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均,如果人真的还有来生……——文坛师友录之十三

2013-01-26 01:07何启治
海燕 2013年8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入党工作

□何启治

世上有许多让人敬重的人。其中有的人,活着的时候只是静静地做事,甚至默默无闻,直到去世之后,才让人感到他沉甸甸的存在;而高贤均,不但在世的时候干得生龙活虎,有声有色,等他不幸病倒了,远行了,我们就更会深深地感到他缺席的沉重和悲伤。在贤均最后的日子里,已不便讲话。错失了和他对话的机会,我只好把想要倾诉的话语记录在这里,以了心愿,并寄托哀思。

2000年9月的最后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你捧着连饭带菜的盒饭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以为你会像往日那样边吃边闲聊。却不料,你说的竟然是,老何,我由咳血而查出肺癌,很可能是晚期。参加会诊的医生都这么判断。当然,要最后确诊还要等国庆长假过了,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才能定下来。

我的天,肺癌,还很可能是晚期,叫我说什么好!我只好劝你国庆假日好好休息,眼前的工作也尽可能分给别人来做。

岂料你接着就说,下午就找×××谈话吧。你是老领导,我们一块儿和他谈。今年正编审的名额有限没通过,我们再给他鼓鼓劲,让他明年再争取。你一边说一边还带着微笑。

贤均,这就是你,一心扑在工作上,哪怕面对着绝症也依然镇定从容。

这使我想起,你在评职称上一贯的谦让。按你的条件,你早就该评上编审了,但你总是说不急不急,名额有限,先让给别的同志吧。于是,到1997年你都当上咱们社的副总编了,你还不申报;1998年你还是把名额让给了别人;直到1999年你当了副总编的第三年,当代文学这一片够条件申报的人几乎都通过了,你才一笔不苟地写好了你的申报材料,成了除了你这个评委之外全票通过的新编审。自有评定专业职称的制度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哪里会有不是编审的副总编呢。而你,就是这样优秀而又谦逊的惟一呀!

你在入党问题上的态度同样让我感动。

1996年12月何启治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第五次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合影。左起:高贤均、何启治、绿原、李曙光、牛汉、屠岸、陈早春、任吉生、弥松颐。

2001年春纪念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五十周年暨第三届“人民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合影。右起:柳建伟、高贤均、方方、何启治。

老实说,自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剧变和我国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人中,动机不纯都恐怕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吧。批判“入党做官论”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而贤均,你在这个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慎之又慎的态度同样堪为许多新党员学习的榜样。

我自己入党几十年来,从未动员过别人入党,就因为我认为一个中国人是否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涉及当事人的基本觉悟。参加这样一个任重道远、情况复杂的大国的执政党,确实无须别人来动员。但高贤均例外。贤均,你又成了我所知道的惟一——你是惟一被我破例动员入党的人。

在劝说你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原来你那解放前曾任大学教授又担任过省政府会计处科长的父亲,以及1958年被打成“右派”的大哥,那位解放军的雷达站站长、中共预备党员因悲愤而开枪自杀这件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成了你追求进步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怕被别人指责入党是为了做官的清高思想,就使你在上述家庭背景已经不再成为障碍的历史新时期,仍然迟疑着没有提出入党的申请。当编辑部副主任、主任的时候没有申请,当《中华文学选刊》副主编、主编的时候还是没有申请。直到1997年6月你担任副总编辑,成了出版社领导成员之后,才接受我的劝说,递交了入党志愿书。这样你便一度成为人文社历史上惟一的非党领导成员。贤均,如果我党多有一些像你这样纯洁而又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就好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介绍人意见的末尾写道:“希望出版社的党组织以吸收高贤均这样优秀的知识分子为例,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我党在知识分子中的感召力。”贤均,我打心眼里为你成为党内的同志感到高兴呵!

作为1978年高考的四川文科状元、北大才子,你的专业水平早就得到同事和作家们的公认。但我后来知道你还是音乐和无线电的发烧友。你可以阅读俄语读物,更可以翻译英语和用英语演讲,这在八十年代初的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中并不多见。尽管有人曾善意地笑话你的英语为“中国式英语”,我以为也无损于你的博学多识。你后来在校核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小说时发现和纠正的差错和原文的硬伤就是很好的证明。而你对自己的同事却很宽厚,总是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你曾多次讲过,当代文学的编辑同仁中,我和另外两位同事已经做到了“超水平发挥”了。这话在我听来,主要还是肯定我们不敢太偷懒罢了。有幸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重要的文学编辑岗位上工作,只要你有正常的智商而又勤奋努力,都是应该能够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的。

由此,我又想到,你自1982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即到我社工作,二十年来,在繁重的工作之外,你参与担任责编、复审和终审的各类书稿近三百部,约八千万字。你先后荣获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的优秀编辑奖、优秀选题奖和优秀校对奖。在《白鹿原》、《尘埃落定》、《历史的天空》、《活动变人形》、《大国之魂》等荣获大奖的作品的编辑出版工作中,你倾注了多少智慧、心血和可贵的劳动呵!贤均,你何止是“超水平发挥”呢,你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实实在在地是在超负荷地透支着你的生命呢!

1996年岁末,《漓江》杂志的友人约我写一篇回顾三十多年编辑生涯的文章,这就是后来刊发于《漓江》1997年第1期的《从<古船>到<白鹿原>》。考虑到当时对这些重要作品不但有学术性的争议,而且还有带政治性的批评。为慎重起见,稿件寄出前我请你和另外两位朋友看过。一位朋友说,文章是好文章,有些敏感的话,如周扬在中国作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文学干预政治似乎很痛快,等政治反过来干预文学可就难受了之类,还是删去为好。另一位朋友一方面建议在谈到《古船》、《白鹿原》的评价分歧时,要承认这争论是和对现实主义真实性在认识上的歧义有关,因而要旗帜鲜明地主张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应该体现在作品写出人物和生命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上——但这位朋友又好心地提醒说,文章谈到的敏感话题可能惹麻烦,你老何犯得着发表这种文章吗?在这种情况下,真不能说我就没有一点疑虑了。而贤均,你鲜明的态度真是给了我有力的支持。你毫不犹豫地说,说真话的好文章,当然要发!这样,我在接受那两位朋友的具体修改意见后,便把《从<古船>到<白鹿原>》寄出去发表了。反响果然很好。贤均,在这件事情上,你坚守真理的勇气和胆识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现在回想起来,你固然是一贯谦虚,在名利方面也是一贯谦让,但在维护集体声誉和坚持真理这些方面,却也是心胸坦荡,非常自信的。

记得在1992年,我刚从《当代》杂志调出进入出版社领导班子,从编文学期刊到成为主管当代文学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副总编,从后楼搬到前楼三楼办公。其实,我和你、和李昕并不熟悉,和前楼做当代文学编辑工作的同仁也不熟悉。当代文学编辑有二三十人,分好几个编辑室,你和李昕作为其中两个编辑室的负责人是最主动配合、支持我工作的中层干部。每天一上班,你和李昕就会自自然然地聚集到我向北的办公室来,或交流文坛信息,或谈某部书稿,当然有时也会谈到某位同事有什么问题要帮助解决,等等。于是,过了一些时候,便有何、李、高形成当代文学“铁三角”之传言。某日我们说起这件事,你坦然一笑说,“铁三角”有什么不好呀?!就算是每天开个碰头会,及时解决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又不是搞什么小圈子,谁爱说就让他说去吧。贤均,你真是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呀。

阿来的成名作《尘埃落定》曾经由脚印向《当代》杂志的周昌义和洪清波推荐。1997年4月我由管当代图书出版的副总编调任《当代》主编,而你在同年7月被提为副总编,可以说是接替了我原来的工作。周、洪以“《收获》好美文,《当代》重分量”为由,认为《尘埃落定》不合《当代》读者的口味而将稿子给了脚印。脚印和你先后看了阿来的稿子,一致叫好。你说,“四川又出了一个写小说的人。”我是在参加了《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增刊》的座谈会才知道并读到《尘埃落定》的。在我看来,它远胜于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这一类汉族作家写藏区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于是立即在《当代》选载并写了备加赞赏的“编者按”,认为《尘埃落定》在艺术上是美的、魅力四射、细节精彩的作品,思想上是引人深思、有人性深度的作品,总之,它“无疑是中国长篇小说中迄今为止写少数民族题材的最佳作,它显然也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好作品。”有一天,和你说起这件事,我问你对《当代》匆忙选载(《当代》1998年第2期,几乎和同年3月出版的《尘埃落定》单行本同时)和“编者按”的提法怎么看?你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应该让《当代》的读者知道《尘埃落定》呀,它不仅仅是迄今最好的写少数民族题材的长篇小说,就是横向来比较,也是一流的好小说呀!果然,不久《尘埃落定》就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它也深受读者的欢迎,迄今已发行一百多万册。贤均哪,你的自信真让人羡慕呵!

1998年4月20日,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回到出版社,大家都有点兴奋,因为除了陶斯奋的《白门柳》,另外三部获奖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王火的《战争和人》、刘玉民的《骚动之秋》)都是咱们社的,占了四分之三。你也高兴地说,咱们总算没有白忙活,咱们对得起人民文学出版社,没有给它丢脸。我知道,这几部获奖作品都是在我们主持当代文学图书编辑工作期间出版的,其中尤其体现了你的智慧、眼光和魄力。贤均,你在捍卫集体荣誉方面是当仁不让的。

2001年4月,你已经住院治疗。我为了参加柳建伟的《英雄时代》的研讨会到了成都。其实,成都的媒体正在宣传四川文坛的“三驾马车”即《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大国之魂》和《中国知青梦》的作者邓贤,以及《北方城郭》、《突出重围》和《英雄时代》的作者柳建伟。他们三位的主要作品可都是经由咱们人文社推向文坛的。当然,还有王火、马识途……这样,在有人建议之下,四川省作协就借着《英雄时代》的研讨会向你、我颁赠纪念杯,称我们是“作家的良师益友”。对此,我更多地是视之为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但你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对正在和病魔搏斗中的你,这显然也是很及时的安慰。

除了纪念杯,我同时带回来的两份蜀锦纪念品中,其一绣的是“松鹤延年”,另一幅则绣的是国宝大熊猫。当我问你想要哪一种时,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松鹤延年。呵,贤均,我知道你是多么想创造奇迹,抓紧时间来完成你未了的心愿,尽可能为你念念不忘的文学出版事业多作贡献呵!

这又让我想起你还在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时候,有一次我给你打电话问好,你却突然对我说,老何,我们这辈子恐怕是选错了职业——我们应该选择当作家呀!……我当时就表示,你做编辑做作家都会很出色,而我,恐怕还是当个编辑比较合适吧。我说的是真心话,因为我知道你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历,你也有当作家的才气、激情,对生活的敏感和深刻的思考。我还知道,你在上北大之前就已开始了文学创作,其后又连续发表了中篇小说《成熟的夏天》、《七个大学生》、《回头不是岸》和独幕剧《不速之客》等作品。你后来中断了创作,是为了做好你所热爱的文学编辑工作而做出的牺牲呀!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后来听说你多次劝告我们的同事“与其当个三流作家,不如当个一流的编辑家”也就不感到奇怪了。你是殷切地希望我们为更多一流作家的成长做好服务工作呵!

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尤其是后期,我们已经常常有机会在外出开会时同住一室。我们不但聊天融洽,而且我也能目睹你如何天天坚持自我按摩、做气功,坚持散步锻炼。我知道你是多么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常常是刚住下来,你拨通电话就爽朗地呼叫:宝贝,想爸爸了吧?功课做好了吗?再就是叮嘱她的饮食起居,注意安全。对聪明可爱的女儿高然如此,对年轻美丽又才能出众的妻子蒋京宁可想而知。

但我知道,你不仅是个很重亲情的人,你也是一个重友情,有广博爱心的人。今年进入8月以来,几次电话联系小蒋,都说你病情加重不便说话,我只好请她转达我和陈忠实、王火他们的问候。却不料你在8月16日早上就突然昏迷过去,从此再没有醒来。那天九点多我赶到医院去看望过昏迷中的你之后,到过道上的沙发旁劝慰小蒋。只听见她一边流着泪一边向社长聂震宁转达你清醒时对改进出版社工作的关注,说你如何惦着健全出版社领导班子,如何关心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小蒋说,你惦着那么多事,那么多人,可就是顾不上说她和高然以后怎么办……

呵,贤均,还叫我说什么好呢!你那颗博大的爱心,就不说装着整个天下吧,起码也是满满地装着咱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学出版事业呵!

唉,贤均,你真是太追求完美了。其实,人世间哪儿有绝对的完美呢!这样,加上你略嫌内向的性格,你的一生就真是活得太累了。

在你最后的日子里没和你说上话,现在只好写一些在纸上。贤均,你请走好。我会永远记住你的,直到自己生活终结的那一天;如果人真的还有来生,那么,我想说的就是:让我们还在一起共事,做知心的好朋友吧。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入党工作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憨娃入党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不工作,爽飞了?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选工作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