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 继往开来——热烈祝贺《中国锰业》创刊30周年

2013-01-26 12:36谭柱中
中国锰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创刊科技期刊发展

谭柱中

(长沙中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国锰业》自1983年创刊以来,迄今走过30年风雨历程。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作为一名从事锰业技术研究与开发30多年的老兵,我以读者、作者的身份见证和参与了《中国锰业》杂志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一个锰矿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尤其是锰矿石品位低,真正合乎国际公认标准的锰矿储量极少。但是,就是在资源先天不足的条件下,我们在“找富矿、贫变富、深加工”发展中国锰业“九字方针”指引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全行业员工的共同奋斗和艰苦努力,我国锰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品矿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品种扩大,终于创出了一条主要依靠自身资源发展多种锰制品来满足世界第2大经济体需求的锰业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锰业发展之路。这些成绩的取得自然也离不开《中国锰业》所作的贡献。是她以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促进我国锰业的发展为己任,服务于中国锰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中国锰业》既重视基础研究,刊登理论性强、学术水平高、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论文,又关注成果转化,刊载应用开发性研究的优秀论文,集中锰业领域专家优势和信息优势将锰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提供给广大读者,为锰业及相关科研人员与研究机构提供学术交流和互动的高层次平台。

从创刊至今已经出版136期。刊登科技论文2 056篇(截至2013年第3期),其中综合评述270多篇,是当今全球惟一一份锰业专业科技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发表的论文中,不仅阐明最新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充分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新的工艺技术,对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开展技术开发,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许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将发表的论文作为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鉴定科研成果,评估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申请研究课题或准予论文答辩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文风,良好的职业精神让《中国锰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此获得了锰业界的赞誉而长盛不衰。多次评为全国优秀冶金期刊、湖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是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之一。1985年创刊的《锰业信息快讯》也是锰技会主办的一份快速沟通锰业信息的月刊,该刊以“倡导文明、传播行业信息、宣传锰业建设、聚焦锰业热点、引领锰业进步”为办刊宗旨,也同样受到锰业界的欢迎。

记得在《中国锰业》杂志创刊10年庆时,我写过这样的文字:“我从步入锰业队伍的那一天开始,《中国锰业》就是我的启蒙教师,我是锰业队伍的一名新兵,过去对锰业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全然不知,转入这一行业后,我对她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仔细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深入,阅读她的文章越来越多,我对锰业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可以说是受益非浅。[1]”现在我从她的一名读者变成了她的一名作者。但我仍然是,而且将永远都是她的一名忠实的读者。

30年耕耘,30年发展,《中国锰业》创刊30年来,编辑部的员工换了一批又一批,在编辑团队中,无论加盟先后,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任劳任怨、认真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从编委会赵铁生第1届主任到第2届董稼祥主任、第3届张泾生主任,到现任的李维健主任都不愧于我国锰业发展的好带头人,历届编委会委员和社长、主编在不同时期的岗位上为发展我国锰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我从内心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历史不会忘记他(她)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她)们为发展我国锰业所做的贡献。

在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的今天,锰仍然是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原料。锰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传播还要靠《中国锰业》杂志,我祝愿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锰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锰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谭柱中.10年耕耘10年发展[J].中国锰业,1993,11(4):4.

猜你喜欢
创刊科技期刊发展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创刊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