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纯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蔬菜史话·乌塌菜
张德纯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乌塌菜别名黑菜、塌棵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墨绿色叶片为产品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L. ssp.chinensis(L.)Makino var.rosularisTsen et Lee ,英名采用中文音译为 Wuta-tsai,由此可见乌塌菜原产中国。乌塌菜由芸薹进化而来,其生物学特性与普通白菜接近,宋、明代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乌塌菜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能在春节前后收获,以经霜雪后味甜鲜美而著称。。
安徽省江淮之间是乌塌菜的著名产区,冬季气温低,不耐寒的普通白菜在那一带难以露地越冬。而苏州一带在南宋时培育成功的塌地型白菜,由于莲座叶塌地生长,在低温季节夜间地面散热,叶丛附近温度较高,能减轻低温危害,耐寒性较强;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在日间温度较低时也能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而缓慢生长。明朝中叶以后传到皖东,称为“乌青菜”。到清代,安徽省不少地方都有栽培,名为“乌白菜”、“乌菜”、“乌崧菜”或“黑白菜”等。由于这种叶色深绿的塌地型白菜在江淮之间可以露地越冬,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故而栽培较多,经过很长时间的定向培育,到清代后期已形成不同的品种。发展到现代,乌塌菜已是安徽省江淮之间的当家蔬菜。
乌塌菜类型和主要品种有塌地类型和半塌地类型。塌地类型:叶丛塌地,叶椭圆形、墨绿色;叶面微皱,全缘、向外翻转;叶柄浅绿色、扁平。代表品种有常州乌塌菜。半塌地类型:叶丛半直立,叶圆形、墨绿色;叶面皱褶、全缘,叶尖外翻,翻转部分黄色。代表品种有南京瓢儿菜,又名“菊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