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青 木 陶短房“北京咳”的说法近来引来热议,有人认为这一叫法会影响北京的形象,有人则认为叫什么咳并不重要,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才是根本。其实,以地名命名某种疾病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很普遍,像“香港脚”、“西班牙流感”、“地中海贫血”等,这些疾病命名背后有不一样的故事。由于文化传统与命名缘由不同,人们对用自己家乡名字命名疾病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别。不少疾病以欧洲地方命名 “北京咳”这个略带玩笑意味的叫法已经在外国人中流传了十余年,近年频繁出现在国外的旅游攻略中。简单说,“北京咳”是指一些人来到北京后便会不由自主地咳嗽,离开后咳嗽又自然消失。当然,这种叫法只在民间流传,并不是正式叫法。 目前国际通用的统一疾病分类标准“国际疾病分类”中允许以地名或人名对疾病进行分类。以地名命名的疾病,大多是因为该疾病源自命名地、在命名地首先被发现,或命名地的疾病发生情况最严重、临床症状最典型。比较著名的案例是“德国麻疹”(又名风疹),此疾病最早于18世纪中期由德国的医生确诊。“在欧洲,以地区命名的疾病几乎与欧洲的历史并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德国洪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学者洛西奈尔说,“雅典鼠疫”是最早以地名命名的疾病之一,可以回溯到公元前429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当时,一场瘟疫袭击了与斯巴达军对峙的希腊最大城邦雅典。不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现已否定了“鼠疫说”,认为是天花或斑疹伤寒,或是二者同时爆发,导致大量伤亡。 公害性疾病水俣病,是以地名命名的疾病中最出名的一个。水俣病,是指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汞,导致当地居民出现汞中毒症状,此病1956年首先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被发现,故而得名。“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于地中海沿岸的遗传性疾病,因地域特征明显而得名。“马尔堡病毒”是一种病死率高达88%的疾病。1967年,德国马尔堡市首先爆发出血热,导致7人死亡,直接染病的人多是因为接触了当地实验室内染有该病毒的非洲绿猴,该病症因此以马尔堡命名。“西班牙流感”其实很冤 也有一些地方蒙受的是不白之冤。比如,“香港脚”是一种常见的脚气病。据说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占领香港后,每年都派遣军队来港。香港的夏天十分湿热,部分整日穿长靴的士兵足部长出很多细小的水泡,奇痒难当。由于欧洲医生并没有见过这种怪病,误以为这种皮肤病是香港特有的流行病,因此赋予其这一俗称。 风马牛不相及的是“西班牙流感”。这场大流感在1918—1919年肆虐全欧洲,感染者达6亿人,导致5000万人死亡。实际上,这次大流感是由参加一战的美国士兵、劳工携带到欧洲的,盛行于整个欧陆乃至全球。发源地不是西班牙,感染最多、死亡人数最多的也不是西班牙,却被叫了大半个世纪的“西班牙流感”。究其原因,有分析认为,一战期间,全世界的情报都受到审查,而西班牙是中立国,大流感的信息没被西班牙封锁,而且从这里发出更值得各国相信。因此大流感逐渐被称为“西班牙流感”。马尔堡用时间洗刷影响 用地名命名疾病往往含有贬义,一些国家对此十分反感,如印度就曾向世卫组织交涉,要求不得以印度地名命名新发现的病菌。H1N1流感2009年从墨西哥开始传播,并迅速波及北美和世界,一开始许多人将之称为“北美流感”,结果引发美国强烈反应,最终以世卫组织出面“正名”为“甲型HIN1流感”而了结。 也有的地区刻意将这种“资源”做足做透,为桑梓造福。如水俣原本是日本不出名的小城,自水俣病曝光后享有了“国际知名度”,当地人一方面精心治理环境,让昔日的污染城变为环境清新的新城。另一方面借“国际知名度”向全世界游客推介温泉等旅游拳头产品,甚至水俣病本身也被开发为观光资源,当地的水俣病资料馆是重点推介去处。 德国马尔堡卫生局的官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被命名“马尔堡病毒”从短期看对该城市影响很大。当时这一名称随着媒体的报道传到世界。这座历史名城顿时成了孤岛,人们担心染上病毒,外国游客来得很少。在查清原因后,政府部门加强了各方面保障,逐渐消除了负面影响。从长远看,被命名并没有太大负面影响,相反,小城借此闻名天下。马尔堡大学在校生斯戴凡说,他更把“马尔堡病毒”当作科学名称看待,就像很多疾病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一样。洪堡大学教授洛西奈尔说,现在,世界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命名的后果,担心影响当地旅游、吸引投资等。今后,以地方命名疾病名称应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