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滑坡灾害,滑坡体从陡坡上倾泻而下,将赵家沟14户民房损毁掩埋,造成46人死亡2人受伤。
该滑坡具有典型高速远程滑坡特征,21×104m3的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铲刮途经斜坡土体,形成了30~40×104m3的总堆积体。滑坡发生主要原因是高位陡坡上松散的残坡堆积体,经过10多天的雨雪浸泡渗透,水分饱和后诱发形成。
专家调查认为,滑坡前缘西侧存在20世纪60~70年代既往采矿活动遗留的小煤窑,顶板距滑坡滑床厚度大于200m,地面无开裂、冒顶等变形迹象,不是触发本次滑坡的因素。现今开采的高坡煤矿矿区位于滑坡外围,不存在滑坡与煤矿直接相关的证据;经核查800m长的区域,未发现与瓦斯爆炸等因素相关现象。滑坡具有高速远程滑动特征,滑程长约900m,途中发生两次碰撞偏转。在运动过程,由于对斜坡铲刮和碰撞,产生烟雾、灰尘、响声。
通过调查发现滑坡东侧存在上百米长的新生弧形裂缝,不稳定斜坡体积约10×104m3,对下部村庄造成威胁。建议尽快采取避险撤离、监测预警等防范措施。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陈红旗 供稿)
名誉主任:李烈荣
主 任:侯金武
葛文彬 何满潮 贺咏梅 胡时友 侯金武 黄润秋 黄学斌 姜建军 鞠建华 雷明堂
李烈荣 李善峰 李世海 李铁锋 李廷栋 刘传正 刘广志 刘希林 柳 源 罗元华
马凤山 乔建平 孙党生 石建省 孙晓明 唐辉明 田廷山 王来贵 王兰生 王思敬
王树仁 文宝萍 伍法权 武 强 徐开祥 殷坤龙 殷跃平 曾青石 张进德 张杰坤
张咸恭 张新兴 张永波 张宗祜 张作辰 赵运昌 钟立勋 周平根 朱汝烈
主 编:张咸恭 副 主 编:文宝萍 黄润秋 殷跃平 张新兴 赵运昌
编辑部主任:范宏喜 副 主 任:李善峰
编 辑:李善峰 赵 慧 倪天翔
编 务:董建英
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吴树仁教授等撰著的《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被列为新世纪工程地质学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滑坡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监测预警高新监测技术和简易仪器研制、应急快速治理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等,是近年来滑坡灾害研究较为系统的一项成果。
《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第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南峡谷山区、西部黄土高原和汶川地震灾区等特大型滑坡失稳机理、早期识别和空间预测方法;提出高速远程滑动成灾范围判定方法;建立多级旋转型黄土滑坡、厚层块状岩质滑坡、土石混合型滑坡成因模式早期识别指标体系。第二篇介绍了我国近年来研发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仪器及示范推广成果,包括:滑坡灾害光纤传感等高新关键监测技术和简易型监测预警仪器研制,光纤传感等新型技术研究和简易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列配套仪器,适于复杂山区恶劣地质条件的自动监测预警技术等。第三篇介绍了滑坡应急处置的快速治理技术和示范推广。研发快速应急抢险技术,解决大吨位预应力锚索孔施工快速钻进难题,发明新型钻具,钻进效率提高50%;研发预应力锚索快速安装和锚固技术,为迅速控制大变形状态下地质灾害提供了系列抢险设备。第四篇介绍了区域降雨型滑坡灾害监测预警方法和示范区建设。研究台风区域暴雨型、高山局地暴雨型滑坡—泥石流形成机理,建立区域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为全国开展多尺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了支撑技术与示范经验。第五篇介绍了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示范。建立基于变形破坏机理的风险评价方法,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本书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城镇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院校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殷跃平供稿)
本书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希林教授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黄志全教授合著,由地质出版社于2012年7月出版。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2章30万字,全面展示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灾害的分布规律、基本特征、危险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分区结果,以及对工程建设的可能影响,是论证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科学文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填补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关地质灾害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书中内容包括达曲、泥曲、色曲、杜柯河、麻尔曲、阿柯河和雅砻江7个流域的111条泥石流沟,以及32处主要滑坡、崩塌和不稳定边坡。采用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区划方法,对工程区泥石流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和预测。采用有限元方法,重点研究了亚尔堂寺滑坡、亚尔堂坝址左岸不稳定山体和泥曲左岸错落体。首次公布了111条泥石流沟的流域特征值、危险度评价结果、危险范围预测结果,以及25个泥石流堆积物样品的粒度资料。附图中选用了49幅现场照片,多侧面反映了工程区典型泥石流沟的地貌特征和环境背景。
全书内容翔实,来自于作者团队实地考察和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资料积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可供有关工程地质人员、地质灾害科技人员、地质工程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使用参考。有需要者请在地质出版社网上书城购买,也可与本书第一作者直接联系。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刘希林供稿)
近日,科学出版社出了一本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与应用类的新书-《滑坡遥感》。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灾害频发,灾损严重,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滑坡和地质环境调查是减灾防灾工作的迫切需要。本书是作者王治华研究员30余年滑坡遥感探索与实践积累的总结。
该书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涉入遥感领域,90年代涉入GIS领域,将该技术应用于灾害与环境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我国大渡河铜街子、雅砻江二滩、长江三峡、金沙江溪落渡、白鹤滩、乌东德等巨型水电站坝址及库区,进藏交通线、西藏帕里河等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环境及土地覆盖遥感调查,研究了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河中游的小流域的产沙模型。1999年提出“数字滑坡”概念及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于20余项大规模滑坡及区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中,形成了从理论、技术方法到应用模型的“滑坡遥感系统”。
《滑坡遥感》全书分为五章,系统介绍了滑坡遥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包括基本滑坡地学知识、遥感及空间定位的基础理论及数字滑坡概念;识别及定性、定位、定量获取滑坡及地质环境信息的数字滑坡技术和个体滑坡数据库技术。
书中通过大量滑坡、泥石流调查应用的实例,说明数字滑坡技术的具体操作;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滑坡模型实例介绍了基于数字滑坡技术的滑坡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书可供遥感应用、环境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和教学人员、研究生参考使用。
(航遥中心 王治华提供)
为适应我国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读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今后,我刊将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果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谢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
各位作者:
您好!为提高稿件处理和办公效率,《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将从2013年3月开始启用网络采编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采用新的网络平台(http://zgdzzhyfz.paperopen.com/),不再使用原电子邮件投稿系统,特此公告,望作者们予以支持与合作。
在使用网络系统中您有任何疑问、意见和建议,请您电话010-62170025或者发邮件到nitx@mail.cigem.gov.cn。
注意:投稿作者请详细阅读首页导航栏——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