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2013-01-25 05:18李广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6期
关键词:黄素药理作用临床

李广峰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医院,山东 德州 253032)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李广峰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医院,山东 德州 253032)

目的探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大黄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0例不使用大黄治疗的同种疾病患者作对比分析,探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结果根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发现,大黄在致泻、止血以及治疗肝炎、褥疮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结论大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广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是常用中药,别名川军、文军、锦纹、生军、将军,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色黄而得名。大黄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作用广泛,是内服外用皆宜的良药,具有活血去瘀、清泻温热、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攻下积滞、泻火解毒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积滞腹痛、泻利不爽、痢疾初起、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咽肿,肠痈腹痛、热毒痈肿疔疮、痈疡肿毒、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1]。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大黄的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以及大黄多糖,不仅用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特别是在急、危、重症及疑难病方面,显示独特的功效,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现对大黄的药理作用,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1 药理作用

1.1 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大黄素和番泻苷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其中以番泻苷的作用最强,一般在服药后6~10 h排出稀便。番泻甙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黏膜,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一ATP酶,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刺激肠黏膜分泌,促进排便,临床用于:大便燥结,热结便秘,单用作用缓和,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增强肠推动,常以复方应用,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内毒素血症时,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可以起到保护器官,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IL)及淋巴细胞的影响: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ConA)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抑制ConA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的产生,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 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对H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蒽醌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黏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醌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疱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I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1.4 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龈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Ⅳ 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 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 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血压调节的重要途径,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水平,促使组织间液体向血管内转移而达到稀释血液作用,增加血容,降低血小板活性,使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将大黄制成冲剂(6 g/包),连服2个月,高凝状态得到改善,降脂效果较好,未见不良反应。连续服用大黄制成冲剂,可使高胆固醇(TI℃)血症的TC下降89%,使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TG下降78%,很好的促进阻塞血管再通,改善脂质代谢。同时,大黄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认为大黄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蒽醌衍生物对肾髓质Na+一K+一ATP酶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及大黄素均有明显的排Na 利尿作用,水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2],因此,该药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且利尿作用与Na+排出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是使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的关键酶,能较强地抑制ACE,是大黄的降压机制之一。

1.6 利尿作用

大黄利尿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可提高血液蛋白含量,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给药后尿管蠕动波增强,使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恢复正常,水提取物导致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减少,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减少肾损害,从而起到利尿的效果,抑制肾脏代谢肥大和高代谢状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排出体外,有利于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水肿的治疗。

1.7 保肝利胆作用

大黄具有清热凉血、免疫调控、利胆退黄、活血攻下之功效,促使人体产生干扰素,通过刺激肠蠕动,排泄体内有毒物质,防治肝昏迷,提高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同时疏通肝内毛细血管,促进胆汁分泌,并可增加胆汁中胆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增强抵抗感染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解除微循环障碍,疏通胆管和微细胆小管内淤积的胆汁,恢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促使肝细胞再生。

1.8 治疗皮肤炎症作用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将大黄浸泡于酒精中治疗局部化疗的药物外渗效果显著,当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痛、水肿、水泡时,局部涂抹大黄浸泡液,用药后平均24h小泡吸收,渗出减少,平均54h后水肿消退,疼痛消失,痊愈率高达100%。

2 临床应用

2.1 致泻

大黄主泻,应用大黄长时间煎煮服用,可治疗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者,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40例大便不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大黄煎服,对照组未服用,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7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学(P<0.05)。

2.2 止血

40例鼻衄易反复发作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大黄泡茶服用,对照组未作特殊处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分别为9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6%,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肝炎

对于肝炎的治疗,临床目前尚无治愈药物,在高胆红素血症持续较高的情况下,联合大黄煎服其疗效显著。40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西药联合单味大黄60 g,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约为98%,对照组的治愈率约为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诉,西药联合适量大黄煎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值得推广。

2.4 治疗褥疮

40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土大黄鲜叶捣烂涂于褥疮表面,对照组给予皮肤科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约为100%,对照组仅为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学(P<0.05)。经过随访发现,愈合后除局部皮肤表面有较浅的色素沉着外,均无其他异常,值得推广。

3 讨 论

大黄的药用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世界公认的天然中药,在民间的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抗肿瘤、抗高血压、抗衰老、抗真菌、解热、镇痛等疗效[3]。以大黄为原料开发多种不同疗效的新制剂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临床多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胆退黄、活血化瘀。因此,本文对该类植物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理活性成分。但由于药理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探讨的重点主要在于加强毒研究,临床要因人、因病合理应用,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 刘胜贵,彭斯文,闵丹.18种抗炎症中草药的抑茵作用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7,27(2):41-43.

[2] 周雄,宣利江.中药羊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3):180-182.

[3] 黄青,瞿幸,吴清.黄连、土大黄、苍术提取液抗银屑病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6):30-31.

R282

A

1671-8194(2013)16-0317-02

猜你喜欢
黄素药理作用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