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松,简永利,涂宜强,高永安,段龙川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学系,浙江温州325006)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场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使牧场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贴近生产,笔者从规划设计、严格消毒、疾病防控、病死动物及废弃物处理、科学管理等方面对畜牧场生物安全的关键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供参考。
目前,普遍认为生物安全是指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给人类健康、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防范。畜牧场的生物安全则主要是指防控牧场病原微生物给人畜带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及牧场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吴启发(2009)[1]认为,畜牧业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对畜牧业以及畜牧业生产中,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王双林等(2011)[2]指出,畜牧业生物安全体系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生物安全指生物进入影响畜牧生产及其防控措施,有时特指“畜禽场生物安全”,简称“生物安全”;而广义上是指对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畜牧业以及畜牧业生产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目前,由于动物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经常威胁人类的健康,牧场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牧场生物安全的防控措施必须从规划设计、严格消毒、疾病防控、病死动物及废弃物处理、科学管理等环节着手,以防控各种有害因素对人、畜产生的危害。
1.1 合理选址 牧场选址对构建生物安全体系十分重要。场址选择既要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实现生态养殖,又要和其他功能地段有一定的距离和隔离带,防止交叉污染。王晓峰(2011)[3]认为,养殖场场址最好远离生活居民区、工矿、屠宰场、畜禽产品加工厂等。王宗峰等(2011)[4]认为,牧场选址的首要条件就是生物安全,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场内相关场地的布局,还要考虑饲养场地和主要生活区和交通路线的距离。
1.2 科学布局 牧场布局既要考虑生产方便,更要符合疾病防控规律。规划设计时对场内的不同功能区必须进行严格划分,净道、污道分离,并配有病死动物及废弃物的处理场地。叶张利(2011)[5]认为,养殖场应设有围墙或其他屏障,场内分设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粪尿堆贮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各区之间相互隔离,另外生产区内要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将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畜禽分开饲养。
1.3 严格引种 畜牧生产过程中的引种是病原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应高度重视。引种可以随着畜禽的转运将病原从一个牧场带到另一个牧场而引发疫病,经常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频繁从国外引种,结果导致猪细小病毒病在我国迅速传播。据生产实践,从外地引进的畜禽一般应隔离饲养观察20~30 d,隔离期间可对某些一类传染病进行一次免疫注射,并经严格消毒,方可混群饲养。
2.1 平时消毒 包括场内动物的周期性消毒、转栏前后的消毒及进出口通道的消毒。对场内动物的周期性消毒可以消灭动物排出的病原体,防止病原体的繁殖和扩散。转栏前后的消毒主要是为畜禽提供清洁环境,减少感染机会和应激。进出口通道的消毒主要是为了防止人员、车辆及物品的流动和防控病原体在场内外扩散。钱续等(2010)[6]认为,商品鸡出栏后,应保持3 周时间的空舍期,并经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处理,彻底清除鸡舍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张雷等(2012)[7]认为,猪场大门出入口应设置消毒池,以便进出车辆消毒。
2.2 紧急消毒 紧急消毒是指当畜禽爆发疾病时,对病畜及周围环境的严格消毒。紧急消毒不仅能防止引发疾病病原体在场内的扩散,还能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濮存全(2004)[8]认为,家禽一旦发病,进行紧急消毒的消毒剂浓度应是平时消毒浓度的5倍左右。
3.1 科学免疫 免疫接种是为了提高畜禽的特异性抵抗力,防止外来病原菌的侵害。规模养殖场必须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针对本地区的免疫程序,同时不断监测免疫效果,时刻关注周边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做好疫病预警工作。张永义(2011)[9]认为,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针对当地疫病流行情况,以制定出适合特定地区的免疫程序。
3.2 规范用药 药物一方面可以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畜禽发生疾病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避免盲目用药。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对于产奶、产蛋和肉用动物,还要注意用药的休药期,以便提供安全的动物性食品。宋改平等(2011)[10]认为,基于食品安全考虑,应尽量少用抗生素,禁止使用大量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或生长刺激剂,提倡使用绿色添加剂和酶制剂。
4.1 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动物处理是牧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有病畜的隔离场所,还要有对动物尸体处理的设施。据生产实践,每栋猪舍最好预留适量的病弱栏舍,一旦发现病畜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治疗未见好转者转入病畜隔离舍治疗。目前处理病死动物常用的方法有坑埋、深埋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4.2 粪污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粪污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不仅关系到牧场本身的生物安全,更关系到周边环境的生物安全,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只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才能作为肥料或其他用途,杜绝二次污染。标准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场所一般要求建在生产区下风向100 m 之外。且无害化处理地点一定要选在远离村镇、水源处。
5.1 控制动物饲养种类 据生产实践,在同一个牧场内,为了避免畜禽共患疾病的传播,应尽量只饲养一种动物。同时要做好灭鼠和灭蚊蝇等工作。有害昆虫和鼠类是畜禽疫病传播中最危险、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只有通过杀虫灭鼠,消灭有害生物,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确保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5.2 科学配制饲料 牧场内饲料的使用不仅要保证供给充足的全价日粮,更要保证饲料的品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做到科学配制、储存和运输饲料,防止污染、霉败、变质和虫蛀等情况的发生。
5.3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针对目前牧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重视牧场从业人员养殖和疾病防控知识技术的培训,提高牧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危害途径及防控方法,使其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自觉贯彻落实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牧场生物安全得到了牧场管理及生产者的充分重视,相信我国牧场生物安全状况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将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
[1]吴启发.畜牧业安全体系的综述[J].中国动物保健,2009(12):32-36.
[2]王双林,刘义军,赵丽莉.关于畜禽场生物安全体系中动物福利的一些思考[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10:91-92.
[3]王晓峰.畜牧业生物安全体系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6):29-30.
[4]王宗锋,武学峰,董勇,等.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思考[J].兽医导刊,2011,S1,188-189.
[5]叶张利.畜禽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与要求[J].浙江畜牧兽医,2011(1):44.
[6]钱续,宋天明.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6):42-43.
[7]张雷,杜俊成,张代涛,等.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点[J].贵州畜牧兽医,2012,35(1):59-62.
[8]濮存全.家禽的环境消毒[J].农家致富,2004(8):42-43.
[9]张永义.集约化肉种鸡场的生物安全控制策略[J].中国家禽,2011,33(10):5.
[10]宋改平,关贺文.如何有效建立猪场生物安全防疫体系[J].今日养猪业,2011,(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