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一)雨雪天气影响减弱,东北产区玉米上市加快 2012年冬季的超预期降雪导致东北玉米上市推迟1个月,造成用粮企业着急收,农民着急卖的局面。12月份中旬以后,部分储备库开始轮入中央储备,轮入价格高于临时存储玉米收购价格,同时深加工企业开始提价保量,带动玉米价格上涨。雨雪天气减少后,玉米上市量逐渐增加,市场购销逐渐活跃。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月2日,吉林玉米收购进度为18%,低于上年同期的26%;黑龙江地区玉米收购进度为30%,低于上年同期的21%。据信息中心预测,2012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玉米产量5360万t,同比增34万t,增幅6.90%,以当地玉米90%商品量计算,商品玉米量约4824万t。预计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农户已销售玉米891万t左右,近期东北地区农户玉米销售逐渐增加。
12月份中上旬,关内地区玉米购销受雨雪天气影响放缓,但12月底天气好转,农户售粮增加。监测显示,关内地区玉米销售进度明显快于去年,且快于近年平均水平。截至12月20日,预计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玉米收购进度为30%,而上年同期仅为15%;预计2012年山东、河北、河南3省玉米产量为5370万t,同比增长60万t,以当地玉米90%的商品量核算,2012年商品玉米量约为4833万t,目前已售1611万t左右。
(二)节前农户售粮和企业备货需求配合,市场购销两旺 12月份下旬,东北地区农户玉米销售明显增加,加工企业加大收购以及贸易企业逐渐展开收购,市场形成购销两旺局面。元旦前后,吉林部分大型加工企业日收购量达到7000~8000 t,日收购量达到日加工产能的3倍左右,库存水平达到2个月左右。12月份中上旬,华北黄淮地区受雨雪天气影响,部分地段高速公路关闭,短途运输受到影响,玉米上量减少。下旬及元旦前后,天气好转,华北黄淮地区上量增加,部分大型企业日收购量达到1万t左右,为日加工产能的3倍左右,企业库存达到1~2个月。
(三)用粮企业季节性备货需求增加,玉米价格稳中上涨 12月份,受华北地区雨雪天气、用粮企业备货增加、农户惜售心理增强、收储企业积极收购以及东北玉米推迟上市等因素影响,关内玉米价格持续反弹,河北、山东等地玉米价格均上涨了80~100元/t。12月份中上旬东北地区玉米上量,但尚不能满足深加工企业年终备货需求,多数企业提高收购价格以吸引粮源。
12月份,广东等销区企业季节性备货需求增加,北方港口平仓量加大,支撑港口玉米价格小幅上涨。12月底,北方港口贸易玉米平仓价2420元/t,比12月初上涨 30元/t,广东港口东北玉米小船板成交价2500元/t,较12月初持平。
(四)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需求旺季不旺玉米深加工行业持续疲软,11月份曝光的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对玉米酒精行业更是雪上加霜,玉米酒精市场旺季不旺,开工率可能持续低迷。深加工企业加工效益较差,多数企业亏损较大。12月份,央视新闻再度曝光了山东等地白羽鸡养殖户使用多种抗生素以及激素药物催长白羽鸡。国内知名饲料生产、肉禽养殖企业以及知名餐饮集团均卷入风波,负面影响波及整个白羽鸡产业链,或多或少地将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的玉米需求。12月份,酒精市场价格稳中趋弱但亏损减少,全国酒精行业开工率约为45%。受广西、云南地区糖蜜酒精价格大幅走低影响,部分地区玉米酒精价格下跌50~100元/t。12月底酒精下游企业采购签单季节性增加,合同量上升减轻库存压力,对酒精市场有一定支撑。截至12月底,黑龙江东部地区酒精出厂价5800元/t,西部地区酒精出厂价6100~6150元/t,均较12月初下跌100元/t;吉林梅河口地区酒精出厂价6100元/t;四平地区酒精出厂价6200元/t,与12月初基本持平。受饲料企业采购支撑,DDGS价格快速上涨,加上豆粕等蛋白饲料价格企稳反弹,带动玉米加工副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因此,尽管酒精价格小幅下降,但企业亏损水平降低,部分企业扭亏为盈。理论上东北地区加工企业生产每吨酒精盈利40元左右。相比之下,12月初酒精加工企业生产每吨酒精亏损90元左右。
12月份,受玉米原料成本上涨及春节前下游采购小幅增加影响,玉米淀粉价格小幅上涨。长春地区淀粉出厂价2870元/t;石家庄地区淀粉出厂价2970元/t;潍坊地区淀粉出厂价2980~3000元/t,均较12月初上涨20元/t左右。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供应充足,淀粉市场价格平稳,不过企业淀粉库存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去年同期高160~200元/t,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较去年同期低100~150元/t,淀粉价格较去年高50~100元/t。理论上东北地区淀粉企业亏损350~400元/t。
(一)制粉企业小麦加工需求旺盛,饲料企业小麦用量降至谷底 12月份,制粉企业小麦需求旺盛,终端市场面粉消费明显增加,面粉出厂速度较11月份明显加快,有粮源的制粉企业开工率普遍提高,小麦库存继续下降,一些粮源不足的制粉企业不得不限产或停产。制粉企业的补库需求十分旺盛,粮源状况始终不理想,小麦库存水平持续偏低,是12月份拉升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
12月份,全国小麦饲用消费量降至谷底,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小麦负价差继续扩大,普遍超过了200元/t,即便豆粕价格处于高位,小麦已经没有成本优势,小麦粮源采购难度也在加大,饲料企业最大限度地弃用小麦。11月份小麦华北黄淮地区饲料企业大幅减少小麦采购,目前多数已经耗尽库存,西南、长江流域部分地区饲料企业小麦使用量也明显下降,仅有少量品质达不到制粉标准的小麦价格便宜,仍在用作饲料加工。
(二)农户售粮较少,收储企业看涨,市场供应偏紧 12月份,农户售粮数量较少。一方面,当前农户可供出售小麦余粮有限。12月底,华北黄淮地区农户整体存粮不及2成,其中河北、山东两省农户存粮稍高不到3成;河南省农户存粮在2成左右,豫北地区稍高,豫南地区稍低;江苏、安徽两省农户存粮较低,普遍在2成以下。另一方面,12月份华北黄淮地区农户仍主要出售秋粮,小麦出售暂时缓慢,加上天气寒冷,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影响了小麦出售。在制粉企业的小麦采购中,农户散粮出售的比例已经降至1/3以下,制粉企业较去年更早开始大规模采购贸易粮。
12月份,收储企业对小麦价格继续看涨,出库积极性并不高,持粮待涨心态强烈。今年收储企业贸易粮库存低于去年同期,河北、豫北、山东地区收储企业贸易粮存量稍多,江苏、安徽、豫南等地区贸易粮已经很少,小麦市场粮源整体较去年偏紧。用粮企业对托市小麦竞价交易的依赖性增加。12月份,国家加大临储小麦投放力度,每周政策性小麦投放数量增加到500万t。第一,国储转临储小麦500万t陆续进入竞价交易平台,每周向市场投放。此前托市小麦存量较低的河北、山东、江苏等省份,新的临储小麦投放后,成交率很高,品质良好,缓解了市场粮源偏紧的形势。第二,河南地区增加托市小麦投放。10月中旬河南市场每周投放量由270万t左右增加至320万t左右,12月中旬河南开始投放新的临储小麦,每周小麦投放总量增加到340万t以上。第三,江苏地区率先投放2012年新收托市小麦。12月26日,江苏省投放2012年新收托市小麦50 万 t。
(一)12月份大豆和植物油进口量增加、进口成本下降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89万t,较11月份的416万t大幅增加173万t,也高于去年同期的552万t,月度进口量为历史次高。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650.62美元/t,折合完税成本在4850元/t左右,较11月进口均价677.53美元/t下降26.91美元/t,为连续第2个月下降。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5838万t,较上年的 5264万t增加574万t,增幅为10.9%;平均到港价格为599.32美元/t,较上年的566.75美元/t提高5.8%。
(二)秋收油菜籽收购已进入尾声、大豆收购进展缓慢 11月份国家有关部门下达了今年春播油菜籽临时存储收购计划48万t,托市收购地区为内蒙古、青海、甘肃和新疆四省区。监测显示,在春播油菜籽收购计划下达后,主产区农户销售油菜籽积极性较高,购销市场活跃,目前春播油菜籽收购工作已进入尾声。
11月份国家粮食局下发《关于2012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今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为2.30元/斤,较去年提高0.30元/斤。监测显示,尽管今年大豆托市收购价格较去年大幅提高600元/t,但农户惜售观望心理依然存在,大豆购销市场清淡。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黑龙江、吉林等5个大豆主产区纳入统计口径的粮油企业共收购大豆178.2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107.7万t。黑龙江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全省累计收购大豆202.8万t,占商品量的59.9%,收购进度明显落后于往年同期。
(三)12月份国内油脂油料期货现货价格维持震荡运行 12月份美盘大豆期价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前两周由于美国内河水位偏低影响美豆运输导致出口港大豆供应偏紧,加上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数据连续好于市场预期,美盘大豆产品期价持续反弹。后两周由于中国厂商连续取消了100多万t的大豆采购合同,加上南美天气良好,大豆增产预期强烈,美豆需求由强变弱,美盘大豆期价大幅下跌。
12月份基本面因素主导植物油市场,12月中上旬国际市场豆油价格跟随大豆走势先涨后跌,棕榈油价格受供应充裕和需求不足的影响持续下跌。12月下旬由于棕榈油产量开始进入低产期,加上1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关税降至零,国际市场棕榈油期货价格大幅反弹,美盘豆油期价也跟盘上涨。
(一)玉米中期底部抬升 在产量预期已经稳定的情况下,玉米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小麦替代玉米数量、需求增长前景以及玉米进口数量。1月份预计,2012/13年度国内玉米结余量为493万t,2011/12年度国内玉米结余量为1037万t。受市场需求拉动、政策托升及成本推动等因素的作用,国内玉米价格底部抬升。1月份预计,本年度长春地区玉米出库价格将在2200~2450元/t波动,广东地区小船板交货价格将在2400~2650元/t波动。
(二)节日效应推动小麦量价齐升 预计1月份,小麦的制粉需求将保持旺盛,小麦价格预计保持小幅波动。受节日消费提振,面粉消费仍将旺盛,节前备货需求仍未得到满足,制粉企业小麦采购数量仍将增加,大型制粉企业集中的地区小麦价格仍有一定上涨动力。由于小麦供应形势要明显好于12月份,收储企业将积极出售小麦,当前的价格涨幅已实现较为可观的利润,部分贸易商将出售更多小麦,临储小麦投放的力度将继续增加,进一步补充市场粮源。
(三)预期到港量下降,制约大豆下降空间根据进口大豆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统计,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在460万t左右,远低于12月份的589万t。去年9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下跌,累计下跌幅度超过20%,9~11月份我国厂商装运进口大豆进度明显加快。但由于过去4个月来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不断下跌,国内油厂压榨进口大豆严重亏损,进入12月份后我国厂商开始推迟或取消大豆采购合同,导致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急剧下降,预计2~3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继续下降,两月合计进口量仅650万t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