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013-01-28 16:44王甲华辽宁省朝阳县文化馆辽宁朝阳122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农民农村

王甲华 (辽宁省朝阳县文化馆 辽宁朝阳 122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这个伟大进程中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就从一个侧面简要分析一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一、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无论城市乡村,文化无时无刻不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问题,特别是农村文化的建设,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说,文化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文化的力量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根深蒂固的融入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使之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支撑和不竭的动力,这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是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广大的农村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有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关注和解决广大农民的“文化温饱”问题,是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农村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复杂性、全民性。农村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如何把那些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的糟粕文化摒弃,不让它们乘虚而入,是我们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挖掘素材,演绎精彩,为广大农民朋友奉献更多充满时代气息,无愧于时代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相继的出现了不平衡的态势,经济的发展制约文化的进步,在这一点上,虽然我们近阶段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但是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仍然处于弱势,我们政府的文化职能还未能完全的发挥作用。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发展空间还远未能跟上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以文化引领、文化感召、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形式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开展贴近农民、内容丰富、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农村文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其次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的文化设施,加大对乡(镇)、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农民业余剧团、农村文化领军人物的重点培训,以此催生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在农村开展起来。最后,做为文化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牵头联系联合相关各部门去积极探索丰富坚持已久的“三下乡”活动,做到文化科技的“常下乡”“常驻乡”,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切实地“播种”到广大的农村文化阵地。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种文化”中收获文化,并从中受益,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另外,在我国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美丽的自然风光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因此,广大农村要因地制宜,找准以发展特色文化为主体的发展座标,结合本地历史变迁、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风情、村寨文化、古镇风韵、园林艺术、宗教文化、名味餐饮等文化产业,予以盘点梳理、优化配置,培育出一批新农村特色文化村。形成一种具有亮点的文化现象,加大扶持打造力度,形成品牌,通过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民找到新的致富门路。对一些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农村,要积极发掘其民间文化,加以保护和发展,帮他们成为观念先进、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安全和谐的新型乡镇,使农村先进文化显现出其固有的多重功能。

我们在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特色文化建设也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针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农村传统文化,制定出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扶持政策。并在实际行动中抓紧落实,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付诸实施,做到不喊空话,不说套话,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农村体制错位、农村设施设备匮乏、农村文化干部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文艺骨干断层”等等诸多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让城乡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使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并真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三、与时俱进抓机遇,全力全为谋发展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明确,习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诠释进一步增加的我们奋斗的信心。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全力全为,各级领导要统一认识,拧成一股绳,形成新合力,加快新步伐。在认真领会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牢记于心,付诸行动,贯穿发展的始终,以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神圣责任感使命感,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要积极引导广大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面向基层,力求以先进的农村文化凝聚人、引导人、培育人、鼓舞人、陶冶人、激励人、慰藉人和塑造人,充分以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工程去造福广大农民。文化建设的强与弱,凸显着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灵魂所依。在有着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八亿农民的发展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八亿农民文化的走向和信仰,直接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发展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历史使命。农村文化建设系之于民,承载广泛,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承接、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重要道德体系,大力发展这一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群众性的农村文化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饸饹面“贷”富农民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