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桂枝汤应用范围

2013-01-25 00:0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自汗桂枝汤营卫

余 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伤寒论》中桂枝汤应用范围

余 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有 “阳旦汤”之名。在《伤寒论》113首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鉴于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本文主要从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伤寒论》;桂枝汤;应用

桂枝汤原方载于《伤寒论》中第20条:“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组方药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服用本方尤需啜热稀粥以助药力。全方外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而和卫气;能化气温阳。在《伤寒论》113首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1 桂枝汤之仲景本身运用范围

《伤寒论》[1]中见有本方的条文共有19处,主要论述了桂枝汤的应用。运用包括中风证、自汗证/时发热自汗证、阳明表证、热痞兼表证、厥阴表证、太阴表证、霍乱病等。现分述如下。

1.1 用于太阳中风证 太阳中风,由平素卫阳较弱,防护失固,风邪外袭,致营卫不和而成。临床以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脉浮缓为其特点,治当疏风解表,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如原文1、2、12、13、24、42、44、45条所述。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原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原文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原文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原文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着,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原文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原文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原文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1.2 用于营卫不和的自汗证 由某种原因而使营卫失和的自汗症或发热自汗症,可以使用桂枝汤。自汗主要是由于卫气失去卫外固守之职,不能与营气相互协调,致使毛窍开泄,营阴外越所致。如原文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所述。

1.3 用于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证 凡脏腑无他病,仅表现出发热阵作,自汗出者,可以使用桂枝汤治疗。如原文54条:“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原文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所述。

1.4 用于伤寒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伤寒发汗后,表证已解。本应该脉静身凉,但半日后又烦,脉浮数。此乃余邪未尽;或汗出肌腠疏松,将息失宜,复感外邪所致。因已发汗,再汗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而生它病,可使用桂枝汤,通阳解表,微发其汗,使邪去正安。如原文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原文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所述。

1.5 用于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者 太阳病,理应从汗解,如误用下法,往往可导致邪气内陷。若下后正气未衰,邪尤在表,可以使用桂枝汤微微发汗解肌,祛除表邪,如原文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以桂枝汤,方如前法。”原文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所述。

1.6 用于热痞兼表证者 桂枝汤用于治疗热痞兼表证。如原文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所述。伤寒为病在表,治当发汗解表,若先行攻下而再行发汗,此汗下失序,必致表邪化热内陷,结于心下,滞塞气机,形成热痞。今表未解,必伴发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此里有痞证,外有表证,为表里同病,法当先解表,解表乃可攻痞。故先用桂枝汤先发汗解其表,解表后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其痞证。

1.7 用于阳明表证

1.7.1 阳明病,表证未解者,可先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待表证解除后再考虑用下法。若未先解表,直接用下法可能引邪入里,加重病情。如原文234条:“阳明病,脉浮,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7.2 阳明病,发汗后又如疟状发热,日晡发热者。需根据脉相来决定用方,如脉实说明病在里,故因先救里,宜下之;若脉浮虚者,说明邪在表且正虚,此时用桂枝汤微发汗。如原文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所述。

1.8 用于太阴表证 桂枝汤可用于太阴兼表证者。此证以太阳中风证为主,伴有轻度太阴病症候,辨证要点是:脉浮,发热恶寒,下利等。是由于素体脾阳不足伴风邪袭表,营卫不和所致,治予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阳和里。如原文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所述。

1.9 用于厥阴表证 桂枝汤用于治疗厥阴病虚寒下利兼表证。如原文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所述。本条论虚寒下利重症兼表证的治疗原则与主方。仲景治疗表里同病的原则有三,一是先表后里,二是先里后表,三是表里同治,本条属先里后表的治疗原则。结合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来看,本条之 “下利”亦当是下利清谷,属脾肾阳微的虚寒下利重症。腹胀满,为里阳不足,温运无力所,气机不畅所致。此时,虽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亦当先温其里,方用四逆汤,待里阳恢复,清便自调后,才能治其表证,方用桂枝汤。否则先表后里,表证未必能去,而里阳更因用汗更用损伤,易生亡阳之变。

1.10 用于霍乱病 桂枝汤用于治疗霍乱里和而表未解的证治。如原文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所述。吐利是霍乱的主证,此言吐利止,说明里气已和,脾胃升降之机已复,病自向愈。吐利止,身痛不休是表邪未罢。此证吐下之后,阳气大伤,津液未复,故不可乱投发汗峻剂,以免大汗亡阳,变证再起。然既有表证未罢,亦需解表,宜用桂枝汤微发汗解肌表之邪,且内和脾胃而外调营卫。

2 结语

桂枝汤乃千古明方,古今为很多医家所运用,其具有优质悠久的历史,临床疗效显著[2]。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逐步深入,桂枝汤的运用范围[3]也逐渐在扩大,其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多。桂枝汤为医圣张仲景一手所创,因此回归经典,深入挖掘和研究仲景对桂枝汤的运用对现代[4]运用桂枝汤治疗各种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中医方药理论和中医临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桂枝汤临床疗效显著[5],对其进一步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总之,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此方虽主要用来治疗太阳中风证,然而其应用范围显然已远远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桂枝汤的组方特点、原则,进一步挖掘桂枝汤的应用范围,灵活将其运用于临床。

[1]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柴瑞震.《伤寒论》桂枝汤运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60-561.

[3]徐漫远.桂枝汤的临床运用与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147-148.

[4]杨莉.桂枝汤临床应用拾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1):31-32.

[5]朱开琼.桂枝汤运用之我见[J].四川中医,2001,19(5):77.

R222.2

A

1007-8517(2013)05-0053-02

2013.02.18)

猜你喜欢
自汗桂枝汤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浅谈营卫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