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县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项目管理的实践

2013-01-26 01:09卢冰陈家乾杨力强黄申许琰
浙江电力 2013年3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变电站项目管理

卢冰,陈家乾,杨力强,黄申,许琰

(湖州电力局,浙江湖州313000)

地县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项目管理的实践

卢冰,陈家乾,杨力强,黄申,许琰

(湖州电力局,浙江湖州313000)

地、县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项目复杂,涉及专业部门众多,管理难度大。将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与敏捷管理相结合,确立了融合计划性、可控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以计划为基础,突出服务意识,因事制宜的灵活运用管理理论,以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确保了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规划;适应;创新

0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网架结构愈加复杂,原有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地区电网发展的需要,湖州电力局正致力于建设1套面向地、县2级调度机构,融合电网调度、实时监控两大业务的地、县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由于该项目复杂程度较高,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与部门,能否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成为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流程分为计划、实施、管理、控制,强调的是项目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1]。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作为湖州电力局重点项目,严密的论证规划不可或缺,计划阶段必须细致满足各方面需求。调控一体化是一项新的综合技术项目,虽然有规范性文件指导,但在与地区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为此引入敏捷管理所提倡的适应性理念[2],紧紧围绕调度和监控两大业务的核心需求,突出服务意识,将部分不明确的需求转化为对项目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在项目管理实践中,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突出创新,强调使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并将此管理理念付诸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1 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

地、县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项目定位于为湖州电网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成立以局领导为负责人的专门领导班子,各部门抽调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负责具体建设。确定项目系统性和功能性需求为:数据采集与监控、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计算、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安全分析和短路电流计算等。

由于项目建设难度大、建设周期长,采取分阶段逐步建设方针。根据项目范围管理相关原则,对“必须的工作”[1]按照需求紧迫程度进行细分:数据采集与监控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属于第一阶段的必须工作;无功优化控制和调度员潮流计算也属于必须具备的功能,根据依赖关系,确定与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都属于第二阶段的必须工作;安全分析、短路电流计算等属于第三阶段的必须工作。通过上述3个阶段“必须工作”的划分,确定了项目功能性建设的先后次序。

在项目进度上明确了第一阶段要完成基础数据和基本图形录入,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却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基础。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侧重高级功能建设,需要厂家的协助参与,期间涉及试运行和问题反馈处理,工作内容要根据调度、监控人员的需求灵活调整。

2 建设过程兼顾可靠性与效率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可靠性和效率之间的矛盾。稳定、可靠是电力生产的基本要求,必须予以满足,但效率关系到项目进度,也必须努力提高。项目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协调可靠性和效率比较好的方式是引入“六西格玛管理”中关键流程的聚焦与改进的思想[3]。即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分析流程中对效率影响最大的环节并加以改进,改进的结果不仅提升了效率,甚至有时还能带来可靠性的提高。

可靠性与效率矛盾在构建变电站模型期间表现比较突出。湖州地区变电站的数量约为150座,构建变电站模型需要绘制一次接线图、录入数据并完成图形和信息核对,工作量巨大,而且存在异地工作、人力紧张等困难。但变电站模型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基础,必须保证建设质量。尽管在组织层面采取了分批次参与、使用者参与建设、滚进式培训等措施,但矛盾依然突出。据统计,初期单人制作1个变电站模型需要费时3~4天,其中绘制一次接线图需要耗费的时间约占制作整个变电站时间的1/2,另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录入遥测参数。按照这样的进度以每批次6人计算,无休息日连续工作3个多月才能完成制作,核对时间还需另计,这个时间跨度超出了项目预期。

通过深入分析图形绘制流程,在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绘图方式从元件、连接线的完全人工绘制方式,发展成以已制作画面为模板快速生成草图,然后采用间隔生成方法批量完成细节调整和图库关联,绘制时间大为缩短。1个变电站的遥测参数动辄就要输入上千条记录,需要在包含数千条记录的数据库中找到目标记录然后录入点号、系数等多项数据。根据信息表逐条定位录入数据的方法效率很低,经过试验决定采用先以设备为关键字检索出相关信息填入点号,然后按照点号排序填入参数的方法。通过上述两方面措施,制作1个变电站模型的时间缩短至2天左右,效率提高约50%。

数据库信息和画面的校核工作同样采用改变流程的方法。第一轮核对完全采用人工方式,低效费时,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信息表的核对中,且可能存在遗漏错误。为了提升核对效率和正确率,编写了1个专门用于信息核对的VBA程序,第二、三轮核对时采用该程序自动核对结合人工核对,将数据库中数据导出后用VBA程序和原始信息表匹配,只需对匹配度超出阈值的信息进行人工核查修正,大大提高了核对结果的正确率,效率提升幅度在40%左右。

3 强化制度建设和项目监控

为了在项目建设中保持良好的沟通,除常规方式外,还特别设立了项目定期报告制度、联络会议制度、使用者参与建设制度等,打破了层级和部门的约束,促使整个项目组织扁平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建设效率。

项目建设中累计发布建设周报60余期,实用化月报多期,全方位记录下了项目各个阶段的建设情况、取得的进展与遇到的问题。定期报告制度使项目领导者能够掌握项目的最新动态,便于把控项目进度,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联络会议制度则成为了多个部门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措施。

使用者参与制度让调度员、监控员等最终用户参与到项目建设中,通过亲身实践形成对系统的感性认识,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及时提出专业和使用习惯等多方面的有益建议,确保建成后的系统能够被用户“用好”。

为了明晰责任、界定责任边界,实施了原始资料存档管理制度、签名制度等。保留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原始图纸、数据,在信息录入、图形制作及相应的核查工作完成后签名确认。在项目遥控试验阶段,制定了详尽的遥控试验方案,在多部门联络会议上通过,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部门依据试验方案各司其职,保证了遥控试验的圆满成功。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4]加强项目质量监控。PDCA循环由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组成,每1项任务都根据目标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处理问题时主要采用“六西格玛管理”中关键流程的聚焦与改进的思想对流程进行改进,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4 以服务为核心的适应能力

在项目管理中,牢牢把握为调度、监控等专业服务的理念,强调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项目建设初期,通过使用者参与制度,使调度和监控人员第一时间参与到系统建设中,及时提出使用方面的建议,通过论证后,采用PDCA循环进行项目质量改进,从而形成边建设边适应的局面,提升所建系统的实用性。

当项目建设进入实用化阶段,调度和监控两大专业试用系统的各项功能,就工作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应用需求。项目组立即启动相应机制,基于系统的已有功能和应用模型对上述新需求进行归类、梳理,论证其在技术层面和实施层面的可行性。需求通过论证后,细化实施方案,并利用已有接口完成应用和接入工作。

在实用化阶段,除了新的应用需求,项目建设中还大量存在使用细节方面的问题。这类问题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有些来源于未能正确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有些来源于系统本身存在的功能性问题,有些来源于系统参数设置方面的问题,还有些来源于变电站或线路的变动等。由调度和监控部门负责搜集上述问题,通过流程定期反馈到项目组。经过分析归类和可行性论证后,给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针对系统使用方法方面的问题,由项目组负责组织专项培训;系统存在的功能性问题,向厂家要求技术支持,对系统软件模块或版本进行升级;参数设置问题,核实后进行修正;变电站或线路变更问题,对变电站一次接线画面和数据库相关信息进行修改,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在周报和月报中予以统计。

5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在项目建设中强调创新意识,创新理念、流程、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并将创新意识贯穿于建设的整个过程。

由于涉及多个专业,项目建设的困难相对较多。但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是打破专业、部门间壁垒,促进业务和专业技能交流的良机。在项目建设伊始,成立“地、县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为各专业的青年技术骨干。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团队利用专业融合优势,互通有无,不但解决了许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更增进彼此业务之间的了解。

项目建设团队成员水平层差不齐,对项目建设贡献大小各异。项目骨干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和长期的技术储备,是实施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人数非常有限。为了充分发挥团队建设的优势,以项目骨干为核心,设计了知识技能共享机制。由项目骨干率先对工作任务进行实践,明确针对该项任务的知识技能要求,然后向团队其他成员共享知识和技能,并在工作过程中协助解决细节方面遇到的问题,直到其他成员能完全独立从事该项工作。实践表明,对于重复性强的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共享机制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面卓有成效。

6 结语

针对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项目复杂、涉及多业务融合的特点,改变管理理念,将敏捷管理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融入到以计划和控制为特征的传统工程管理方法中。在项目建设管理中,以服务为核心,做好统筹规划,灵活运用各种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创新思维,湖州电力局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项目建设已取得了预期效果。

[1]鲁耀斌.项目管理:原理与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海史密斯.敏捷项目管理[M].黄道文,米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徐育才.六西格玛管理培训[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

[4]仲景冰,王红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编辑:陆莹)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of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for Integrated Prefecture-County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LU Bing,CHEN Jia-qian,YANG Li-qiang,HUANG Shen,XU Yan
(Huzhou Electric Power Bureau,Huzhou Zhejiang 313000,China)

The project of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for integrated prefecture-county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is complex and relates to many specialized departments,and there is difficulty in management.By combining conven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 with agile management,the paper establishes a management concept comprising planning,controllability,adaptability and creativity.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management,the planning is taken as the basis and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is emphasized;the management theory was used flexibly and the problems was solved by creative thinking,from which good results were achieved and the anticipated goals ofprojectconstruction were reached.

planning;adaptation;innovation

TM734

:B

:1007-1881(2013)03-0061-03

2012-08-31

卢冰(1970-),男,浙江湖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变电站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IMPACT2002+的机械加工过程绿色综合评价应用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