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最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数据显示,目前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有喜有忧。内需平稳增长,但出口下滑;物价涨幅同比回落,通胀压力趋缓,但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低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但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难;新能源汽车、信息消费、服务业等领域充满生机,但钢铁、水泥等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这种喜忧并存的情况,表明我国经济正逐步转向中速平稳增长,经济转型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创新求进,要靠科技创新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靠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此,就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关键是要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从根本上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
近年来,我国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稳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积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部省(市)会商、院省(市)合作、校企合作、院企对接、产学研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联合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等各具特色的合作机制和模式。建立和完善了一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了科技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曾在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深入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创新形式,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实效。我们要按照中央创新求进的总要求,在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实效上出实招、用实劲,力求实现新突破。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创新链条不完善,中试和工程化环节薄弱,研发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需要健全,促进企业、高校、院所持续合作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只有抓住这些问题,把解决好这些问题作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着力点,才能整体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增强产学研合作的实效。
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实效,就要立足于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的根本要求,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于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方向,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一批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大幅度提高面向企业的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发展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办科研机构。要进一步优化科技政策环境,重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进行长期战略合作。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实效,就要紧紧把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推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要强化产学研组织的内部机制创新,着力提高产学研合作组织的运行实效和工作实效。要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加强国际范围的产学研合作。
科技创新是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而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和实效,则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让我们胸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增强创新自信,焕发创新激情,坚持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方向,不断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创新形式,为整体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