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莹,解新荣,王易娟
(1.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门诊部,北京100850;2.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老年病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因其质地松散易于破裂,更易发生TIA或缺血性卒中,而炎性反应是斑块破裂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CRP)是人体非特异炎性反应的敏感性标志物之一,CRP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高血压有关,CRP增高的个体,其未来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血小板(PLT)是血液循环中最小的血细胞,具有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数量、结构、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与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TIA是老年科最常见的疾病,部分患者经扩血管、稳定血压等常规治疗后,在短期内常能恢复正常,部分患者继续表现为TIA,但无持久的神经缺损症状、最终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将发生完全性脑梗死,临床需要敏感的试验指标对TIA患者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估,为此我们通过观察老年TIA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及PLT变化,探讨CRP、PLT在老年TIA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诊断为TIA患者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60~88 岁,平均(73.6 ±11.2)岁。临床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对照组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60~87岁,平均(71.8 ±12.5)岁,均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既往无脑血管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两组均排除以下疾病: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肿瘤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闭塞性周围血管病以及严重的肝病、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①标本采集:所有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6 ml,分离标本待测。②检测方法: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EROSET-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正常参考值0~6.8 mg/L);PLT含量测定采用五分类法(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SF-3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及试剂),正常参考值PLT:(100~300)×109/L。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LM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血清 CRP水平:TIA 组(3.86 ±3.05)mg/L、对照组(2.65±1.63)mg/L;PLT 含量:TIA 组(150.87 ±26.52)×109/L、对照组(173.78 ±43.16)× 109/L。TIA患者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人作为TIA的高危人群应受到重视,TIA病因和病理学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引起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流紊乱、微栓粘附等[1]。PLT聚集功能活跃均可导致TIA。目前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CRP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缺血和坏死等情况下,体内炎性反应系统被激活[3]。近年来研究证实[4]CRP不仅是血管炎症标记物,而且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脑缺血后CRP在炎性因子刺激下释放,能够激活补体和炎性因子,扩大炎症损伤,是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标志物。血清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相关[5],也有文献报道,CRP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6]。据文献统计[7]55 例 TIA 患者中,18 例(32.7%)CT扫描发现脑梗死,TIA一般不超过24 h,从病理生理上讲缺血发作超过45~60 min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为84%,且发生于TIA患者的脑梗死容易导致神经缺损症状。因而找到敏感的实验室指标,临床上对及时准确判断TIA的病程、评估预后、尽早防治都十分有意义。我们的研究表明,TIA患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CRP可能参与了老年TIA的发病过程,CRP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老年TIA患者的危险因素。
PLA具有粘附、聚集特性,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PLT参数的变化也是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之一[8]。动脉粥样硬化后,由于血管壁及内皮细胞受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血管壁胶原暴露与PLT的接触面增加,内源性凝血系统与纤溶平衡破坏,易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9-10]。本研究结果显示,TIA患者PL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龚永启等[11]报道的结果相一致。PLT含量的下降我们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本组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基础疾病多,长期应用对PLT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等,可能在发病前血小板已有明显减少,发病后则更近一步激活血小板,血小板消耗增多。TIA患者约有三分之一最终发生脑梗死,血CPR升高,PLT下降提示TIA患者炎性反应重,有内源性凝血与纤溶系统不平衡。动态监测CRP、PLT有助于诊断、评估TIA病情及预后,并可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风险预测指标,对TIA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和防治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王庆德,巩志莲,朱凤霞,等.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3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1):48-49.
[2] 程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2(4):372-375.
[3] 齐晓玲,徐礼五,袁玲,等.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390-391.
[4] 丁则岦,李晓光,崔丽英,等.急性期高敏性C反应蛋白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1):11-14.
[5] Hashimoto H,Kitagawa K,Hougaku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gression of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J].Stroke,2004,35(7):1625.
[6] 刘冉,郝洪军,孙伟平,等.血清炎性标志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2):238-239.
[7] Lin XD.Relation betwee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cerebral infarction[J].J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1993,(3)149.
[8] 金莱,胡慧仙,何芳,等.血小板参数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84-85.
[9] 朱忠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的疗效比较和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9):1158-1160.
[10]虞丹丹,王明山,金艳慧,等.脂肪肝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和血清脂质的变化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2):181-182.
[11]龚永启,胡芳,骆明波,等.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换及其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467-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