这种宽泛的定义包含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概念。这些关于集群社会资本的研究,从个体层次的分析跳跃到集体层次,产生了概念上的缺陷[2]。一个缺陷是对社会资本定义的过于宽泛,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社会现象,这反而使它缺乏实质性内容[15]。另一个缺陷是社会资本成为仅仅用来提高社会整合和团结的概念。这就会缺少对于个体行动者和社会过程的理解。林南指出在既往的研究中,社会资本的集体观把社会资本从其网络和个体互动中剥离出来,忽略了基于网络的特征[12]。他进一步指出个体层次的分析方法同样可以拓展到集体层次,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可以保持理论和方法上的一致性。集体是由个体行动者组成的社会网络,集体社会资本是指嵌入在集体成员关系之中的资源[16]。Huber沿袭了林南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和资源的集体社会资本的概念并应用于经济集群分析。他认为集群中的集体社会资本是嵌入在集群网络中的、为集群成员潜在获得或实际动员的资源,它包括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是集体内部,因集体成员之间关系带来的资源。外部社会资本则是指集体中的个体与集体之外的群体所产生关系带来的资源。集群中的关键行动者作为守门人,获得这种外部资源,并把它传送到集体中的其他成员[15]。

沿着林南和Huber的分析脉络,我们发现基于网络和资源的社会资本观试图把个体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相统一,突出行动者个体、个体社会资本在集体社会资本中的作用。按林南和Huber的观点,集体由个体组成,由此个体把自己所属的个体社会资本带入到集体之中,为集体其它成员所获得。这种个体的社会资本既可以表现为个体与集体内其它个体之间的关系资源,也可以是个体与集体之外关系中所嵌入的资源。林南和Huber的观点强调了个体所带入资源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界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集体中的个体把资源带入集体内,集体社会资本是否就是这些个体社会资本的叠加?

社会资本的宏观层次分析主要强调集体行动者内部特征,主要聚焦于集体行动。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社会资本的作用就是提升集体行动水平[17]。本研究综合以上研究,提出所谓集体社会资本,就是因集体网络特征而产生的集体行动能力。这种集体行动能力一方面使集体中个体所有的社会资源成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使集体内的其它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受益;另一方面在集体中,集体行动能力还可以产生新的资源。如下图1所示。这一定义不仅能充分体现集体社会资本的集体性特征,也能反映出集群中各行动个体的特征和互动过程。很好地把集群中的个体社会资本分析和集体社会资本分析结合起来了。

三、集群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企业成长的资源视角强调企业成长中资源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建立和生存早期的中小企业,与成熟企业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由于存在着新进入缺陷和小企业缺陷,对于创业的中小企业来说,仅靠内部资源成长是困难的,需要战略性地使用外部资源。而通过社会资本来获得外部资源,正是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之一。

关于个体社会资本对于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很多。研究者大多认为个体社会资本是创业者重要的资源禀赋[18]。社会资本有利于新企业的建立,可以提供企业进一步成长所需的资源。由于网络提供了资源获得的渠道,因此网络特征会影响企业界定、获得、动员和利用资源和机会的程度[19]。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在企业网络和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对个人网络化和网络的研究,对于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或个人在网络中的位置优势的研究[20]。

集体社会资本的研究者更多地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企业成长的集群背景上,从总体上分析社会资本对集群成长的影响及对企业成长的一般性影响。研究者认为成功的集群得益于较为丰富的集体社会资本[21-23]。集体社会资本作用主要表现为:产生个体社会资本的外部效应,有利于集群内资源的组合和配置[6];有利于在集群中生成新的网络结点,产生集群内知识的多样性,增加其适应力和变化[24];使集群内的企业获得只有通过大规模行动才可以获得的资源[25]。为什么有的集群的集体社会资本丰富,而有的却贫乏呢?Triglia指出特定区域情境中社会资本的高低取决于个体或集体所嵌入的集群关系网络[26]。集群网络特征决定了集体社会资本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集群发育及给集群内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机会和限制。经济地理和区域研究中的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假设就是紧密的、密集的和强联系的网络关系产生高水平的社会资本。Western等人指出高水平的社会资本存在于相当密集的、有内聚力的网络,其中的互动行为是基于信任和互惠的规范[27]。这种网络有利于信任的建立和维持,有利于基于互惠的合作交换,可以在产业区内部形成深入的分工与合作;

由于网络内紧密的联系,可以产生高质量的信息和隐性知识的交换,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机会,这种紧密的关系还可以作为一种控制机制,来协调企业之间产生的相互依赖性[28]。

以上的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但没能把个体社会资本分析和集体社会资本分析统一在一个框架内。在个体分析层次上,现有研究大部分是采用企业自我中心网的方法,直接用其关系维度、结构维度等方面指标来测量企业社会资本,实际上分析的是集群中个体企业的个体社会资本,没有考虑集群的特征和作用,没有分析社会资本的集体性特征及其效用。而在集体分析层次上,现有的研究往往是从整体上阐述社会资本的作用,分析社会资本所形成的集群优势及作用方式,没有考虑集群中行动体的特征,低估了行动者的力量。

集群是集群内企业成长的种子田,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打上了集群的烙印,对其资源获得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决定了集群内企业的整体成长走向。与此同时,集群内的企业也不是被动的客体反映者,它们日常互动的规则和资源、联结的模式也会改变会影响到集群特征[29-30]。在分析集群内企业成长时,需要把个体社会资本的分析和集体社会资本的分析结合起来,不仅要从企业个体角度来分析个体社会资本的影响,还需要把企业置于所嵌入的集群网络中,分析集体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成长的影响,更需要分析二者的交互影响机制。以往的研究由于未能明确集群社会资本的概念和构成,故在分析时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社会资本的综合作用。本研究试图在完善集群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考察集群社会资本影响群内企业成长的机制。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个集群个案的剖析,来具体展开我们的分析。

四、对一个集群个案的分析

(一)Y集群的背景材料

2009年7月至9月,笔者之一在我国西部某省会城市辖的Y镇童鞋企业集群(以下简称Y集群)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田野调查,综合使用了深度访谈、焦点组、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全面收集了Y集群以及其中40多家企业成长发展的数据和资料。本部分将先简要介绍Y集群及集群内企业的成长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初,Y镇木器厂厂长看到了皮鞋产业的商机,在与一些市皮鞋厂退休老师傅们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后,并在镇政府支持下办起一家集体企业性质的皮鞋厂。当地的农民在厂里学到技术后,纷纷开始尝试自己开办童鞋厂。1985年,Y镇第一家村民自办童鞋厂成立。早期成立的鞋厂又培养出不少的熟练工人,有一些工人也离厂自己出来创业,还有一些村民在亲戚、朋友的带动下也进入这个行业。新进入企业数目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一个童鞋企业集群。

图1 集群社会资本框架图

Y集群的成长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收敛到衰退的过程。1985年至1993的是集群的萌芽期,随着企业裂变产生了大量新企业。1999年新进入企业数目达到了顶峰。产生了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专业的供应商投入和服务,使市场的可得性大大提高,也产生了知识和技术的外溢,集群得以形成。从2001年开始,Y集群中的企业数目越来越多,达到了一定规模。集群中每年都有新进入企业,同时也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退出。鞋厂数目多,规模差别不大,产品同质性较强,鞋厂之间出现了恶性竞争。这一段时期是集群的收敛期。一方面集群的生产量达到了最高峰,另一方面,集群的负面效应也开始体现出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市场萎缩,产业吸引力在衰减。从2006年开始,Y集群进入衰退期。集群内基本上没有新进入企业,在市场竞争、政策变化、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集群内企业数目迅速衰减。2009年退出企业数达到了高峰(见图2)。

图2 S村童鞋企业进入数和退出数

根据实地调查的资料,笔者总结出Y集群内的企业成长特征:第一,企业成长局限于量的增长,质的成长则相对滞后。企业成长主要表现为厂房的扩建,工人人数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且这种人员和产量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受市场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脆弱性。除了量的成长外,企业在组织结构、制度、创新能力等都没有很好地发育起来。第二,企业成长仅通过“利用”(exploitation)行为。Y集群企业的产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的主要活动表现为制造和销售,本地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产供销,企业追求的是经营效率。在集群发展和产业日渐成熟的过程中,企业的知识更集中于关于消费者、竞争者以及关于现有产品的知识。当集群内的竞争日益激烈,集群外竞争者日益强大时,企业更多地关注竞争信号,用产业相关的信息来引导竞争选择,关注的是强化现有能力的创新和提高效率的行为,以此来强化在现有市场中的绩效。第三,总体成长状况不佳。S村共产生过49家制鞋企业,截至2009年10月份,还存活16家企业。已经退出企业33家,平均存活年数仅为7年。其中2000年以后在产业饱和期进入企业为16家,仅存活3家。按Churchill和Lewis的小企业成长五阶段模型,小企业成长分为创业、生存、发展、起飞和资源成熟5个阶段[31],但Y集群内企业的成长都没有超越第三个阶段就出现了衰落。虽然有的企业人员规模和产量达到最高峰有近四百人的规模,但其发展只体现出了一个规模的维度,而没有体现出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控制系统等的发展。

总体来看,Y集群是一个发展失败的集群,它仅处于基本要素集聚阶段,没有能实现向成熟集群的成长。从集群效应来看,集群所带来的优势仅表现为初期形成的外部经济,表现层次低。集群优势主要体现为成本优势,如初级知识的扩散、初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及基本的供应市场,并没能形成围绕知识生产和创造的创新型资源及学习与创新效应[32]。从竞争与合作效应来看,集群的竞争与合作在集群形成后呈现出不平衡。集群内企业之间没有产生深入的分工与合作,企业都是自己争取足够的订单而后招募员工加班加点来完成。企业价值链活动基本相似,企业之间因争夺同质性资源而出现同质性的模仿和竞争。这种不平衡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破坏了初期形成的外部效应。由于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能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脱离群体发展的实力,因此在集群的整体形象遭到破坏后,集群失去了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客户群体在慢慢衰减,原本就不多的供应环节也在慢慢撤出,集群优势基本丧失。

那么,在Y集群及群内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集群社会资本是否发挥了作用?个体层次与集体这两部分社会资本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我们将对此做深入分析。

(二)集群个体社会资本对Y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

调查发现,在Y集群中,童鞋企业成长所需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技术资源、资金和设备、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在成长过程中,企业一直在积极使用自身的个体社会资本来获得所需资源。企业家不断发展与外界的联系,建立起了关系结构合理、内容差异性大的动态个体网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个体社会资本。通过识别企业成长中的关键活动、关键事件和关系,我们发现拥有丰富社会资本的企业往往拥有如下的网络特征:

(1)拥有合适的强弱关系组合:企业的关系网络往往以强关系为核心,辅之以弱关系,通过强关系形成了第一层,第二层等的关系联结,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强关系的力量,还可以通过桥关系第三方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弱关系的作用,给企业带来丰富的成长资源。这样的组合既保证了提供信息及资源的异质性,又保证了信息和资源的细致性。

(2)拥有多样化的网络:网络差异性大是社会资本丰富的又一表现。有着多样化网络类型的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网络来满足企业成长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来实现成长。企业成长的网络类型主要表现在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合作网络、供应商网络、营销网络等方面。

(3)在进一步成长阶段表现出网络动态性:在企业新创阶段,集群企业网络关系差别并不大,主要依赖于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另外,集群的形成也使企业可以通过社会生活的互动寻找到初始的资源。但到了成长阶段,这种资源基础能否继续扩宽和加深就产生了差异。能成功地开拓并保持更大、更好关系资源的企业可以实现进一步地成长,反之企业则难以为继。成功的企业在进一步成长阶段表现出的网络动态主要有:寻找和转向更高地位的客户关系;与新的重要客户建立强关系;拓展新的网络类型和网络关系;根据需要重组网络。

在同一集群情境下,不同的企业社会资本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成长差异。在Y集群内较为成功的企业,其社会资本是丰富的。其网络结构、网络差异和网络的动态性发展使之能充分利用网络来获得其成长中所需的资源。当竞争恶化,产业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企业还会运用个体社会资本来来努力地拓展资源渠道,减少负面影响。但综合整个Y集群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整体状况来看,集群在走向衰落,企业资源获得在衰减,集群内的企业也没能实现进一步的成长,而是在勉强维持。企业个体社会资本固然能为集群内个体企业成长带来所需的重要资源,但是仅有个体社会资本并不足以支撑集群内企业的持续成长。在中小企业通过集群寻求成长的过程中,丰富的个体社会资本并不是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充分条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Y集群的成长未能持续,进而对集群内企业成长产生了一般性影响呢?我们需要从集体社会资本的角度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集群网络的发展、集体社会资本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三)集群集体社会资本对Y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

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归纳与分析,我们发现Y集群内部网络表现出低互动和低合作特征,从而导致了集群内部集体社会资本不足,并最终制约了集群发展和集群内企业的成长。具体看来,Y集群内部网络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网络主要基于强的社会关系,缺乏深入分工合作:在Y集群中,一直没有形成分工协作紧密的区域网络,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互动,从而导致内部网络难以形成和保持。这不仅表现为集群内制鞋企业的水平合作不足,也表现在制鞋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等的纵向合作不足上。

从集群内企业的水平合作看,在Y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制鞋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基于强的社会关系,如兄弟姐妹之间、既有的好朋友之间的合作等。企业间的合作内容也主要表现为借材料,简单的加工、介绍不相冲突的客户等,仅仅表现为短期的合作行为,并没有形成长期的、有目的、深入的合作关系。这些短期合作关系对于集群内企业的开发能力提升影响不大。当共同面临着政策变化、外部竞争加剧、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影响时,集群内的企业仍然限于在强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缺乏广度和深度的合作,而不是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集群的衰退。

从企业的纵向合作看,在Y集群中,制鞋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合作同样简单。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仅表现为短期内的资金周转。与销售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仅表现为得到新的鞋样或了解市场流行趋势,这只是增加了仿制时机货的可能性。由于这些纵向合作仅停留在市场交易等简单互动的水平上,未能形成在更高的信任、规范水平上的深层次交流互动,因此无法对制鞋企业的产品质量改进、工艺创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提供较大帮助。

(2)集群相关结点的作用有限:集群网络中的相关结点是集群中的相关行动主体,如供应商、销售商、产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这些相关结点是是集体资源的表现之一,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这些结点可以充当关系桥,使集群内企业获得更宽泛、多样的信息和资源,减少搜寻成本,有利于企业创新和竞争力提高[8,33]。第二,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支持,丰富和提高了集群的人力资源基础,加速知识积累和创造;第三,相应结点之间还可以产生互动收益,增加企业的选择,有利于产生更多新的解决方案减少创新活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34]。然而在Y集群,集群内相关结点的作用十分有限,没能带来丰富的集体资源。

在Y集群中,童鞋制造企业的供应商主要是提供皮料、鞋楦、鞋底、组件等的商家。总体来看,因为这些投入品较分散,如皮料、组件的供应商有上百家可供挑选且产品品质差异性并不大,所以集群内企业与这些供应商之间主要是基于价格的市场关系,没有形成较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由于组件、鞋底、鞋材等供应商企业自身的开发能力较弱,有些是直接从广州和温州厂家过来,因此对集群企业的鞋子产品开发等并不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集群形成以后,制鞋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当地的专业市场和各地的一级批发商。当地专业市场为企业在本地的集中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企业能迅速地了解到当地市场行情。但当地市场模仿严重,致使许多企业把销售重点放至外地市场,本地市场仅保留库房。除了专业市场外,企业针对外地市场的销售商规模较小且分散,还没有产生有实力的大客户如大的连锁店和百货公司。现有的销售商能提供一定的市场信息,但更多的是企业生产后的市场反馈,而不是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流程改进的帮助。

在集群的收敛阶段,在政府的支持下产生了鞋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这两家机构的产生对集群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为集群内企业间交流及与集群外的企业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例如组织企业参与展会,为企业与双星的合作搭建平台。但是,除了一些简单的商业推广活动外,协会对集群内企业其它方面的支持有限。第一,协会对集群内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技能、管理技能、技术援助、资金融通等方面缺乏支持性服务。在集群内也没有发展起相应的机构,如培训学校,技术中心和其它专业协会等。这对于集群整体创新水平和发展不利。第二,协会没有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这进一步影响了集体行动能力水平。在Y集群,协会对于企业之间出现的同行折价、仿制并没有采取有力的协调措施来解决矛盾,这反而使集群中的企业对协会失去了信心。

“大厂老想把小厂吃掉。皮鞋协会从来没有做过工作。”(对QX企业主的访谈记录)

第三,协会不能独立发挥职能。无论是鞋业协会还是企业家协会,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成立的。协会的成立固然为企业交流提供了平台,但从另一方面,协会也是政府政策在企业层面执行的一个借用工具。协会受政府影响太大,把更大的重心压在政府这一边,其活动体现出了政策意向,不能充分代表企业利益。

“反正政府给我的事情我都交待好。我们很少去和政府谈判。政府不好出面的事情由我们出面”。(对协会秘书的访谈记录)

当政策不再支持鞋业发展时,协会没有能为企业去争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最终是随着集群的衰败而消亡。

(3)集群内部产生小群体,小群体之间缺乏联结:在集群中,会产生小圈子。即成员会跟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人一起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在集群中产生了亚群体,产生了人己亲疏的差别[35]。如果这种小群体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会对大群体有影响。相当于在群体之间出现的结构洞,使资源和信息交流出现中断[36]。

在Y集群,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企业有丰富的社会资本,有着稳定的关系圈,对其企业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些小圈子却具有封闭性,未能惠及圈外的其它行动者。

“样式一般要保密,我们玩得好无所谓,互相看,其它人不能看。”(对ZLP企业主的访谈记录)

“朋友搞样会互相参考,做出样子可以看。我们有时没生意也互相做样子。互相介绍业务。关系好的没事,关系不好就不会。”(对TT企业主的访谈记录)

通过对Y集群内部网络特性分析,我们认为正是由于Y集群内部网络的低互动、低紧密性,使得Y集群的集体社会资本水平不高。一方面,集群中的一些个体虽然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但是这些社会资源并没有能过网络外部性扩展为准公共资源和公共资源,只是表现为个人或小群体所拥有的资源,不能在集群内部产生积极主动的技术外溢和知识的汇聚作用来提高整体集群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集群没有能产生新的集体资源和能力。集群中的资源仍表现为初级劳动力和初级制造技术,使得集群在发展和收敛阶段,企业面临“用工荒”。由于没有能通过集体能力在集群的发展中扩展和提升资源基础,集群内的创新型资源匮缺,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成长的瓶颈。由于集体资本的缺乏,集群内的企业也缺乏应对特定问题和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面对强大的外来竞争者、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集群中的企业并没能通过集体能力来寻求支持和争取生存空间,提高侃价力。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这两个本应代表集群企业的集体行动机构在此重大变化面前也功能缺位。多种因素结合起来,整个集群的发展呈现衰落,集群中的企业大部分都退出童鞋产业,剩下的企业也是苦苦支撑。

五、结论与讨论

从企业成长的资源视角来看,企业成长由企业所获得和拥有的资源所决定。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是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克服中小企业由于新进入缺陷和小企业缺陷所带来的资源限制。因此,作为嵌入在企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意义重大。集群社会资本包含了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两个部分,对集群内企业成长资源的分析,需要结合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的分析。

从个体社会资本的层面来看,由于个体社会资本在网络结构、网络差异性和网络动态性表现不同,出现了同期企业成长的差异。成功的企业拥有合适的强弱关系组合,充分利用桥关系来拓展自己的资源基础;通过多样化的网络关系,成功的企业获得了成长中的多种资源;通过网络营造和网络调整,成功的企业克服了企业成长中不同阶段所面临的资源挑战。个体社会资本固然为集群中的一些个体企业提供了资源养分,但对于集群中的企业而言,集群共享资源和资源组织能力才是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是集群竞争力的根源[37]。因此,仅有丰富的个体社会资本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的集体社会资本来加深和扩宽集群内企业成长的资源基础。

从集体社会资本的层面来看,集群中的社会资本表现为集体行动能力,它不仅可以使集群中的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成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使所有集体成员受益,还可以产生新的集体性资源和能力。集体社会资本的发育对于集群成长和企业成长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它是集群演进的社会结构基础,决定了集群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决定了集群能否为企业集群化成长提供关键的集群优势,决定了集群内企业整体成长状况。由于Y集群内部网络特征表现为低互动与合作,使得Y集群的集体社会资本呈现低水平。它使集群中的资源共享、组合、创造受到影响,集群成长受到限制,集群优势难以发挥,进而影响到集群内企业资源和能力获得,从而最终影响到集群内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集体社会资本和个体社会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于企业成长起着交互作用。集体社会资本的发育影响集群的成长,影响着集群中所嵌入的资源,进而对集群内企业的资源获得和成长产生影响。它决定了集群内企业的整体成长走向,而个体社会资本的差异则产生了同样集群背景下个体企业成长的差异性,如图3所示。

图3 集群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

本研究超越了以往研究把集体社会资本的分析和个体社会资本分析相割裂的二元分析性,把这两个层次的分析结合起来,剖析了这两个层次的社会资本对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本研究认为集群内企业成长,仅有企业的个体社会资本是不够的,还需要融合集体社会资本的发展。

[1]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77-90.

[2]Portes,A.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8,24:1-24.

[3]Putnam R.Bowling alone: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J].Journal of Democracy,1995,6:65-78.

[4]Beugelsdijk S,T Van Schaik.Social Capital and Growth in European Regions:An Empirical Test[J].European Journalof Political Economy,2005,21:301-324.

[5]Maskell P.Social Capital,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C]//Baron,et al.Social Capital:Critical Perspective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Iyer S,Kitson M,Toh B.Social Capital,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2005,39(8):1015-1040.

[7]Uzzi,Brian.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35-67.

[8]McEvily B,Zaheer A.Bridgingties:A Source of Firm Heterogeneity in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12):1133-1156.

[9]Boschma R A,Ter Wal A L.Knowledge Networks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in an Industrial District:The Case of a Footwear District in the South of Italy[J].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07,14(2):177-199.

[10]Mesquita L F,Lazzarini SG.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lationship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Implications for SME's Access to Global Marke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2):359-380.

[11]符正平,周文亮.集群内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C]//2009年第五届社会网与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

[1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89.

[14]尉健文.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及测量:一个综合分析框架[J].社会,2008(6):60-70.

[15]Huber F.Social Capital of Economic Clusters:Towards a Network-based Conception of Social Resources[J].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he en Sociale Geografie,2009,100(2):160-170.

[16]Lin N.Social Capital.A Network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C]//D Castiglione,J Van Deth,G Wolleb,eds.The Handbook of Social Capital.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7]Adler P S,Seok-Woo-Kwon.Social Capital: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17-40.

[18]杨俊,张玉利.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的创业行为过程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2-6.

[19]Hite JM.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Paths of Relationally Embedded Network Ties in Emerging Entrepreneurial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1):113-143.

[20]Lengrand L,Chatrie,I.Business Networks and the Knowledge Driven Economy[A].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1999.11.

[21]Saxenian A.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128[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2]Becattinni.The Marshallian Industrial District as a Socio-economic Notion[C]//F Pyke,G Becattini,W Sengenberger,eds.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Inter-Firm Co-operation in Italy.Geneva,IILS.1990.

[23]Hsu J,Saxenian.The Dynamic Institutionalism of Taiwan's Late-industrial District in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C]//Paper for the 97th AnnualMet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NewYork,February 27-March 3,2001.

[24]Staber U.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Regional Clusters:An Organizational-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Competition and Change,2007,11(1):3-18.

[25]Schmitz H.Small Shoemakers and Fordist Giants:Tale of a Supercluster[J].World Development,1995,23(1):9-28.

[26]Triglia C.Social Capital and Local Develop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2001,4(4):427-442.

[27]Western J,Stimson R,Baum Y,et al.Measuring Community Strength and Social Capital[J].Regional Studies,2005,39:1095-1109.

[28]Rowley T,Behrens D,D.Krackhardt.Redundant Governance Structures: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n the Steel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69-386

[29]Giddens.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M].Cambridge:Polity Press,1984.

[30]Sarah L.Approaches to Studying Networks:Implications and Outcom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5:120-137.

[31]Churchill N C,Virginia L Lewis.The Five Stages of Small Business Growth[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3(May/June)30-50.

[32]秦夏明,董沛武,李汉铃.产业集群形态演化阶段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4(12):150-154

[33]Zhang Yan Li Haiyang.Innovation Search of New Ventures in a Technology Cluster:The Role of Ties with Service Intermediar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88-109.

[34]Gilbert B A,McDougall P P,David B Audretsch.Clusters,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23):405-422.

[35]罗家德.组织社会资本的分类与测量[C]//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6]Burt R.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H.U.Press,1992.

[37]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1):70-74

猜你喜欢
集群集体个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警犬集体过生日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