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民族文化艺术馆 辽宁盘锦 124000)
无数社会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文化的发展对于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的变革也带来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在这样的格局中,文化的力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已引起人们重视、审视和广泛的关注。人们开始思索:文化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和作用?文化是不是生产力?
一
关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体现在科学技术、经济实力、信息联络、交通运输、物质装备、生产生活设施水平等物质财富上,它表现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表现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水平。精神文化体现在人类知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普及程度、理论、信仰、科学、艺术事业等方面的成就,表现出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群众文化属于文化的基本形态,它既涉及到物质文化,又涉及精神文化,它主要指物质、精神文化的普及部分,其中又以精神文化为主。
从以上对文化的定义、内涵分析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其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这个观点今天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大概不会再存争议。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类文明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变的。古代的文化就是科学,两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分支越来越细,它也仍然被文化的内涵覆盖着,是从属于文化这个浩如烟海的母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这个角度上看文化的生产力属性,我们说文化是一种“母生产力”,了无谬矣。
其二,文化和科学在表现生产力时有间接表现和直接表现两大类。我们通常说的科学,表现生产力比较直接,易在短期内呈现出明显成果,被人一眼看出;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物化的过程,表现生产力是通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间接方式,不易被人们看到直接成果,然而它潜在的生产力因素却更坚实、更久远,因而更有意义。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结论:科学技术是一种“显生产力”,文化是一种“潜生产力”。
其三,由于文化是通过自己的功能,作用于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而且是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水平和心身健康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做为生产力要素的整体素质来实现生产力功能的,所以一般被人认为是“软件”。然而笔者认为,如果把科技等“硬件”比作施肥和耕耘的话,那么文化便是土壤地质、雨露滋润、光合作用和气候条件,可能看不见摸不到,但无时无刻不在宏观上影响、制约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因此,文化是一种更大意义的“泛生产力”和“软生产力”。这个“泛”与“软”的特色很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要注意唤起人们对它的广泛的爱护,高度的尊重。
二
做为一种生产力,文化是凭借文化知识、理性思想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力量来变化事物、优化社会,促进国民素质的改善与提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文化的这种社会使命和运作方式,是由文化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决定的。
1.认识先导功能
文化通过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自然界、人类历史和社会前进的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人生使命,促进人的社会化。它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起到人生向导和鸣锣开道的作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受到各方面制约。它每前进一步,不但需要有利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还需要有利的文化环境。旧的文化观念是生产力发展的阻力,进步文化对于消除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念,增长符合现代文明的意识,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思想障碍。先有思想的解放,才会产生生产力的解放。不谈中外历史,仅中国近代的“五四”运动及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对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便可看出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负有的特殊“生产力”使命了。
2.开智增技功能
在科技日益发达、工农业生产更需要依靠人们智能的今天,文化教育是劳动群众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教育部门主要是对未成年和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进行教育,无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全面培训。劳动群众工作内容千差万别,不便正规系统培训,学习的技术比较实用、单一,又多是边干边学总结提高。所以以小型多样的培训最为适宜,最适合通过群众文化的渠道开发智力,普及文化科学知识。从许多地方取得的成果看,文化站、文化中心对农民的农科技术培训为农业全方位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动力作用。这说明在现阶段农村,文化、科学、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而且以文化为主要载体,文化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
3.社会教化和调剂心身功能
“风俗随教化异”。群众文化具有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并由群众自己组织开展活动的特点,因此,它的宣传鼓动力、艺术感染力、情感渗透力非常强烈,最易为群众接受并产生精神、心理共鸣。从通过文化的教化功能加大群众精神动力的角度上看,文化的软生产力功能远比单一的生产技术更为重要。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飞速前进的今天,各种观念、思潮的碰撞,各种信息、欲望的刺激,高速度运转的工作节奏,经常使人难于应付,从而造成人精神上的紧张、心理上的疲惫和生理上的苦累。人们可以在文化活动的乐与美中得到愉悦的享受,在愉快轻松的活动和交际中消遣娱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养生怡性,并且在享受美感之时实现自我文化品位、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的完善,使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更富有战斗力。
综上可见,提出文化生产力的理论,绝非主观臆造,而是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确立了文化生产力的理论,就应该对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审视,确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具体运作上,要强化文化载体,增加文化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健全文化功能,搞好文化改革,建好文化队伍,加强对文化的行政支持和法律保护,使文化得以发展,并注意把文化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统一起来,不断净化、优化文化自身,让文化在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