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宁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2010年底,我国的出版行业专制基本完成,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但鉴于管理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企业在转制后并没有迅速走上正轨,仍有多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
这种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的问题。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必须从企业内部着手,激发广大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坚持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编辑创新不仅仅受到编辑主体的个人素质影响,还受到整个工作团队的制约。可以说,整个编辑团队就是一个整体,出版行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影响到编辑创新能力的发挥。
那么,如何创新?如何建立高效、稳定的编辑团队呢?除了编辑团队本身的自我努力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民营出版行业学习创新优势。民营出版行业自出现之日起,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许多方面值得传统企业借鉴,尤其是在选题创新方面更为突出。以畅销书籍为例,近年来的《明朝那些事儿》《达芬奇密码》《杜拉拉升职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书籍长期占据畅销书零售市场榜首。在外部环境并不优越的情况之下,民营出版行业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实在难能可贵。究其原因,是大多数的民营出版公司将创新放到了第一位。那么,民营企业有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与传统的国营出版社不同,民营出版的优势就在于其灵活性,“船小好调头”,可以说,相比国营出版之前的机构冗杂、反应迟缓,民营出版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在民营出版企业内部,人员配置完全按照公司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来设立,不管是员工还是员工质量都比较优秀,且人事关系比较简单,团队配合好。因此,就目前而言,刚刚转制的国营出版必须降低自己身份,虚心学习民营出版的运行机制,适应编辑创新的要求,以更好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驰骋。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消费者对于企业高质量和可靠性产品的认可。对于出版行业而言,品牌的效应同样重要。尽管传统出版社也同样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品牌的书籍,但是相比民营的品牌意识而言,远远不够。比如:罗伯特·T·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在中国引起轰动之后,出版商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品牌意识,出专门召开新书发布会、大规模宣传《富爸爸,穷爸爸》之外,还进行建立网站、排演话剧进行巡演、邀请作者与读者互动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使得这一品牌更加壮大并成为图书市场的不倒松。另外,2009年,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也斥资6000万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同样令人赞叹不已。民营出版先天性的弱势,决定其从诞生之日起就踏实做好每一本书,全力保证每一本书能够在市场上面既叫好又叫座。除了本身的品牌质量的发展之外,民营出版还注重公司本身的宣传,而这点在传统的出版社里面是很难见到的。
出版行业的商业属性导致编辑必须拥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善于挖掘和发现新的主题和有市场号召力的作者。拿前两年盛极一时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儿》为例,在磨铁图书公司拿下版权之前,已经有不少出版单位对作者伸出了橄榄枝,但没有一个公司准确的预判到《明朝那些事儿》的商业价值。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自上市之后就非常火爆,2009年突破千万套。事实证明磨铁图书公司预判的准确。民营出版除了本身的挖掘市场外,还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对此,只要是民营公司认为有市场价值的好稿子,就不惜重金。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甚至将原始股权作为报酬答谢作者的方式震惊全国,且不论招贤方式正确与否,其积极抢占人才的心思昭然若揭。归根到底,出版行业一项文化产业,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人才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传统企业在这点却举步维艰,由于成本的制约,即使发现好的选题或者作者,也只能忍痛流失。
客户服务理念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不仅包括售中服务,也包括售前和售后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所有优秀的民营出版企业的售后服务都非常完善,有专门处理消费者投诉或者建议的客服部门,甚至有的出版企业设置24小时热销电话和网络服务,对于每个读者的问题都能及时答复。北京磨铁图书公司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密切顾客,设计的本身必须考虑消费者的感受,而这些在一些大的传统出版社却几乎没有。我国传统出版行业存在的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出版只负责到图书销售环节”,销售发行完毕之后,出版社就没有再义务服务于消费者。民营企业能够在这一方面做到优秀的主要原则是先天性的,是在掌握市场经济规律之上,了解除了图书本身质量之外,也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度成熟,传统的出版社必须在客户服务方面,借鉴经验,完善客户服务工作。
当然,民营出版行业由于先天性在资金和政策的弱势导致其在市场经济之中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民营企业可以有效的补充传统出版行业的不足,促进传统出版在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经过多年探索之后,传统出版和民营出版开始走向合作,汲取对方营养,补充自己不足。双方的合作不仅仅有利于传统出版行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更有利于编辑不断创新。在双方的相互交流学习之中,中国的出版行业的明天会更好。
1.郝振省.转制与编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
2.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等编.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3.周百义.创新:出版社永恒的追求——长江文艺出版社内涵式发展道路回顾[J].编辑之友,2004(5).
4.张辉.编辑主体创新的内涵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 (27).
5.杨文轩.民营策划的成长历史[N].出版商务周报,2008一9一11.
6.覃爱玲.专访柳斌杰:新闻出版改革下一步[N].南方周末,2008一12一04.
7.刘观涛.“富爸爸”:畅销背后的巧运营[N].中国图书商报,2005一7一15.
9.郝振省.2009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国有民营合作状况调查.[R].北京:中国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