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金华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杨居卫生室,浙江 台州 318053)
痛风属代谢性疾病,系嘌呤长期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引起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高,使身体发生变化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古代把痛风视为“帝王病”、“奢侈病”,台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带,经济较为发达,百姓常食海鲜、肉类、动物内脏等,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痛风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余经过20年临床反复实践,现将其证治及体会阐述如下,供请同道斧正,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多为嗜食膏粱厚味,滋生湿热或风寒湿痹,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所致。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疼痛难忍,或伴发热、口渴、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数。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常用方剂系白虎加桂枝汤合木防己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米仁、桂枝、木防己、甘草、金银花、威灵仙、姜黄、青风藤、麻黄、黄精、徐长卿、延胡索、苍术。若高热恶风者加柴胡、防风;若壮热不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紫雪散;疼痛难忍者加制乳香、赤白芍;胃纳差加陈皮、神曲。
长期水中作业,居处寒冷潮湿,或涉水淋雨,致使寒湿痹阻经络,不通则痛。症见关节肌肉疼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或肢体关节重着疼痛,肌肤麻木,阴雨天加剧,苔薄白腻,脉濡缓或弦紧。法取散寒祛湿,温通经脉。常用方剂拟蠲痹汤合薏苡仁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苍术、薏苡仁、制川乌、当归、川芎、黄精、延胡索、甘草、青风藤、徐长卿。若寒邪偏胜者加细辛、草乌;若湿邪偏盛者加汉防己、茯苓、蚕砂;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痹证日久,津血不畅,津聚为痰,血滞为瘀,以致瘀血痰浊痹阻经络。症见痹证日久,反复不已,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则畸形强直,屈伸不利,皮色紫暗舌淡胖边有瘀斑,舌苔白腻,脉细涩。法宗化痰祛瘀,温通经络,方取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麻黄、地龙、制没药、羌活、淮牛膝、淫羊藿、青风藤、制胆南星,白芥子、黄芪、黄精、徐长卿。若痰瘀久留,经久不愈者宜加蜈蚣、全蝎、乌梢蛇等。
素体虚弱或痹证日久,气血耗伤,风寒湿邪久羁不除。症为久痹不愈,骨节酸痛时轻时重,屈伸为著,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腰脊酸楚,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濡弱或细微。治宜补气益血,补肝益肾,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方为独活寄生汤合真武汤加减。独活、防风、熟地黄、当归、白勺、川芎、杜仲、淮牛膝、黄精、麻黄、徐长卿、青风藤、细辛、党参、桑寄生、制附子、甘草。若腰膝酸软无力甚者加黄芪、川断;关节冷痛明显者加制川乌、干姜;肌肤麻木不仁者加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肌肉跳动者加天麻、白蒺藜;便溏者去熟地黄、秦艽、当归。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系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邪杂至,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上述4种证型中以风湿热痹证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来势急骤,疼痛颇剧,但辨治得当,见效亦快,而虚实夹杂证病程较长,病势缓慢,故见效亦慢。
据笔者临床经验,治疗痛风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青风藤、徐长卿、麻黄、黄精4味药物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特别对痛风病疼痛尤为显著者,故在上述4种证型施治方中均有此4味药物。盖青风藤具有祛风除湿,通利经络,清热解毒作用;徐长卿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作用,据动物实验证明本品有镇静镇痛作用;麻黄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取麻黄温散寒邪作用,可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症;黄精润肺滋阴作用,《日华子本草》指出黄精可“补五脏七伤,助筋骨”,《本草纲目》认为其“补诸虚……填精髓”。综观4味药物具有祛风止痛、除湿散寒、解毒消肿、补脾益气助筋骨之效,驱邪而不伤正,正合上述痛风病之病机,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痛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饮食宜忌、用药宜忌、生活习惯等方面对疗效及预后关系颇大。只靠药物治疗不但效果差,并且容易在短时间内复发。故在饮食方面平时要调整饮食结构,采用三低饮食,即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尽量避免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肉类等,并且要戒烟、戒酒、多饮开水。在药物方面慎用噻嗪类利尿药、阿司匹林、乙胺丁醇、烟酸、β-内酰胺类抗生等。长期坚持身体锻炼,如多散步,每天坚持10公里左右,因散步系有氧运动,对身体大有裨益。