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痛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发病率近年逐渐上升,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在中青年女性。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45例。其中男4例,女41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2岁。
1.2 临床表现 45例患者中,起病急骤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淋巴结肿大等)31例(68.89%)。4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24例(53.33%)单侧疼痛,21例(46.67%)双侧疼痛。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其中弥漫性肿大20例(44.44%),单侧甲状腺叶肿大25例(55.56%)。
1.3 辅助检查 白细胞升高40例(88.89%),为轻至中度升高;血沉检测45例均升高;甲状腺激素检测:FT3、FT4升高、TSH下降35例;FT3、FT4、TSH均正常5例;FT3、FT4正常,TSH下降5例。45例患者均行甲状腺彩超检查,超声提示可见甲状腺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均质回声区,以低回声为主。
1.4 治疗与结果 症状轻微的5例患者未予以特殊处理,嘱患者多休息,此5例患者自愈。10例患者确诊后考虑症状较轻,仅予以吲哚美辛25 mg口服,3次/d,疗程2周。血沉2月后复查均恢复正常。30例患者有持续发热症状,甲状腺肿大伴疼痛及压痛,予以激素治疗,泼尼松片40 mg/d,3~5 d甲状腺疼痛及肿大症状明显减轻,用药1~2周后逐渐减量,疗程4~8周。若停药后病情再发,仍可继续使用激素治疗。伴随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一般不予以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个别患者可以给予小剂量普纳洛尔以控制症状。
其中25例2月后治愈。随访1年有2例复发,再次予以激素治疗。5例病程长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予以甲状腺素片口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本组45例患者无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年及青年女性,发病高峰在40~49岁。是引起甲状腺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本病的病因未明。多数患者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细胞因子及凋亡等有关联[1]。典型者可分为3期:早期(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期(伴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恢复期。患者各期临床表现不同,因而对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早期患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食欲欠佳、乏力、咽痛等,极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对该类患者初诊时需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以排除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典型的表现为甲状腺疼痛、压痛,常向耳后区域、颈部等区域放射,吞咽和咀嚼均可使疼痛症状加重。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病变可局限于一叶,也可为双叶。病变腺体肿大,质地硬,易误诊为甲状腺肿块(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而行手术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需根据患者发病的不同阶段,结合病史:发病前上呼吸道感染史;甲状腺肿大、疼痛、压痛;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辅助检查:血沉增快,血T3、T4、升高而甲状腺摄碘率降低;以及甲状腺超声等。彩超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典型的彩超改变为急性期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均质回声区,以低回声为主[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为异常回声,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内部血流信号减少或无血流显示[3]。对个别诊断困难者可考虑行甲状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轻型患者不需特殊处理,可适当休息,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有效。症状明显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的作用。应用激素时要注意早期用药要足量,疗程足够、停药勿急。否则有复发可能性。只有5%~10%的患者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4]。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8-265.
[2]李艳宁,李智贤,杨红,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7):544-545.
[3]梁新,李泉水,郭国强,等.超声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及误诊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3):213-215.
[4]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0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