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敏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会出现一系列的脑病症状,不但会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1],也是导致新生儿病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为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的应用效果体会。选取本院新生儿科成立后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新生儿科成立后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孕周最少37周,最长40周;轻度22例,中度7例,重度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孕周最少37周,最长40周;轻度23例,中度6例,重度5例。两组患者在病例数、孕期、性别、病情等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应用效果。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暖、吸氧、营养、高颅压等护理干预[2]。循证护理是指在每个护理环节中都采取循证模式进行,每个细节都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在护理过程中不断评估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进行幼儿氧舱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体位护理等。保证患儿在治疗中的安全、有效、舒适[3]。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应用效果评价标准[4]显效:患儿的意识障碍、脑水肿、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意识障碍、脑水肿、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无效:患儿的意识障碍、脑水肿、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均没有改善或者更加严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经分组护理发现,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85.29%。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由于新生儿的工作比较繁琐,新生儿还没有主诉能力[5],所以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需要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循证护理是指在每个护理环节中都采取循证模式进行,每个细节都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在护理过程中不断评估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适当调整。经分组护理发现,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85.29%。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循证护理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可以根据不同患儿的不同特点,科学制定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各项护理操作的质量,在护理细节上更加完美,对患儿病情的控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唐玲.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47-48.
[2] 石小娟,袁瑞琴,谢华蓉.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5-6.
[3] 杨玉梅,张静.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81-82.
[4] 李熙鸿,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及诊断治疗.临床儿科杂志,2009,27(4):398-400.
[5] 张云莲,陈名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6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