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华兵
2012年巴中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童华兵
目的 分析2012年巴中市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巴中市发布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结果 2012年巴中市共报告1381例手足口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24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36例,重症病例6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41.90/10万,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0.07%。病例在各个地区分布情况不同,不同区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巴州区最高,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以散发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3∶1,以1~4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发病高峰在3~7月和10~12月,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巴中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有明显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同去年相比发病率明显上升,应切实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行特征;描述性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A组16型(COX16)肠道病毒和肠道病毒71(EV71)型多见[1],好发于夏秋季节,学龄前儿童高发,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该病传染性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2]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脑水肿、循环障碍等[3],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4]。我国2008年5月2日将其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为掌握巴中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巴中市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1 资料 收集2012年巴中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1.2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1 发病概况 2012年巴中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381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24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36例,重症病例6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41.90/10万,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0.07%。
2.2 三间分布
2.2.1 地区分布 2012年全市手足口病较2011年大幅上升(P<0.05),其中巴州区(848例)上升226.41%、南江县(174例)上升164.53%、通江县(279例)上升50.18%、平昌县(80例)上升10.17%(P<0.05)(见表1)。
表1 2011年、2012年巴中市手足口病发病分布(n)
2.2.2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以3~7月、10~12月发病较多,2012年发病较2011年平均水平显著上升(P<0.05)(见图1)。
图1 2009-2012年巴中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月分布
2.2.3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中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9.71%,其中1~4岁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为1.83∶1;散居儿童多发,占70.82%(见表2)。巴中市2012年手足口病职业分布(见表3)。
表2 巴中市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n)
表3 巴中市2012年手足口病职业分布(n)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5]。本研究中,1381例手足口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男孩活动范围广,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0~5岁儿童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92.0%,这可能和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容易引起交叉感染。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免疫力也逐渐增强,或者获得自然免疫[6]。2012年全市手足口病较2011年大幅上升,其中巴州区(848例)上升226.41%、南江县(174例)上升164.53%、通江县(279例)上升50.18%、平昌县(80例)上升10.17%,差异明显。。从病例地区分布来看,城区高于农村,提示传播途径可能与居住拥挤密切接触相关[7]。疫情高峰出现在3~7月和10~12月,提示不符合常见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峰的规律。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9.71%,以散居儿童为主(70.82%),提示该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为10岁以下儿童。根据历年发病情况来看,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可能会有所下降。病例以散发为主,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仍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暴发疫情。应加强卫生防病宣传,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抓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指导托幼机构、小学做好每日晨检、巡查、缺课登记、病例报告、预防性消毒、健康教育等工作[8];各级医疗机构切实做好手足口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隔离等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与分析研判,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加大手足口病防控能力建设与经费的投入力度。
[1] 张世英,杨金英,张蕾,等.聊城市2009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5):91-93.
[2] 袁国平,金凯,粱幕明.上海市宝山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7):352-353.
[3] 马超峰,郑海潮,邓惠玲,等.2009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血清型分析及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603-607.
[4] 庞保东,张双,田庆玲,等.唐山市2009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N].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8):687-690.
[5] 戴凤波.小儿手足口病 60例的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44.
[6] 张九菊,张少丹,张会丰,等.河北省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2):1736-1738.
[7] 周帅峰,张帆,黄威,等.2009年湖南省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与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4):479-483.
[8] 戴毅,张志华,王华洪.2009年华容县8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2(17):241l-24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3.36.107
四川 636000 四川省巴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童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